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为荆芥挥发油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荆芥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荆芥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荆芥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涛  彭成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838-1839
目的 研究川贝母止嗽颗粒的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动物模型,新鲜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亚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综合评价川贝母止嗽颗粒的抗炎效果.结果 与空白对照比较,川贝母止嗽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或P<0.01);显著抑制10%新鲜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或P<0.01);显著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P<0.01或P<0.001).结论 川贝母止嗽颗粒对急性炎症及亚急性炎症具有较好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采用动物急性炎症模型(大鼠角叉菜胶或蛋清性足肿胀、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或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及慢性炎症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观察了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对动物急性或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苗药铁筷子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体质量( 20±2)g,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苗药铁筷子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20,10,5 g· kg-1),连续ig给药7d,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考察抗炎作用.结果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P<0.05或P<0.01)、小鼠肉芽组织增生(P<0.05或P<0.01),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P <0.05或P<0.01)及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结论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蜂胶的外用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蜂胶的外用抗炎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3.0 g·kg-1吐温80)、阳性药布洛芬乳膏组(4.0 g·kg-1),蜂胶高、中、低剂量组(0.72,0.24,0.08 g·kg-1),每组12只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0)含量,观察蜂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的影响;Wistar大鼠60只,分组同上,模型对照组(3.0 g·kg-1吐温80),布洛芬乳膏组(3.0g·kg-1),蜂胶高、中、低剂量组(0.20,0.10,0.05 g·kg-1),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检测大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观察蜂胶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蜂胶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P<0.05);能明显减轻角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足肿胀(P<0.05);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PGE2,NO含量(P<0.01);能显著降低大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P<0.01).结论:蜂胶外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湿热痹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来观察湿热痹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湿热痹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Mtb免疫SD大鼠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通过定期测定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足爪肿胀度并评定炎症积分,观察湿热痹颗粒对模型大鼠关节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 湿热痹颗粒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醋酸刺激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所引起的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足爪肿胀程度、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及关节炎症积分(P<0.05或P<0.01).结论 湿热痹颗粒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且以高剂量组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蔹莓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2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乌蔹莓不同提取部位ig给药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研究乌蔹莓不同提取部位ig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蔹莓水部位和乌蔹莓水提液高、低剂量组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0.01),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0.01),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P0.01)。乌蔹莓石油醚部位和乌蔹莓水提液高、低剂量组给药后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与模型组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乌蔹莓石油醚部位和乌蔹莓水提液高、低剂量组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乌蔹莓抗炎作用部位主要为水部位,而镇痛作用部位主要为石油醚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血宁胶囊正丁醇提取部位(JXN-C)的抗炎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JXN-C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生药9,4.5 g·kg-1),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3 mg· kg-1),空白对照组,均ig给药.复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模型,容积测量法测定足跖肿胀度并计算抑制率,测定致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水平.复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测定耳廓肿胀度和计算抑制率.腹腔染料渗出法测定腹腔洗出液吸光度(A).结果:JXN-C 4.5 g·kg-1给药后120,180 min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跖肿胀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JXN-C 9 g·kg-1可降低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血清中NO水平(P<0.05).JXN-C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高、低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52.12%及45.56%.对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无抑制作用.结论:JXN-C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抗炎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NO参与炎症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伸筋活血合剂抗炎镇痛和治疗软组织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伸筋活血合剂对动物急性炎症、疼痛和软组织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取ICR小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吲哚美辛组,伸筋活血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连续7d,小鼠和大鼠剂量分别为6,18,54 g·kg-1和2,6,18 g.kg-1,吲哚美辛分别为10,5 mg·kg-1.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其对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伸筋活血合剂低、中、高剂量均可以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P <0.05,P<0.01.P<0.01),高剂量组药效最佳;高剂量可以降低角叉菜胶致急性炎症的大鼠的足肿胀率(P< 0.05);中、高剂量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均P< 0.01);中、高剂量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P<0.05);对提高小鼠耐热痛能力无明显作用;低、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损伤大鼠的外观损伤积分(P <0.05,P<0.05,P<0.01),改善损伤组织的病理学形态.结论:伸筋活血合剂在抗急性炎症、镇痛、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方面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药效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钱岩  于生  单鸣秋  姚卫峰  张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1):2081-2086
测定荆芥经饮片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分段加工后所得产品中挥发油的含量,并采用GC-MS测定挥发油中8个代表性化合物(薄荷酮、胡薄荷酮、1-辛烯-3-酮、d-柠檬烯、β-石竹烯、β-香叶烯、薄荷呋喃、3-辛酮)的含量,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考察荆芥2种加工方法抗炎作用的差异。通过对荆芥不同加工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与功效的比较,阐述荆芥药材、饮片一体化加工工艺的合理性。结果显示,荆芥一体化工艺加工产品8个化合物含量均高于传统工艺产品;2种加工方法均能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致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产生抗炎作用。经过同剂量间比较,一体化加工工艺的抗炎作用整体上优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传统分段加工工艺,一体化加工在保证饮片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效率、节约时间及人工成本,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