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当归芍药散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灌肠联合微波理疗的治疗方法,当归芍药散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症变化及TNF-α、IL-1β、IL-4、CD4、CD8水平的情况。结果:当归芍药散组有效率为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性差异(P0.05)。TNF-α、IL-1β、CD8+T淋巴细胞方面:当归芍药散指标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CD4+淋巴细胞及CD4/CD8方面:当归芍药散指标水平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治疗由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下腹部或腰骶部胀痛、月经失调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CPI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和甲硝唑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加味当归芍药散水煎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MMP-2,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粒-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79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月经量多、腹部压痛、疲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ICAM-1,TNF-α,IL-1β,IL-6,GM-CSF,ηb,ηp,AI,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4,IL-10,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 70%,21. 6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 198,P 0. 05)。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CPI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大大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改善调控MMP-2,ICAM-1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芳  赵亮  王静  库玉花  范道艳 《新中医》2024,56(7):30-35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治疗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现代医学治疗,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采用常规现代医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针刺组实施常规现代医学联合针刺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现代医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和针刺治疗。4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中医症状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上述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上述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4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槐杞黄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降低血压、调整血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疗程12周。检测尿蛋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尿蛋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MDA降低(P<0.05),SOD、GSH-Px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魏建红  古剑 《新中医》2017,49(1):68-70
目的:观察益肾排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片或胰岛素、厄贝沙坦分散片、辛伐他汀片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AER、ACR和IL-18、IL-1β、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汤可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并抑制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4,(9)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替米沙坦和芪参益气滴丸)和对照组(替米沙坦),均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注射降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SSA、IL-6及TNF-α等指标的改变。停服芪参益气滴丸继续替米沙坦等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两组治疗后BP、FBG、HbA1c、血清SAA、IL-6、TNF-α、SCr、尿β2-MG及UAE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的BP、FBG、SCr、HbA1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SAA、IL-6、TNF-α、尿β2-MG、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停服芪参益气滴丸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上述指标仍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能有效、持久地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其肾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炎症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叶氏活血高肾方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叶氏活血高肾方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血压、肾功能[尿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胱抑素C(Cys 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尿mALB、尿β2-MG及血Cys C、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75),78.7%(59/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辅以叶氏活血高肾方治疗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且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头孢曲松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肝硬化首次并发S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注射液3.0 g入液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芍药散中药汤剂口服;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头孢曲松治疗SB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7):854-856
目的:观察益血补肾类中药配伍对糖尿病早期肾病(END)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61例END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7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血补肾方。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淀粉样蛋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1%,对照组总有效率51.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517,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β2-MG、UAER、SAA、IL-6、TNF-α、hs-CRP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FGB、HbAlc以及BUN、Ccr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血补肾方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显著抑制肾脏炎症性损伤,利于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老年鼠松果体β肾上腺受体(β-AR)含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老年鼠(18个月),分组灌服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及其君臣药、佐药水煎液,3周后,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其松果体β-AR,同时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各组大鼠松果体培养上清液(PCS)促进脾细胞ConA 诱导 T 淋巴细胞增殖 OD 值(SCTOD 值)。结果: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全方组大鼠松果体β-AR 明显增多(P<0.01),当归芍药散全方组和君臣药组大鼠 PCS 对 SCTOD 值明显增多(P<0.01)。结论: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可提高老年鼠松果体β-AR,使松果体可分泌较多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