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变化。方法 检测 98例脑梗死患者和 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 -LCR数值。结果 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MPV、PDW、P -LCR均较正常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方法:检测98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LCR数值,结果: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P<0.05),MPV,PDW,P-LCR均较正常组升高(P<O.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分别测定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FIB、D-Dimer水平,并选取6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MPV、FIB、D-Dimer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MPV、FIB、D-Dime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患者血中的MPV、FIB、D-Dime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PV、FIB、D-Dimer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MPV、FIB、D-Dimer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发病24h内采血的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90名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PLT值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的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CT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明显改变,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预防和诊断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参数,研究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及不同梗死面积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97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48 h内组(20例)、49 h~7 d组(33例)、7~14 d天组(11例),14 d后组(33例);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小面积梗死组(29例)、大面积梗死组(29例)。对各组与对照组间及各组之间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发病48h内Plt显著减少(P<0.01),7~14d及>14d逐渐恢复正常(P>0.05);发病48 h内MPV及PDW显著升高(P<0.01),49 h~7 d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但至14 d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患者Plt越低(P<0.05),MPV、PDW越高(P<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中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46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2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根据血糖浓度把糖尿病分为血糖(BS)≤10 mmol/L(26例)和BS≥10 mmol/L(18例)两组,结果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随血糖浓度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病情监测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与6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P-LCR、MPV、Fg水平检测。结果 137例患者中,67例脑出血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R、MPV与脑梗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CR、MPV、Fg水平和脑出血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34例及良性病患者31例,于术前采血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大肠癌患者组内按照Dukes分期标准分为4组,并对组间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两组之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亦有显著差别,大肠癌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肠癌患者的各亚组中,Dukes D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D二聚体对大肠癌的分期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监测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浆PLT,MPV及PDW值的变化,结果:急性胰腺患者重症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前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治疗前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TL值显著下降(P<0.01),而MPV及PDW值则显著上升(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当患者PLT值增加,MPV及PDW值小降时提示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0.
江飞飞  林海燕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16,38(2):126-127,14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在6~24h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并对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MPV分别为(9.18±0.57)、(8.76±1.32)fl,(P<0.05),PLT分别为[(173.75±62.18)×109/L]、[(231.86±58.25)×109/L],(P<0.05);透射电镜下,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形态不规则,伪足增多,多处可见血小板聚集、融合在一起,成片状;血小板膜多处破裂;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对照组血小板均匀分散存在、呈圆型或椭圆型,血小板膜表面光滑,伪足突起很少,α颗粒和线粒体较多,少有空泡样改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升高,PLT下降,血小板超微结构显著改变,是导致脑血管急性事件的血小板病理改变基础。  相似文献   

11.
简崇东 《医学综述》2011,17(4):569-572
血小板在脑梗死发病前、发病过程及病后都发生变化。血小板计数和体积改变可能是脑梗死形成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梗死后继发改变。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检测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脑梗死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同时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血小板的异常变化,与梗死范围的扩展和病情的预后有关,病情越重,梗死面积越大,血小板参数改变越明显。血小板计数减少、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是与脑梗死病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抗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其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t-1800i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检测7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出血37例,无出血34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PL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出血组PLT与无出血组比较有降低(P〈0.05),伴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PLT降低程度明显。MPV、PDW在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早期肝硬化时MP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肝硬化患者与正常组比较MPV显著降低(P〈0.01)、PDW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韩日成  钟彩玲 《河北医学》2009,15(8):903-90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5d 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h)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ysmex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1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13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Fb)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F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5e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5cm的患者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含量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3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2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AL和MDS患者的PTJT和PC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患者的MPV和PDW明显高于AL、MD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1),AL和MDS患者的PDW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二者的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TP、AL和MDS患者缓解后PLT和PCT明显上升,而PDW下降,与未缓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TP缓解组的MPV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AL和MDS缓解组的MPV值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参数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通许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二病区、三病区及脑血管科抗血小板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个月后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PS≤2分)和预后不良组(MPS>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抗血小板治疗前后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变化,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74例,预后不良组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后MPV、PDW水平及治疗前后MPV/PL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的MPV水平升高(OR=1.969,95%CI:1.355~2.863)和MPV/PLT水平升高(OR=2.638×107,95%CI:5.867×103~1.187×1011)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P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16~0.887),敏感性75.00%,特异性77.03%;MPV/PL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28~0.959),敏感性75.00%,特异性93.24%。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后MPV和MPV/PLT水平升高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且具有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LT、MPV、PCT和PDW,分紫绀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分别与同期健康对照组PLT、MPV、PDW和PCT进行比较.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PV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MPV、P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PLT、PD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海林  王芬芳  徐华  严伟玲 《吉林医学》2013,34(13):2409-2411
目的: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建立几种常见病理妊娠(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与正常妊娠组对照。方法:血液标本取自妊娠晚期妇女106名,测量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结果:研究发现在先兆子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中,PLT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MPV在先兆子痫和妊娠期糖尿病中亦呈显著变化。结论:本次研究可帮助临床医师通过观察血常规结果的变化来管理相关病理妊娠。当然,血小板的变化极为复杂,只有临床与检验的紧密合作才有可能正确应对相关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肺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4名被确诊为PE的患者以及100名门诊体检对照者的MPV及D-D联合检测在PE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对PE组及对照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吸烟比例、MPV及血浆D-D水平等PE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PE中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及血浆D-D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对MPV及血浆D-D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联合检测结果真阳性率(χ~2=38.18,P=0.031)、真阴性率(χ~2=56.02,P=0.01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MPV联合血浆D-D检测在PE中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PE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