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死亡率约为10%,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进行腹部手术176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裂开13例,占0.74%,由此导致死亡1例,占7.69%,现就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化刚  耿小平 《腹部外科》2012,25(6):327-329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4%~3.5%,这一并发症除加重医疗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外,甚至可造成病人死亡,文献报告腹部切口裂开病人的死亡率为15%~35%,但也有高达45%的报告[Surgery (Oxford),2012,30:282-289.;World J Surg,2010,34:20-27.].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裂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是腹部并发症之一.现就本组病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老年患者腹壁切口裂开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口裂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包括正中切口14例,腹直肌切口27例,斜切口1例。恶性肿瘤例28例,营养不良21例,贫血27例,糖尿病18例,切口感染14例。切口裂开后表现为腹痛38例,切口渗液24例,肠管外露6例,皮下气肿5例。治愈40例,死亡2例。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是预防腹部切口裂开的关键。腹腔镜手术可较好的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腹壁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处理是普通外科的一个基本问题,各单位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作者近6年来在本院利用拆开切口排脓、全层引流及二期全层缝合等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是我院腹部手术后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年龄在6个月~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无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病史,其中肠梗阻手术18例,消化道穿孔及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28例,胃大部切除  相似文献   

6.
腹部切口裂开4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据文献报告,腹部切口裂开发生率在0.2~0.3%之间,多数报告<1%。我院1980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腹部切口裂开45例,共50例次,占同时期腹部手术7441例的0.67%。  相似文献   

8.
腹部切口裂开3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并发症之一,我院1973~1982年共发生腹部切口裂开30例(发生率为0.18%)。现就本组资料,并复习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提出一些预防措施,旨在减少其发生。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1~83岁(平均50.3岁),40岁以上占25例(83.3%)。属急症手术18例,选择性手术12例。其中阑尾切除术7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剖腹探查术3例,腹腔引流术、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及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我院1990— 2 0 0 1年共发生 2 3例 ,现对其发生原因及治疗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中男 17例 ,女 16例。年龄 2 1~ 83岁(平均 5 0 3岁 )。其中阑尾切除术 3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 3例 ,剖腹探查术 3例 ,腹腔引流术、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及脾切除术各 2例 ,胃穿孔修补术、乙状结肠造瘘复位术等 4例。属急症手术者 11例。切口部位经腹直肌切口 2 0例 ,正中切口 3例。切口裂开时间自术后 4~ 18d ,平均9 2d。 7例于拆线当天裂开。切口完全裂开 17例 ,部分裂开 6例。自切口…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3 5岁。因子宫肌瘤在外院手术治疗,术后7d拆线,切口裂开,诊断为术后脂肪液化,经换药2 1d未愈合而入院。体查:脐下切口上段裂开,其下方有0 .5cm2 的窦道,向耻骨联合方向探查,深2cm ,有较多分泌物,取分泌物行妇科白带涂片多项快速染色技术(CTB )检查,报告滴虫( )、霉菌0~1,加特纳( -) ,纤毛菌( -) ,癌细胞( -) ,淋球菌( -)。经口服甲硝唑、制霉菌素,撑开窦道,清除坏死组织及线头,双氧水清洗,甲硝唑纱条换药,治疗14d后伤口痊愈。讨论 滴虫多寄生于阴道、泌尿道、皮肤、肺部,霉菌可单独也可与滴虫同时感染阴道、皮肤等处,其家族可…  相似文献   

11.
<正> 腹部切口裂开是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1978~1998年共施行腹部手术7216人,发生切口裂开64例,占0.9%,病死率为9.4%,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腹部切口裂开6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择期腹部手术切口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对20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200例患者中,196例(98%)切口甲级愈合,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2例,经对症处理3~7 d后愈合,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体位、切口及生活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择期腹部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进  吴云华 《腹部外科》1998,11(6):288-288
目前,腹部手术患者中肥胖者增加,手术切口易发生皮F脂肪液化并发感,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日数。如何处理好肥胖病人的腹部手术切口,值得重视。我们采用皮下脂肪浅层不缝合加橡皮片引流弹性腹带包扎腹部的方法,处理切口取得较好效果。资料与方法1996年10月~1997年12月,我组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30~65岁。皮下脂肪层厚度4~10cm,平均7cm。手术类型不限,患者均无心肺及内分泌疾患。腹部直切口,长度10~18cm。随机分为二组:A组30例,切口用上述方法处理;B组28例,切口按常规分层缝合,未置引流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部切口完全裂开(并内脏膨出)的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 在全麻下,用生理盐水把突出切口外的网膜和肠管清洗干净后,送人腹腔.拆除切口内所有的线头,用10号线对切口全层间断缝合的同时,行腹膜外全层减张缝合.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腹部切口完全裂开并内脏膨出的患者,再次缝合后12~14 d拆线,切口均顺...  相似文献   

17.
腹部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回顾我院近十年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切口裂开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尽管外科无菌技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手段在临床已获广泛应用,切口裂开仍是外科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不仅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也给病人身心造成伤害。切口裂开分为完全和部分裂开,后者除皮肤缝线完整外,深层组织全部裂开,如皮肤能顺利愈合则后期形成切口疝。其发生原因通常可与病人全身、切口相关疾病及医源性等因素有关。理论上任何部位的手术切口均存在裂开的可能,但腹部手术切口由于其局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并且易受污染和腹腔压力影响,因而切口裂开也更常见。  相似文献   

19.
例1 患者男,63岁,因"腹痛3个月"于2010年3月12日入院,诊断为升结肠癌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麻醉拔管时,患者发生剧烈呛咳.次日查房患者诉切口疼痛,查切口无红肿渗液,切口周围皮下有捻发感,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前线,给予切口换药、止痛等处理,皮下气肿范围逐渐缩小,但仍可触及念发感.术后第9天拆线后出现切口全层裂开约5 cm,急行切口清创缝合术,术后第14天拆线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将42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口手术,观察组行腹部小横切口手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小横切口治疗宫外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