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饲管插管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解决了患者许多临床症状,正确测定置管长度,可有效避免发生误吸、呛咳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避免多次插管。然而,已有证据证明,经典的鼻-耳-剑突(NEX)测量法估计的鼻饲管长度偏短,可导致患者被伤害的概率升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改良体外测量方法或基于NEX的校正公式进行测量,本文综述了现有的鼻饲管体外测量方法,以期为临床鼻饲管的插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2007年9月,我们收治 1 例老年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鼻息肉患者,对其实行鼻饲管置管喂养.现将鼻饲管置管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饲管置管是一项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胃管可以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注入药物和水分,又可行胃肠减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大多采用硅胶胃管,其前端及侧面均开孔,柔韧有余而硬度不足,置管时至会厌处易打折,尤其是吞咽障碍或不配合的病人极易导致置管不顺利甚至置管困难,从而反复插管引起病人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增加病人痛苦。我科自2010年3月以来采用内置导丝协助鼻饲管置管,成功率为98%,明显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减轻了病人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临床上对于病情危重存在消化道功能、吞咽功能障碍而影响进食的病人常采用鼻饲法提供病人必需的食物、药物、水分及营养液,以保证其营养素的摄取.常规的鼻饲方法是操作者位于病人近侧鼻腔实施置管.经笔者观察发现,在置管过程中常发生因插管时阻力过大而导致鼻饲管扭曲折叠,增加病人痛苦.鉴此,我科采用改进后的鼻饲管置管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孟媛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2,1(2):153-154
目的:总结Intima-Ⅱ运用于老年患的置管操作技巧。方法:用常规置管操作与改进的置管操作技巧进行置管成功率比较。结果:改进的置管操作成功率增加。结论:在老年病人运用Intima-Ⅱ时,由于静脉条件欠佳,应注意操作方法,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科昏迷病人,因长期不能进食,一般通过鼻饲供给营养、药物和水分,须留置胃管并每周更换,但这类病人经常伴有舌根后坠,坠向后方的舌根堵塞了口咽部通道,且痰多,插入胃管难度较大,易使胃管盘在口腔或折在口咽部。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简单且插管成功率高的方法,在临床使用中通常能一次插管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36例常规方法插管困难的病人改用导丝引导胃管置入法,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成功率达100%,病人无不适与痛苦。 相似文献
10.
鼻饲置管深度与食物反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饲置管深度与食物反流关系。方法95例需长期鼻饲老年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置管深度为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距离,观察组置管深度较对照组延长10 cm。结果观察组食物反流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置管深度,能减少鼻饲时食物反流。 相似文献
11.
201例深静脉置管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1例深静脉置管体会北京酒仙桥医院外科(100016)张国强自从新型深静脉插管应用于临床以来,深静脉置管无论在危重病人抢救时确保输液通道作用方面,还是在改善因禁食或不能进食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紊乱及低营养状况方面均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所以,在有些较大... 相似文献
12.
杨松云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鼻饲置管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使用一次性硅橡胃管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置管,如在置管过程中胃管经鼻腔卷曲入口腔或置管到咽喉部以后拔出为置管失败。结果10例置管失败患者中,3例出现打喷嚏、剧烈咳嗽,3例胃管反折在食管内,2例误入气管而拔出,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无法置入。8例经更换导丝胃管、改变体位、调整置入角度等方法后均再次置管成功,其余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多次尝试均置管失败。结论患者病情、操作者经验不足、患者家属的反应以及胃管的选择都会对置管结果产生影响,加强护士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利于置管操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护士在鼻饲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空气进入,通常要反折胃管,给操作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在另抽取较黏稠的鼻饲液时,单手不易操作,易造成浪费和污染。我们用消毒后的导尿管开关夹夹闭鼻饲管后,再行鼻饲的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海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5):66-66
20 0 2年 1~ 3月我科发生 2例患者鼻饲后出现意外 ,使病情加重恶化的情况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 ,男 ,78岁。因大面积脑梗死 ,于 2 0 0 2年 1月2 0日入院 ,入院后经降颅压 ,促进脑细胞代谢 ,抗感染等治疗 ,病情相对稳定 ,但仍意识不清 ,全身瘫痪 ,反复肺部感染 ,高烧 ,伴脓痰 ,并有 2次出现应激性溃疡、血便。住院 2个月后渐消瘦成衰竭状。 2 0 0 2年 3月 18日下午 3时家属探视 ,带来参汤 ,并自行胃管注入 ,10min后 ,患者出现口唇紫绀 ,呼吸微弱 ,口角有少许黄色液体流出 ,立即人工呼吸及负压吸引。观察胃管刻度未变 ,使用开… 相似文献
15.
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海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8)
2002年1~3月我科发生2例患者鼻饲后出现意外,使病情加重恶化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78岁。因大面积脑梗死,于2002年1月20日入院,入院后经降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抗感染等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但仍意识不清,全身瘫痪,反复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17.
总结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护理,包括置管前的评估及指导、置管后的护理措施和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认为良好的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指导可提高临床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延长管道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寻找对老年患者施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和护理方法。方法96例老年患者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右颈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总置管成功率为94.5%。初次置管位置选择右颈静脉,失败后改穿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共16例;初次置管选择右锁骨下静脉,失败后改穿右颈静脉置管成功5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共2例,均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结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较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更为省时、安全、可行。加强置管前后护理是施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循证护理规范PICC置管操作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PICC置管操作规范,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的循证小组,对2007-2008年在我科实施PICC置管的176例患者就置管血管的选择、置管部位的确定、置管长度的测量以及留置导管移位等问题进行循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并指导临床实践。结果176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8.86%,留置导管时间为32~186 d,导管移位的发生率为1.14%。结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将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对于规范操作流程,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