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南琼海城市汉族体型.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省琼海市城市汉族成人20~80岁共310人(男160人,女150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琼海城市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5.3-2.0,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8-4.8-1.8,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琼海城市汉族成人体型男、女间均存在差异.结论: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琼海城市汉族男、女体型与山东汉族、四川汉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族各年龄组跟骨超声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比较分析壮、汉族骨峰值与骨质疏松患病率之间的差异,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Ach illesExpress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 646例(壮族男/女:350/441,汉族男/女:357/498)11~61岁健康志愿者进行跟骨超声硬度指数(SI)测定。按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男、女各分5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壮、汉族男、女跟骨超声骨密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各年龄组骨密度均未见显著差异。男、女跟骨SI均在21~3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之后均开始下降。壮、汉族男、女各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定量超声技术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族男、女健康人群跟骨SI值参考值范围,对骨质疏松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壮、汉族男、女峰值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91名盲人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盲人的心理卫生状况,我们于1992年2~4月在南昌对91名盲人采用 SCL-90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江西南昌市盲人学校初一~高中三年级在校盲人学生。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发出 SCL-90问卷108份,收回资料完整91份。其中13~17岁(Ⅱ组)48名,男35人,女13人;18~44岁43名(Ⅰ组),男31人,女12人(含18~29岁37人,男27人,女10人;30~39岁5人,男3人,女1人;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者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和健康水平进行了大量研究[1-5].本文探讨壮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特征. 以广西某民院1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男117人女33人,平均年龄21.5±1.4岁.其中壮族97人(男75女22)、汉族53人(男42女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健康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戊肝,HEV)IgG抗体.汉族人群血清分别来自于四川、北京、黑龙江和山东,回族和藏族人群血清来自于甘肃、宁夏和青海,总共10 448份血清采集于2006 -2008年.结果 七省市人群HEV抗体总阳性率为17.97%(1878/10 448).汉、回和藏不同民族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32% (1794/7376)、3.59%(81/2258)和0.37%(3/814).不同地区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分布,四川、北京、黑龙江和山东汉族人群阳性率分别为27.45%、20.30%、22.89%和22.68%,甘肃汉和回族分别为24.63%( 184/747)和6.12%( 77/1258),宁夏回族和青海藏族分别0.40%和0.37%.汉回藏不同民族各年龄组人群HEV感染分布,汉族各年龄组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在≤10岁年龄组为5.19%,11~20岁组为11.64%,21 ~ 30岁组为20.08%,31 ~ 40岁组为34.17%,41 ~50岁为41.75%,51 ~60岁组为48.58%,≥61岁组为57.43%.回族人群各年龄组人群HEV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11%,3.96%,2.11%,3.98%,2.52%,4.57%和6.67%.藏族人群3份阳性者分布在21~30岁组、31 ~40岁组和51 ~60岁组各1份,阳性率为0.63%、0.58%和1.01%.结论 汉族人群戊肝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回族和藏族,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回藏族人群HEV抗体阳性率低下,应加强对HE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西乡村汉族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西乡村汉族成人20~72岁共500人(男251人,女249人)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1)山西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2.5,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6.0-1.1,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海拔对儿童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方法 选取3种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观察:北京(北京协和医院)海拔43.5 m、拉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海拔3 650 m和那曲(那曲市人民医院和那曲市尼玛县人民医院)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收集2013年9月至2021年12月正常发育或因外伤就诊儿童青少年的一般资料和左手腕X线片。由1名有10年骨龄判读经验的医生在人工智能(AI)骨龄软件辅助下依据Greulich-Pyle图谱法判读骨龄。计算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骨龄与日历年龄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北京407例、拉萨456例、那曲150例共1 013例左手腕X线片(男671例,女342例,北京病例均为汉族,拉萨和那曲病例均为藏族)。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的骨龄基本符合日历年龄,拉萨及那曲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平均骨龄分别落后于日历年龄0.50岁及1.33岁,男女均如此。相对于北京汉族儿童青少年,藏族男孩、女孩大部分年龄组(7~18岁)的骨龄均随海拔升高而更滞后于日历年龄。结论 高原地区藏族儿童青少年骨龄落后于日历年龄,且随着海拔增加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族尿IgG、β_2-m、Alb水平文献报道甚少,我们于1992年6月对新疆马兰地区维吾尔族、回族健康学龄儿童进行了测定,并取汉族健康学龄儿童进行测定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维吾尔族: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5岁。 (二)回族:70例(男女各35例),年龄7~15岁,平均年龄12岁。 (三)汉族对照:80例(男女各40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10.1岁。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安徽汉族指纹嵴线密度和掌纹嵴线密度的基本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采集安徽汉族1 116例(男559人,女557人)的手纹样本,体视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将所得数据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总指嵴纹计数(TFRC)分别为146.60±39.68和131.40±42.27,男女。男女指纹嵴线密度(TFRD)分别为18.00±4.07和18.86±4.58,女男。a-bRC、b-cRC、c-dRC、a-dRC和t-dRC分别是36.53±4.99、25.76±5.49、33.21±6.72、77.23±14.10和92.05±12.77,a-bRC、b-cRC男女,a-dRC和t-dRC也是男女,c-dRC无性别差异。a-bRD、b-cRD、c-dRD、a-dRD、t-dRD和△atdRD分别是17.47±2.05、18.38±2.77、17.73±2.78、15.14±2.27、14.50±1.93和5.53±0.83,均为女男。结论:手纹嵴线密度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提供较完整的数据;安徽汉族掌纹嵴线密度与江西、广东汉族和西藏藏族有一定差异;安徽汉族手纹嵴线密度有自己的特点,又显示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这与群体渊源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甘肃省肃南县青少年989人(男性512,女性477)进行体型评价. 结果裕固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3.0-3.6-3.7),女性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8-2.9-3.6);男性由中间型经历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 裕固族青少年男女性间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性在7~12岁时体型与蒙占族、汉族、壮族、匈牙利人相似;在13~17岁时与藏族、壮族、汉族、达斡尔族体型相似.女性在7~9岁青少年期体型与匈牙利人体型相似;10~17岁与藏族、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壮、汉族大学生身体成分发展规律,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得出百色市壮、汉族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数值,探讨其身体成分分布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整体随机抽取百色市在校就读20~23岁壮、汉族健康大学生共699例(壮族362例,汉族33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BC-532人体脂肪测量仪,测量广西百色市壮族、汉族大学生各年龄组体脂肪率、肌肉量、瞬间卡路里、基础代谢率、身高和体重。结果①汉族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体脂肪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体水分率、基础代谢率、肌肉量、瞬间卡路里、身高和体重明显高于女性(P<0.01)②男性同一年龄组壮、汉族比较:20~岁组基础代谢率、肌肉量和体重为汉族高于壮族(P<0.05);21~岁组基础代谢率、身高和体重为汉族高于壮族(P<0.05)。结论汉族男、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同性别同年龄组比较,各测量项目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汉族同一年龄组同性别比较,男性20~岁组基础代谢率、肌肉量和体重,21~岁组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CSF中HA RI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了10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CSF中HA含量,同时以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一)疾病组:共100例。其中脑肿瘤组23例(男12,女11),年龄2岁~63岁,包括胶质瘤11例;听神经瘤3例;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各1例;脑膜癌病2例。脑膜白血病组18例(男15,女3),年龄6岁~51岁,包括急淋14例;急粒4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20例(男12,女8),年龄2月~45岁。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5例(男7,女8),年龄2月~34岁。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10例(男3,女7),年龄1岁~33岁。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组10例(男5,女5),年龄38岁~60岁。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日益关注 ,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频频见诸报端。云南拉祜族作为一个民族 ,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存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别的民族学生相比 ,是否存在一些差异性 ,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作了调查研究。1 对象与方法对象 :从澜沧民族中学一、二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 ;拉祜族初一 38人 (男 1 7人、女 2 1人 )、初二38人 (男 2 3人、女 1 5人 ) ;汉族初一 41人 (男 2 1人、女 2 0人 )、初二 2 7人 (男 1 4人、女 1 3人 )。年龄1 3~ 1 6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 90 )为测查工具 ,统…  相似文献   

15.
汉族青年鼻底亚单位的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汉族青年鼻底形态学特点,为鼻的美容整形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观察165名19~30岁的汉族青年外鼻形态,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对鼻底及亚单位的鼻小叶宽、鼻宽、鼻深和尖下小叶高4项指标进行测量,并计算鼻底相关指数。结果鼻小叶宽:男(21.81±2.36)mm,女(20.49±2.00)mm;鼻宽:男(40.19±3.19)mm,女(36.03±2.77)mm;鼻深:男(19.58±2.32)mm,女(18.26±2.24)mm;尖下小叶高:男(7.86±2.13)mm,女(7.14±2.03)mm。结论通过对汉族青年鼻底及亚单位的测量及对鼻底相关指数计算,初步了解了其形态特点,为鼻美学评价和美容整形手术设计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临床确诊的 10 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内皮素含量测定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本文对 30例体检人群及临床已确诊的 10 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放射免疫分析。其中正常对照组 30例 (女 5 ,男 2 5 ) ,平均年龄 5 9 2 6岁(4 0~ 70岁 ) ;冠心病组患者 36例 (女 7,男 2 9) ,平均年龄6 0 39岁 (4 2~ 6 7岁 ) ;高血压组患者 41例 (女 11,男 30 ) ,平均年龄 6 0 6 9岁 (36~ 6 8岁 ) ;急性心梗 31例 (女 3,男 2 8) ,平均年龄 6 0 6 1岁 (4 6~ 6 9岁 )。 10 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31名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清HA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35人(男25,女10)。均为我院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年龄21~28岁,平均23.8岁,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二)病人组:31人(男24,女7)。均为我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明确诊断(包括X线、实验室检查等)。年龄22~48岁,平均39.2  相似文献   

18.
广东汉族的指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晓燕  邱捷 《解剖学研究》2006,28(4):288-292
目的为了给体质人类学和临床医学提供基础皮纹学参数。方法印泥法采集指纹,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下鉴定计数。结果报道了广东地区18~21岁314例(男155人,女159人)汉族大学生的指纹参数正常值。调查和计算了指纹类型、指纹指数、指纹组合、各型指纹在各指的递减顺序和指嵴纹计数等项参数,指纹各型频率是L>W>A,其中Ws男>女(P<0.01),Wd和A女>男(P<0.01),而L则无明显性差异(P>0.05)。与其他汉族群体进行了比较,显示有不少统计学差异,在民族和人种间进行比较,显示广东汉族与其他蒙古人种(如日本人)有小的差异,而与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有极大差异。本文还对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论广东汉族有自己的皮纹特点,又显示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城乡儿童少年皮下脂肪厚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壮族儿童少年皮下脂肪发育特征,调查了7~17岁壮族中小学生3366人(男1678人,女1688人)的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和腹部的皮下脂肪厚度。结果表明:儿童组7~8岁较薄,11~12岁较厚,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年组男肱三头肌部13岁最大,17岁最小,肩胛下角部和腹部恰相反;女13、14岁较小,16、17岁较大;男女间比较,女厚于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皮下脂肪厚度与身高、体重的相关系数:男(0.13~0.51、0.25~0.71);女(0.21~0.45、0.22~0.65)。  相似文献   

20.
<正> 对广西20岁以上壮族306人(男245,女61),汉族255人(男172,女83)进行活体观察及测量,结论是壮族在体质特征上属华南人类型。在头面部特征方面,与黎、布依和彝族最接近。与各地汉族比较,与广而汉族最接近。但两者容貌仍有区别,如壮族人眼裂较宽,双眼皮较多,红唇较厚,面高,鼻高及头高均比汉族低矮,两眼外宽远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