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动脉桥血管被广泛使用且远期通畅率高,但大隐静脉移植物仍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最多的桥血管,而大隐静脉移植物术后10年通畅率大约60%。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机制包括血栓形成、心内膜增生和粥样硬化等。防治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血管外支架。现就上述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对48例植入支架的AMI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3例,右冠状动脉8例,回旋支4例,左主干1例以及大隐静脉桥2例。48例患者共植入57只支架,其中34例因球囊扩张后结果不理想,12例因非闭塞性夹层,2例因闭塞性夹层。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8%,术后残余狭窄降至(24±71)%。院内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1例(21%)死亡,2例(42%)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院内并发症的45例患者随访10.1±72个月,其中3例失访,出院后2例发生再狭窄和1例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时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定向冠脉斑块切除术切除粥样斑块并保持管腔面光滑,弹性回缩较少。该方法对内径大于2.5mm的冠状动脉近段至中段非钙化性狭窄最有效,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分叉啊狭窄、左前降支近端病变、大隐静脉旁路术后离散性狭窄,血管狭窄伴血栓形成,高度偏心性病变和PTCA失败的病例。本方法尚不能解决治疗后血管内膜增生而造成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动脉血管作为移植血管材料有其自身优势,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自体大隐静脉仍然是最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新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静脉桥再狭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防治方法包括药物、血管外支架、扩张液和基因治疗等,其中基因治疗为再狭窄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6.
自从1968年首次报告冠状动脉旁路术以来,大隐静脉一直被作为优先选择的冠状动脉“搭桥”血管。乳内动脉同样适用,但当需要多根“桥”血管或需作冠状动脉下端“搭桥”时,就明显受到限制。当不能利用大隐静脉时,一般认为臂静脉可能是最好的次选血管。为了探讨臂静脉用作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时的长期通畅率和耐久性,作者随访了应用臂静脉作“桥”血管的病例,以便估价远期通畅率。病例和方法:1974年1月到1982年12月,St.Thomas 医院共施行了8,9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59  相似文献   

7.
支架替代大隐静脉移植血管应用于非左前降支血管病变,从而使左内乳动脉-左前降支旁路手术以更少、更有限的创伤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杂交手术可能是"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下端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杂交手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先行支架植入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19例患者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行支架植入。采用胸骨下端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其余狭窄血管内植入药物涂层支架。结果 21患者手术后无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20例,随访期间无因血管事件再次入院,连续超声心动图结果无明显差别,冠状动脉心脏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AT)结果显示桥血管及支架均通畅。结论杂交技术安全可靠,在冠心病治疗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隐静脉移植支再狭窄的病人采用球囊成形、旋切及支架治疗,以血管内超声评价各种介入技术的效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方法:1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经造影证实大隐静脉移植支有明显狭窄。其中大隐静脉连接于左前降支6例,左回旋支4例,右冠状动脉6例,对角支2例。采用球囊成形术7例;斑块旋切8例;支架留置3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发生移植静脉或自身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中,应用经皮肤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结果。方法:在1978年12月至1983年4月,61例曾作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在69次手术中进行了105次冠状动脉成形术。血管成形术与旁路术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5-69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例,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螺旋CT随访。结果:37例病人中,35例全部血管桥均通畅,有2例病人乳内动脉桥路通畅,大隐静脉血管桥闭塞,未予介入或手术干预。结论:大隐静脉序贯桥中期随访通畅率良好,虽有“一闭俱闭”的风险,但大多数不会导致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寻求动脉材料作旁路移植,减少因大隐静脉桥(SVG)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 取乳内动脉35根,桡动脉20根,大隐静脉11根,平均移植血管1.94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2.9%。结论 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应用5F引导导管对141例患者的177处冠状动脉病变和2处静脉旁路血管病变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治疗.在107例患者的129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有71例应用Judkins左冠导管,19例应用EBU导管,17例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在4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中有32例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11例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5例应用Amplatz右冠导管.2例静脉旁路血管病变均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结果141例患者179处病变血管中174处(97.2%)直接支架置入成功,支架直径2.5~4.0 mm,长度8~33 mm;5处(2.8%)病变支架置入未成功,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41例患者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程度治疗前为(86.3±6.8)%,治疗后为(5.6±2.6)%.仅有1例(0.7%)出现桡动脉闭塞,但并未影响手部供血.结论应用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但需掌握导管的选择,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提高成功率;严格筛选合适的靶病变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ABG)最常用的移植静脉,但在CABG术后10年中,超过60%的桥静脉出现了再狭窄。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均推荐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预防和治疗桥静脉再狭窄。新药物、外科新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以及静脉外支架等是目前预防桥静脉再狭窄的研究热点。该文介绍CABG术后桥静脉再狭窄的预防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在择期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应用纤维血管镜检查移植的大隐静脉和自身冠状动脉吻合口,以便确定血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发现临床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4日至2018年8月24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的全部患者22例,共有24处冠状动脉病变。这些病变类型包括反复支架内再狭窄、球囊无法通过或扩张的严重狭窄、无法行导丝交换的严重钙化、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术中联合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旋磨或其他常规介入治疗手段,置入或不置入支架。结果 24处病变手术即刻成功比例为23/24。未获即刻成功的1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导丝成功通过后激光导管无法通过病变处,其他器械也无法通过。最终19/24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中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穿孔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结论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尤其是反复再狭窄)、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的严重狭窄、无法进行导丝交换的严重钙化以及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可以为其他器械通过及支架置入创造条件,提高此类病变的手术成功率,临床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有益的介入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桥血管(saphenous vein bypass graft,SVBG)阻塞的介入治疗,是当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几个主要难题。伴随CABG术后再次心肌缺血患的增多,已有国内学关注到SVBG病变的介入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需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肾动脉支架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892例患者中的874例(98%)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共检出肾动脉狭窄行支架术治疗患者82例(占9%),狭窄肾动脉104支,狭窄>70%或跨狭窄压差>20 mm Hg(1 mm Hg=0.133kPa).82例中男5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6±5.1(56~77)岁,合并高血压者77例,肾功能减退者21例.肾动脉支架术前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量肝素,术前抗凝用肝素.支架内径4~7mm,长度14~22mm.肾动脉支架术均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支架.每例患者造影剂一次用量35ml~200mi.80例肾动脉支架术后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肾动脉支架术后第13、1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结果104处病变肾动脉支架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前肾功能减退者中9例于出院时血肌酐下降,3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术前肾功能正常者中4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P>0.05.所有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均为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89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者术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001年4月之前我院共行冠状动脉旁路术106例,术前均未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结论肾动脉狭窄可致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急性肾衰的发生,本组冠状动脉旁路术前行肾动脉支架术者占9%.需冠状动脉旁路术者肾动脉狭窄病变多符合动脉硬化病变特点,由于术前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支架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为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中及术后出血并发症,肾动脉支架术者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前应停用抗血小板药及低分子量肝素,因此,尽量缩短肾动脉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时间间隔,既可以减少肾动脉支架术后血栓并发症,亦可以减少患者持续卧床的时间.肾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合并肾动脉狭窄并肾功能减退患者的术后肾功能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