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骶髂关节炎和肌腱端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A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高频声像和血流情况,活动期及非活动期AS患者病变部位的高频声像和血流的改变,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和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AS患者骶髂关节、跟腱附着端、髌韧带附着端、股直肌肌腱附着端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4的患者在外周肌腱端阳性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在Bath AS功能指籹数、患者总体评价VAS、夜间背痛和总体背痛VAS、晨僵时间、ESR、CRP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能敏感地发现关节滑膜和肌腱端病变的变化情况,从而间接地反映炎症程度,可用于活动性AS患者病情的追踪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AS患者骶髂关节的彩色多普勒高频声像和血流情况及AS患者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质注射剂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高频声像和血流的改变,并将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和毕氏AS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AS患者骶髂关节超声检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骶髂关节血流阻力指数为0.57±0.09;治疗12周和24周后超声检查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骶髂关节血流阻力指数分别为0.65±0.08、0.63±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比较,患者BASDAI、BASFI、血沉、C反应蛋白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敏感地发现骶髂关节病变的变化情况,可作为这些软组织病变的常规监测手段,并可用于AS患者病情的追踪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动性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经MRI确诊为活动性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66个骶髂关节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56个骶髂关节,了解骶髂关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的显示情况,并对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同时测量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分析两组间血流显示率、血流级别分布、血流的丰富程度和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骶髂关节内部或周边血流显示率(60/66,90.1%)高于健康对照组(25/56,44.6%),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病例组以2~3级多血流为主,而健康对照组以0~1级少血流为主,两组间血流级别分布及血流丰富程度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病例组的平均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57±0.07)低于健康对照组(0.66±0.04),两组间差异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活动性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骶髂关节内部或周边以丰富偏低阻力血流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评价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炎性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能量多普勒与核磁共振对比,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骶髂关节炎诊断的价值。方法2012年1~12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病程<2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50例,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15~42(25±4)岁,病程6~24(12±6)个月。每例患者都采用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记录活动性骶髂关节炎共92个。对每位患者的两侧骶髂关节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能量多普勒显示骶髂关节区域的血流信号,并测量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50例患者的100个骶髂关节显示有血流信号的87个,1级36例,2级51例,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其中81个骶髂关节血流信号中测得RI,RI为0.38~0.71,平均值0.48±0.16。χ2分析1显示,能量多普勒与MRI在检出骶髂关节病变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9)。分析能量多普勒发现的骶髂关节血流阻力指数与CRP、ESR、BASDI评分的关系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越高、BASDI评分越高,骶髂关节血流阻力指数越低。结论能量多普勒检查骶髂关节病变可作为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辅助检查,低阻血流是提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顾光  陈海英  王俊祥  魏平  谢建丽 《临床荟萃》2007,22(19):1406-140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可伴发外周关节表现。在临床工作中仅有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患者并不少见,有些患者虽有其他部位症状但治疗后仍留有顽固的髂腰部疼痛,我院曾开展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良好效果,近来我们应用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获得了初步的经验,期望通过与前者的对比来探讨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行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5例强直性脊柱炎经临床和X线平片证实,其骶髂关节均作S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SCT主要表现如下:骶髂关节间狭窄21例,关节面硬化21例,关节软骨下囊变16例,关节真空征16例,关节软骨钙化6例,骶髂关节强直3例,骶髂韧带钙化7例。结论:S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是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5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特点: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改变、软骨下骨硬化、骨性强直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CT检查可准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PDI表现,总结、分析其对早期A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运用PDI检查31例经临床确诊AS的62个骶髂关节(病例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40个骶髂关节(健康对照组),超声探测骶髂关节区域的彩色血流并计算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病例组62个骶髂关节,其中有52个骶髂关节显示血流信号而且可以测到RI,RI平均值(0.53+0.07);健康对照组中,11个骶髂关节显示有血流,5个骶髂关节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测得RI平均值(0.86+0.08);另外6个血流信号在频谱多普勒上呈现为舒张期反相血流。结论:早期AS患者的骶髂关节内部血流增多,PDI可显示骶髂关节低速血流、为诊断早期AS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分析PDI发现的骶髂关节低速血流与定量超声测量法(QUS)测量骨密度的关系:当骶髂关节内部血流分级增多、骨含量降低程度可能越明显。PDI联合HLA-B27、RF、CRP的检测不但对诊断早期AS有很大帮助,还可为AS治疗效果做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6例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髂骨侧关节面毛糙伴骨质硬化,36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侧硬化、毛糙,邻近骨质不同范围骨质硬化,关节面下可示小囊状透亮影。16例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硬化,呈锯齿样改变,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缩窄。6例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小梁贯通,形成骨性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有敏感性。双侧骶髂关节CT平扫对早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符合2009年ASAS分类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AS组),对患者行骨盆正位片和MR序列扫描(STIR、T1WSE、T2WSE、3D-WATS)。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相同参数下的MR扫描,对比观察两组骶髂关节软骨表现,并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结果 3D-WATS序列显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软骨呈不规则增粗、扭曲、中断。该序列可分辨出正常骶侧软骨、髂侧软骨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1.38±0.17)mm]大于髂侧软骨厚度[(0.81±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P<0.001)。结论 3D-WATS序列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破坏,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