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6个时段进行研究。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P<0.01),且以上午(6~10a.m)为甚(P<0.01)。结论: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许宏宇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2):21-2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与动态血压(ABP)同步监测的作用。方法根据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所认证的DCG与ABP同步监测仪系统行人机对话,整理监测数据。研究主体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间入院接受同步监测的286例高血压(HBP)伴缺血症状患者。由心内科医师首次监测的143例患者设为A组,间隔2-3个月,由主管护师再次监测的143例患者设为B组。确定血压和症状关系。结果两组的成功监测次数和成功监测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ADBP)与平均收缩压(ASBP),无差异(P>0.05)。结论DCG与ABP同步监测具有较高的监测成功率,可重复监测,可靠性强,可全面评估血压与症状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和动态血压(ABPM)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英国OXFORD 24h动态血压仪记录,同时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as-8000型DCG连续记录12导联24h,装有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测分析.共监测186例(男性123例、女性63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分析症状与血压、心脏的关系.结果 结果51例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结论 DCG和ABPM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心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CH)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采取有效和安全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顾婷益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2):29-30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使用动态血压与心电图同步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共42例,分成实验1组与实验2组,观察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心律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变化差异明显,实验1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实验2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可帮助更好地控制血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关系。方法 对 78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 6 个时段进行研究。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 P< 001),且以上午(6~10 am )为甚( P< 001)。结论 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27-42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40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与96例血压正常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患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又比单纯高压患高(P<0.01),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多,多脏器损害血压最高,脑,肾损害血压次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46例)和非脑卒中组(32例)。对两组患者实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就两组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其昼夜血压节律则均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中血压类型为杓型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反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中短阵性心房颤动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昼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夜间血压、昼夜血压节律、血压类型、短阵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均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明显偏高,昼夜血压节律明显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的比例明显增加,上述征象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利用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从而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339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脉压(≤60mmHg,61~80mmHg,81~100mmHg,>100mmHg)4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脉压(PP)的增加,各种心律失常(除房早、房扑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0.001);(2)Logist回归分析:脉压与左室肥厚关系最密切(OR=1.058,P<0.001)。Spearman’s相关分析发现脉压与Rv_5相关性最佳(r=0.409,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脉压与Rv_5具有显著回归效果(OR=1.050,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方法使用无锡市中健科仪有限公司的 CB-2 30 0型动态心电血压分析系统监测仪 ,对 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30例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日间血压每 30 min、夜间血压每 60 m in记录 1次 ,对各种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4h、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负荷值等参数 ,老年高血压组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收缩压和血压负荷值有较大差异。夜间血压下降率均≥ 10 %。结论 2 4h、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是诊断高血压较重要的指标。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一样具有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3)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既往未治疗或已停止降压药物治疗4周以上,且同时完善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其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根据晨峰血压水平是否超过28.67 mmHg(所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的最高四分位水平)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116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非晨峰血压增高组相比,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增大,这4个血压变异性指标与晨峰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315、0.316和0.286(均为P0.001);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了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血压节律等影响晨峰血压的因素后,除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消失外,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仍显著存在,OR值分别为2.43(1.06~5.59)、2.23(1.16~4.30)、1.32(1.06~1.64)。结论对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下降程度、24 h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均与晨峰血压明显相关。与舒张压变异性相比,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更强。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晨峰心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对 3 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按 1999年WHO -ISH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 ,3 60例本院自 1999年 10月~2 0 0 2年 5月本院住院高血压患者 ,男 2 92例 ,女 68例 ,年龄 61~ 87(66± 5 9)岁 ,经常规心电图 (ECG)动态心电图 (DCG)、超声心动图 (UCG)、胸片、血液分析、血生化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心肌病。使用美国PBZ公司BI- 960 0型 2 4hDCG记录导联模拟V1、V2 、V3,记录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频发室早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无室早患者、频发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各148例及148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并用统计学软件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组中,伴室早患者的收缩压高于无室早组;伴有室早的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也较为严重,而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结论 频发室早的发生与血压的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杨丽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18-719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降低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从而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评价降压治疗的效果,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项较为客观的重要指标。动态血压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断新技术,可以客观反映高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昼夜节律及用药效果。笔者对2004年8月~2006年10月门诊治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自 196 1年动态心电图问世以来 ,历时 4 2年 ,动态心电图的问世提高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价值 ,使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大为改观。随着计算机技术神奇般的发展 ,动态心电图技术也呈现着日新月异的盛况。在中国近万台的动态心电图仪器被应用在临床 ,大批的医务工作者在这一领域辛勤地耕耘。同时在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与发展中 ,一些问题应运而生 ,广大的动态心电图工作者、临床医生迫切希望有一个论坛和机会来进行研讨 ,就是在这样前提下 ,经过 1年余的筹备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的动态血压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尔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86-887
对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有心肌缺血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了解心肌缺血的动态血压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脉压(PP)、血压负荷与心电图异常关系,方法:随机对61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测压和心电图检查,据脉压≤40mmHg、41~60mmHg、≥61mmHg分为3组,同时分心电图正常的异常2组,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ABPM)随机监测其中61例,每例总测量数不少于55次,结果:(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各PP组之间均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而且随着PP增加,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增加。(2)在心电图正常和异常2组中,收缩压(SDP)和舒张压(DBP)的24h血压总负荷,白昼负荷和夜间负荷的差异均有高度显性(P〈0.01),结论:EHPP和血压负共樯加与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