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者腹泻     
旅游者腹泻是旅游者因遭受病原体感染而在旅游期间或旅游结束后不久发生的,以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发生率可达旅游者总数的50%~60%或更高。虽然旅游者腹泻并不是严重疾病,却给旅途带来诸多的不便和麻烦。我国近年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旅游人数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为保证人们在旅游期间的身体健康,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将此病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腹泻(旅游泻)是因出差或休假去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当地感染的一种急性腹泻性病患。据国际旅游组织统计,每年约有1~1.5亿人患此病。过去认为旅游泻是“水土不服”所致。但调查证实约70%为传染性,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蓝氏贾第鞭毛虫及轮状病毒。传染途径是旅游者食用了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因  相似文献   

3.
小兴 《东方药膳》2003,(11):21-21
旅游已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和时尚,当你在饱览名胜古迹、陶醉在自然景色流连忘返之时,可能你也在饱受着腹泻的折蘑,实在是太扫兴了。人们在旅游途中或出差期间常会发生腹泻,一般人总认为这是由于“水土不服”引起的,其实旅途发生腹泻的原因很多,病原体也繁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占腹泻患者的60%~70%;其次是轮状病毒、梨形鞭毛虫等。当旅游者食用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会受到侵害而发生腹泻。旅游者发生腹泻不分季节,但以夏秋季为最多。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旅游者腹泻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一些…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国际旅游者最常发生的病,1983年估计有28600万人到国外旅行,其中可能很多人患旅游者腹泻。研究者们调查了很多用来预防和治疗本病的措施,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服用抗菌药物。通过对旅游者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增进对引起某些旅游者发生腹泻因素的认识,并利用这些资料不只是预防在旅游者中  相似文献   

5.
旅游已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和时尚,当你在饱览名胜古迹、陶醉在自然景色流连忘返之时,可能你也在饱受着腹泻的折磨,实在是太扫兴了。 人们在旅游途中或出差期间常会发生腹泻,一般人总认为这是由于“水土不服”引起的,其实旅途发生腹泻大多为病原体所致,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占腹泻患者的60%至70%;其次是轮状病毒、梨形鞭毛虫等。当旅游者食用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会受到侵害而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6.
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医学辞汇中出现了如下几个与旅游有关的特殊健康障碍。 一、旅游者腹泻(Travelers'Diarrhea)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旅游疾患。它多见于卫生状况很差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为旅游者在旅游中出现腹泻,故名之曰旅游者腹泻。  相似文献   

7.
旅游已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和时尚,当你在饱览名胜古迹、陶醉在自然景色流连忘返之时,可能你也在饱受着腹泻的折磨,实在是太扫兴了。 人们在旅游途中或出差期间常会发生腹泻,一般人总认为这是由于“水土不服”引起的。其实旅途发生腹泻的原因很多,病原体也较繁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占腹泻患者的60%至70%;其次是轮状病毒、梨形鞭毛虫等。当旅游者食用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会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旅游者腹泻的流行特点、症状、病因及预防等综述如下: 1 流行特点 据统计,每年有3亿人口作24小时以上的国际间旅游,这些人群中的腹泻发生率占一定比例(门。旅游者腹泻的发生率与旅游者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腹泻发病率有关。全球  相似文献   

9.
根据腹泻发病原理,治疗原则大致如下: 一、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感染性腹泻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严重脱水造成。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都可致威胁生命的脱水、酸中毒,休克,故补液、纠正电解质为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措施。 1.补液的剂量及途径:凡胃肠道丧失液体量不多,大便中无红细胞或白细胞,无发热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本县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现状,避免或减少在医院和社区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治疗,我们于2008—2009年对绍兴县的腹泻婴幼儿病例应用胶体金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抗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霍乱弧菌是导致急性霍乱性腹泻的病原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是导致霍乱大流行的血清群。抗菌药物与补液疗法联合使用,对治疗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协同作用,利于缩短病程,控制霍乱疫情蔓延。本文就霍乱弧菌的抗菌治疗现状及耐药机制作一综述。1生物学特性霍乱弧菌是导致急性腹泻的病原体之一,主要经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霍乱弧菌能通过胃酸屏障进入人体小肠,并在其中定居、繁殖、分泌毒素。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腹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腹泻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某儿童医院腹泻患儿的临床用药情况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腹泻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94%,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56.39%)和呋喃唑酮(41.11%)的使用率最高;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77例患儿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101例(36.46%),2种及以上者176例(63.54%),参考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者43例(15.52%)。大部分细菌性痢疾采用2种抗菌药物治疗(73.89%),非痢疾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11%,以单种抗菌药物为主(占49.75%)。结论 在对儿童腹泻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仍然很普遍,医师合理用药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旅游者腹泻     
旅游者腹泻(Diarrhea in travelers,DT)是指旅游者从卫生条件好的发达国家赴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时,由于对某些疾病免疫力低下,而感染的腹泻。可持续1~10天或数周,多能自限,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据国际旅游组织报道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来往于国际之间,在这些人群中腹泻的发生率可达50~60%。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国际间居民迁徒的活跃,旅游者腹泻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腹泻仍然是世界性流行的主要感染性疾病 ,虽然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 ,一些严重腹泻病的病死率已大大的降低 ,但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包括新出现的霍乱新菌株O -1 3 9的流行、大肠杆菌O -1 5 7所致食物中毒以及旅游者腹泻、医院内感染腹泻特别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免疫功能受损 (包括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等 ,使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加复杂。此外 ,在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行为 ,其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目前感染性腹泻治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 感染性腹泻是否都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地区某部进行了急性腹泻病监测调查。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6.2%。该部急性腹泻病发病率为0.066次/人/年。病原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其中志贺氏菌属为主要流行菌,福氏菌群为绝对优势菌群;轮状病毒少,未发现寄生虫病原体。腹泻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改善和腹泻发病有关的因素,坚持以防为主,是控制腹泻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是止泻胶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腹泻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内药液稀释法测定;受试药物用自拟方中药阿是止泻胶囊,阳性对照药物用复方地芬诺酯(苯乙呱啶)片;分别对该两种药物进行8种菌株的体外抗菌实验。结果阿是止泻胶囊对痢疾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值均为31.25mg/L);复方苯乙呱啶片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酿脓链球菌、痢疾志贺菌有较小的抑菌作用(MIC值均为0.25mg/L)。结论阿是止泻胶囊不仅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腹泻,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为今后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提供了药效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的急性腹泻病因学研究表明,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病原体主要为志贺氏痢疾杆菌。于抗菌治疗前收集急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分离志贺氏菌,然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证实;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作为敏感对照,采用最小抑制浓度(MIC)法研究来证实其对氨苄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及敏感性。从这些年所分离的细菌分析显示,抗菌剂的敏感性随流行的志贺氏菌型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夏日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是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感冒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感冒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据介绍,市场上现销售的感冒药有50多种,加上同药异名和各种剂型的不同,总共有100多种。因此,如何合理选用抗感冒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4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25  
目的 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减少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年1月-2002年5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3.4岁,均有基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占感染病例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真菌感染以白色念株菌居多,占55.6%;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睦诺酮类,累计使用种类多、时间长且多为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不规范。结论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规范抗真菌治疗方法,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