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定位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肌沟及腋路)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及病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NS定位,予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局麻药均为0.375%罗比卡因。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成功率和镇痛持续时间。结果:周围神经刺激器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立华 《当代医学》2011,17(3):99-10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法,两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溶液(罗利合剂),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较异感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成功率。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PNS定位。Ⅱ组采用BPB定位,局麻药均为1.3%利布合剂。结果:PNS定位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P〈0.01)。结论:PNS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神经刺激器在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铿  赖玮宏  廉海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89-1290,1293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法在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150例行上肢前臂、腕、手掌、手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定位组(PNS组)和传统异感定位组(对照组),每组75例。PNS组采用PNS辅助定位,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0.375%罗派卡因局麻药。完成阻滞后,比较两组阻滞效果。结果:PNS组神经阻滞完全72例,阻滞不全3例;对照组神经阻滞完全50例,阻滞不全19例,阻滞失败6例。PNS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S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对 1 0 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5 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 ,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 0 .5 %布比卡因。结果 :Ⅰ组神经阻滞完全 4 8例 ,阻滞不全 2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 30例 ,阻滞不全 2 0例。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组 (P <0 .0 5 )。结论 :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 ,比异感定位准确 ,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上肢手术患者88例,A组6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2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与A组对照.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为96.67%,B组阻滞成功率为78.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无神经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用于臂丛阻滞,操作方便,麻醉效果满意,与传统异感法相比,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同时能避免为寻找异感引发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我们于2004年9月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丝神经阻滞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法和异感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神经刺激器法和异感法这两种定位方法在三点腋路臂丛阻滞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45名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病人被随机分入异感定位组(paresthesia,PAR组n=23)和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组(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组n=22),分别采用异感定位法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法定位支配上肢的4支混合神经中的3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将等量的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40mL分别注射于3支神经周围.其中肌皮神经5mL.正中神经15mL.桡神经或R神经15mL,另5mL侵润上臂内侧的皮神经。臂丛阻滞成功被定义为注射30min后.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完全,比较2组在臂丛阻滞成功率、时效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NS组的肌滞成功率要高于PAR组(95.5%对54.5%.p〈0.001).两组间差异主要由于PAR组的肌皮神经和桡神经阻滞率较低(P〈0.05).PNS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PAR组(19mn对29min.P〈0.01)。两组中共有3例病人(6.6%)发生术后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3周内均获完全恢复。结论 PNS法是一种良好的定位手段.将该方法应用于三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获得优于传统异感定位法的效果.臂丛阻滞后神经功能障碍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入路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拟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24)和异感定位(n=24)方法,局麻药均使用0.5%的罗比卡因。结果 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在起效时间、感差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长于异感定位组,二者在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神经刺激器组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结论 采用0.5%罗比卡因配合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技术常常依靠患者的异感,此法极易引起神经损伤,并且在一些肥胖患者,常难以发现异感,患儿常不能配合说出异感,所以这些患者常常需要放弃神经阻滞麻醉,而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定位技术,不需要寻找异感,提高了阻滞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本研究对2011年1月至12月对100例骨科上肢手术患者就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和传统针刺异感法定位技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 1 6 0例 ,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组 (PNS组 ,n =80 )和常规方法定位组 (对照组 ,n =80 )。观察两组阻滞的成功率 ,辅助药剂量及并发症。结果 PN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哌替啶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PNS有定位准确、简便 ,阻滞成功率更高 ,并发症少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与异感定位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组(A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组(B组)。两组均给予1.6%的利多卡因25ml。记录定位时间、起效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阻滞效果。结果:A组定位时间4.2±2.6分钟,明显短于B组的10.1±4.7分钟(P<0.01)。A组起效时间10.6±2.2分钟,明显快于B组13.2±3.4分钟(P<0.05)。A组阻滞效果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B组80%(P<0.05)。结论: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时间短,阻滞起效快,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王君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24-125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4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剂量为体重〈50kg,给予20mL;体重〉50kg,给予30mL。局麻药中均含1∶20万的肾上腺素。结果Ⅰ组神经阻滞完全19例,阻滞不全1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14例,阻滞不全6例。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是用于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新方法,可明显提高周围神经阻滞尤其是下肢神经阻滞(如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的成功率。目前我们开展的外周神经阻滞包括:①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及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及手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②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壁/肩背部手术病人的应用。 1.神经电刺激器定位特点及其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传统上外周神经阻滞有赖于病人的配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以寻找异感及观察动脉搏动传导为指征,肥胖、异感不敏感者、或意识不清患者常致阻滞失败,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提高了神经定位的准确率,但应用尚未广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特制笔芯针取得了较好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异感定位或神经刺激定位对腋路臂丛阻滞的起效时间、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方法 以神经刺激定位法(PNS)或诱发异感法(PAR)定位臂丛神经主支,注入1.0%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合剂20 ml,观察和记录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可行手术时间及总的麻醉时间.结果 PNS组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PAR组,PNS组的完全阻滞发生率较PAR组高(P<0.05).结论 PNS较PAR成功率更高,阻滞出现更快,麻醉效果好,技术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吴镇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995-995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国内尤其是基层医院广泛应用。传统方法在操作时以患者有无异感为给药的判断依据,存在一定失败率。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使神经定位更为准确,使得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有所提高。而在定位上找到一个更好的点,便于发挥周围神经刺激器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利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试验)作为定位方法与传统肌间沟法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青春 《吉林医学》2009,30(15):1644-1645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部麻醉药均为0.5%布比卡因。结果:A组神经阻滞完全18例,阻滞不全2例;B组神经阻滞完全13例,阻滞不全6例,阻滞失败1例。A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异感定位或神经刺激定位对腋路臂丛多点注射阻滞的起效时间、成功率以及并发症 .方法 :以神经刺激定位法 (PNS)或诱发异感法 (PAR)定位臂丛神经主支 ,于各点分别注入 8mL 2 0g·L-1利多卡因和 7.5g·L-1布比卡因合剂 ,观察和记录阻滞操作时间 ,阻滞起效时间 ,可行手术时间及总的麻醉时间 .结果 :PNS组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PAR组 .PNS组的完全阻滞发生率较PAR组高 (P <0 .0 5 ) ,这与其桡神经与肌皮神经的阻滞成功率高相关 (P <0 .0 5 ) .PAR组的静脉误伤率较高 (P <0 .0 5 ) .结论 :PNS较PAR成功率更高 ,阻滞出现更快 ,特别当手术区包括桡神经及肌皮神经支配区时应选神经刺激法  相似文献   

20.
神经刺激器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人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拟行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I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当刺激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时分别予以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均采用锁骨上人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结果: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对尺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异感定位组(P〈0.05)。二者在实施阻带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375%罗哌卡因经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人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