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机之道者,不可持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语出《灵枢·九针十二原》,被认为是针刺治病疗效悬殊的关键。《灵枢·小针解》说:“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又发明其义。但《灵枢注证发微》却以为:“知机之道者,唯此一气而已,犹不可挂一发间之。”《灵枢集注》也说:“静守于来往之间而补之,少差毫鬟之间则失矣。……叩之不发,补泻失时。”意谓“知机之道”者,懂得经气往来,事机微妙,差之毫发则补泻失施;而“不知机道”者则不懂补泻之理。言之也成理。后世遂以为不易之论。但仔细分析起来似大有可以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传世后,历代学者对其评价极高,如吴澄《活人书辨·序》说:“渊奥典雅,焕然三代之文。”吴仪洛《伤寒分经》说:“仲景书一语可当千百言,每令人阐发不尽。”可谓浅学读之得其浅,深学读之得其深,左宜右有,小叩小鸣,大叩大鸣,承前启后的大著作。而近来一般教材,见仁见知,言人人  相似文献   

4.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5.
<正>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的范畴,早在《内经》时期即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为利为癃。”《灵枢·胀论篇》说:“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并谓此症可用针刺治愈。作者数十年来用针灸治疗尿潴留8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内经》中的针灸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手法是针灸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灸医生往往根据不同疾病证候而应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加以治疗。《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在论述针刺手法治疗疾病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就《内经》中有关针刺手法归纳总结如下:1进针前手法 《内经》对进针前手法颇有研究,如《灵枢·刺书真邪篇》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云:“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灵枢…  相似文献   

7.
谈“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曹大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灵枢》,中医名词《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内经》的其它篇章如《灵枢·官能》篇亦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8.
奇经八脉理论散见于《内经》 ,至《难经·二十七难》集中作了阐述 ,明·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1] 旁征博引 ,论证详实 ,发《灵》、《素》未发之秘旨 ,使这一理论大为丰富 ,而有“医不知此 ,罔探病机 ;仙不知此 ,难安炉鼎”之叹 ,谓“内景隧道 ,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清代医家叶天士继承前人的经验 ,在内妇科的辨证用药方面特为重视奇经八脉的作用 ,全面运用经络理论 ,将脏、十二经与奇经八脉有机结合起来 ,从辨证到用药均有独到的阐发 ,对近代影响颇大。笔者拟结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2 ] 对其症治奇经八脉病症的用药特点概析如下。1…  相似文献   

9.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0.
通假字概说     
一、学习通假字的重要性中医古典医籍的文字障碍之一是通假字,尤其是《内经》的通假字最多,如果不明通假就会塑文生训,闹出好多笑话。例如,“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二》)王冰训“佩”为“佩服”,不知“佩”为“倍”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中有关心、血、脉方面的论述是颇多的,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等等。由上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代  相似文献   

12.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小针之要,易陈难入,粗守形,上守神。”可见针道之难在于“神”。此“神”包括与针灸有关的辨证施刺、手法、配穴、禁忌等一系列问题,更应包括医患神志活动与针灸治疗的关系。对于后者,《内经》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这对指导针灸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3.
从徐灵胎“针灸失传论”谈起针灸的疗效与病人对其病灶注意力集中(入静)的程度及医生对病人悉心诱导等思维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很少在国内见到认真讨论,从而也使《内经》在针灸方面的光辉学术有被埋没的危险。早在十七世纪,清代徐灵胎对这个问题就已有所觉察,他在其《医学源流论·针灸失传论》中曾敏锐地指出:“灵素二经,其详论藏府经穴疾病等说,为针法言者,十之七八,为方  相似文献   

14.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时、膝以下的66个经穴为基础,根据井出、荥流、俞注、经行、合入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理论,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脏腑经络等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剌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1].<灵枢*九针十二原>描述"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充分说明抓住时机,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性.运用该方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针灸临床工作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针刺治疗时很难掌握一个依据,即何时用补法,何时用泻法,操作到什么程度为止。因而,针刺“补泻”往往犯“虚虚实实”之戒。其实,早在《内经》中对此就有了明确的说明,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下面,笔者从“得气”、“补泻”与“气至”三者关系,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17.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内经》“病发而有余”及“治其先发病”原则浅识宋子云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264500关键词内经标本有余不足先发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语出《灵枢·病本》及《素...  相似文献   

19.
郑魁山教授,师承祖业,献身针灸五十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在针刺手法及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研究上颇多创新,兹就笔者随师所及,整理如下。 辨证立法 善用八法治病 郑老认为,针刺治病应在正确辨证立法的前提下,得当配穴,再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以达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目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寒者热之;清者温之;温者清之;坚者削之”。《灵枢·经脉篇》说:“虚则补之”。历代医家对治法有很多补充和发展,如《医学入门》中说:“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  相似文献   

20.
膜原亦作募原,《内经》中即有多篇见及。如《索问·疟论》云:“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得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寒气客于小肠募原之间”;《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