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重庆城市人口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0年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平均寿命及耗损平均寿命的主要疾病.方法按蒋庆琅法,用Excel软件计算和编制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结果 2000年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平均寿命为75.79岁(男73.63岁,女77.94岁).关于平均寿命的耗损,在男性中,以恶性肿瘤最严重,为4.06岁;在女性中,以脑血管病最严重,为2.47岁.恶性肿瘤对男女居民平均寿命的耗损,均以肺癌最严重(男为1.21岁,女为0.63岁).结论为了进一步延长重庆城市居民平均寿命,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关键,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 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贵阳市4个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以及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2017年贵阳市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的死亡率、死因顺位以及期望寿命和去主要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贵阳市2017年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报告死亡率564.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8.25/10万,其中男性报告死亡率656.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3.21/10万;女性报告死亡率为466.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8.50/10万。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6.25, P<0.05)。2017年贵阳市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的前5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112.83/10万)、脑血管病(105.85/10万)、心脏病(101.11/10万)、呼吸系统疾病(83.82/10万)以及损伤和中毒(41.56/10万)。2017年贵阳市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是77.96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5.38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0.88岁。男性在去除前5位死因后期望寿命可提高12.47岁,女性可提高8.4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目前贵阳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对贵阳市常住居民期望寿命影响较大的5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结果 2012年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期望寿命76.13岁,男性73.44岁,女性79.15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严重,对2类疾病去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男性可增加6.05岁、3.36岁,女性可增加7.27岁、4.57岁。循环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脑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3.37岁,女性居民损失3.23岁,呼吸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影响最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1.72岁,女性居民损失2.18岁。结论期望寿命的提高,在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4年广西死因监测点数据,了解居民预期寿命及减寿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所患疾病进行死因编码,制作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对减寿人年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预期寿命为78.29岁,男性低于女性,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去除前五位死因后预期寿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恶性肿瘤、伤害、心脑血管疾病减寿人年数较高.结论 恶性肿瘤、伤害、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危害广西居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未来卫生战略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东台市2000年户籍居民病伤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用Excel和EpiInfo6.04b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并采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结果 东台市居民2000年全死因总死亡率8.07‰,男性高于女性,0岁组平均期望寿命为74.52岁,女性高于男性,分病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病,而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呼吸系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东台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成为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居民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居民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及人口统计数据,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白云区居民期望寿命及因疾病死亡导致的减寿年数。结果2013年,白云区居民粗死亡率为293.9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是80.40岁(男性78.15岁,女性82.5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白云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期望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2年广州市户籍居民的平均寿命及主要死因的去死因寿命。方法2012年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户籍人口信息和死亡监测资料分别从2个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按照蒋庆琅建立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共分析越秀区和荔湾区户籍人口1882888人,其中男性941876人(占50.02%),女性941012人(占49.98%)。共发生死亡13460例,其中男性7616例(占56.6%),女性5844例(占43.4%)。总人群死因顺位前8位的分别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3.94/10万)、心血管疾病(165.49/10万)、呼吸系统疾病(147.22/10万)、脑血管疾病(89.54/10万)、损伤和中毒(22.99/10万)、消化道疾病(21.88/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0.29/10万)以及感染性疾病(8.13/10万)。总人群的平均寿命为81.80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9.24、84.49岁。男性中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为恶性肿瘤(3.82岁)、呼吸系统疾病(2.58岁)、心血管疾病(2.42岁)、脑血管疾病(1.17岁)、损伤和中毒(O.46岁)、消化道疾病(0.32岁)、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0.25岁)以及感染性疾病(0.22岁)。女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为心血管疾病(2.97岁)、恶性肿瘤(2.63岁)、呼吸系统疾病(2.05岁)、脑血管疾病(1.28岁)、损伤和中毒(0.40岁)、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0.33岁)、消化道疾病(0.30岁)和感染性疾病(O.08岁)。结论广州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呈增加趋势,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列车乘务员寿命水平、疾病特征及主要死因对寿命的损耗,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列车乘务员健康状况的因素,控制和预防其职业多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寿命表的方法研究其寿命水平,对哈尔滨,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客运段的男、女性乘务员(共39553人年)进行了调查,以同期,同地居民为对照。结果 乘务员的职业人群寿命及其职业因素有关。其群体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当地居民,前3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塘沽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居民疾病谱及死因谱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编制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居民的期望寿命,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和死因,为评价健康水平、卫生决策和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1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5.31/10万,男性死亡率(697.89/10万)高于女性(361.77/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82.14%;其中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分列男女性的首位死因,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死因的25.52%和25.36%。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07 岁,男性78.59岁,女性83.6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2.98、2.82、2.54、0.87和0.8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大兴区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此外,应重视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等伤害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对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常住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西湖区居民粗死亡率535.40/10万,男性615.15/10万,女性450.20/10万,标化死亡率463.01/10万。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0.54岁,男性78.61岁,女性82.74岁。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去除这5类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84岁、2.68岁、1.33岁、0.97岁和0.26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这5类疾病是影响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提示需要关注慢性病的防治,以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周琅  谢丽庄    韩磊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159-2163
目的 归纳总结尘肺病患者根本死因,探讨不同死因对尘肺病患者期望寿命的影响,为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 567例尘肺病患者信息资料,通过Excel 2016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江苏省尘肺病随访存活患者资料,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结果 男性患者(91.86%)远多于女性;所属行业以采矿业(59.25%)、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3者累计占比96.57 %;尘肺病种类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两者累计占比88.98%;诊断期别以尘肺壹期(66.03%)为主。患者多直接死于非尘肺病(67%);尘肺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是尘肺病患者的主要根本死因;恶性肿瘤和尘肺病是各尘肺期别中均居前列的根本死因,心脑血管疾病是壹期(20.24%)和贰期(17.49 %)尘肺病患者不可忽略的根本死因、肺部感染(13.78%)是叁期患者不可忽略的重要死因;尘肺病、肺部以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累积死亡率近些年增幅较大。35~<40岁年龄组的尘肺病患者期望寿命约为17.43年,尘肺病、肺部以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对尘肺病患者的期望寿命影响较大,去尘肺病、去肺部以外恶性肿瘤、去心脑血管疾病、去肺部感染死因后,尘肺病患者期望寿命分别延长5.26、1.57、1.13和1.09年。结论 在积极治疗尘肺病的同时,还要重视并发症和患者自身慢性疾病的治疗,积极治疗尘肺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安县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计算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和因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损失百分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采用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31.99/105、111.79/105;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3.08%; 2006-2010年海安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58岁,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84.38岁,寿命损失3.80年;男、女性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每年分别增加了0.453 9岁和0.448 4岁,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P<0.05).1~69岁居民恶性肿瘤累计PYLL为62 352.5人年,AYLL为5.72人年,SYPLL为18.80‰.结论 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各年份存在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不明显,仍位于全死因、减寿顺位第1位.应重点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癌种进行干预,应用适宜推广技术开展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文圣区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文圣区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死亡率、构成比、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等指标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圣区2013年报告死亡人数1157人,死亡率为897.6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48.38/10万,女性死亡率为578.4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6.45%,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造成文圣区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2013年文圣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光明新区人群健康水平进行分析,从而为光明新区的发展提供客观准确的人口健康资料.[方法]收集2005~2007年光明新区光明街道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死亡资料等,对人口结构及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平均期望寿命和去死因寿命. [结果](1)调查2005~2007年3年平均人口81 306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为1:2.88,男:女为1.25:1; (2)居民3年平均粗死亡率为1.14‰,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 (3)平均期望寿命为84.07岁(男性82.72岁、女性85.84岁). [结论]人群健康水平良好,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河南林县主要死因对人口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77~1986年林县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登记报告资料编制的简略寿命表表明,当地居民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男女分别为64.41和67.22岁。如果消除恶性肿瘤、循环系疾病、外伤中毒及意外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男性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可提高3.16、4.50、和2.08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2.49、6.68和1.30岁。食管癌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去食管癌寿命表男女分别可增加1.92和1.50岁。这些结果揭示了上述几种主要死因对居民健康危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肿瘤死因对期望寿命损失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求肿瘤死因对期望寿命损失的影响。方法依据 WHO网址提供的有关资料〔1997年 3个国家 (捷克、加拿大和希腊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人口数 ,全死因死亡数和肿瘤死因死亡数〕,应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方法 ,比较 3个国家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期望寿命 ,以及肿瘤死因对期望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3个国家中 ,希腊女性组期望寿命最高 ,lx曲线也最高 ,直至 6 5~ 74岁组 ,呈下降趋势 ;相反 ,捷克男性组期望寿命最低 ,lx曲线也最低 ,4 5~ 5 4岁组即呈现下降趋势。同时 ,统计分析显示 ,除 75~岁组外 ,其余各年龄组期望寿命的高低与肿瘤死因对期望寿命损失的影响呈负相关 (r=- 0 .90 5 ,0 .0 1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庄镇某村村民期望寿命及其主要死因对生命的影响。方法利用该村2013年人口学信息和死因监测数据,编制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及其寿命损失率。结果南庄镇该村村民的期望寿命为84.60岁,其中男性为78.36岁,女性为98.59岁;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影响村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造成的寿命损失分别为8.32%、5.28%和2.77%,其中男性村民中的寿命损失分别为4.91%、1.43%和3.28%,女性村民的寿命损失分别为10.63%、12.71%和0.88%,影响大小与死因顺位对应一致。结论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提高村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桂林市城区居民期望寿命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及桂林市2008-2014年的死亡数据绘制各年份寿命表,计算其期望寿命;同时分析影响期望寿命的前5位死因,并计算去死因后的期望寿命。结果 桂林市城区居民在2008-2014年里,期望寿命逐年下降,且以2011年为转折点,2011年为下降的最低点,之后呈现小幅度的上升。2008年为85.51岁,之后稍有上升,2014年为81.38岁,7年间共下降了4.13岁。男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可增加期望寿命3.97~6.49岁;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可增加期望寿命3.38~6.22岁;去除其他异常所见类可增加期望寿命1.07~2.06岁;去除肿瘤可增加期望寿命0.52~1.05岁;去除损伤与中毒可增加期望寿命0.27~0.40岁。结论 桂林市城区居民期望寿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针对不同性别,居民的疾病防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