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保留颞下颌关节盘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达到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善面部外形和防止术后复发的目的。方法:对36例外伤所致Ⅱ型和Ⅲ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进行手术,男16例,女20例,年龄5~54岁,病程1~16a,最大开口度0~1.5cm。新的手术方法是凿开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骨性融合,凿除前内侧移位的髁突骨折碎片,将残余的关节盘向外牵拉、复位,与外侧关节囊缝合,同时将髁突与关节窝磨改光滑。结果:36例病例中,21例术后随访1~7a,保留关节盘手术的病例均无复发,术后平均开口度为3.37cm。1例11岁患儿术后面部畸形得到改善。结论:保留颞下颌关节盘正常结构在防止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后复发以及生长发育期患者面部畸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并有效防止复发的方法.方法 对3例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除将残余关节盘复位缝合外,分别用喙突、残留髁状突及喙突联合钛金属关节头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结果 病例1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2.5 cm,咬合时下颌偏术侧.病例2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3.7 cm,咬合关系正常.病例3术后3个月复查,张口度为3.9 cm,前牙轻度开(牙合).结论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使残余的关节盘复位,保留残留的髁状突,并使其复位固定,有望提高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手术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带蒂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评价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患者切除病变区骨质,形成骨间隙,采用带蒂颞肌筋膜瓣转移充填骨间隙和冠突切取植入构造新的“髁突”,重建颞下颌关节。手术后常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4~28个月,开口度3.1~3.8cm,平均开口度3.5cm,效果满意。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具有多方面优势,是防止颞下颌关节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及耳前切口去除骨球关节窝成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评价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5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切除病变区骨质,形成关节窝,采用口内下领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升支后部构造新的”髁突”,重建颞下颌关节。手术后常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开口度3.1~4.1cm,平均开口度3.6cm,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及耳前切口去除骨球关节窝成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具有多方面优势,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冠突移植在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9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应用自体冠突移植关节重建术式治疗,间隙插补物采用自体关节盘或口腔生物膜,比较术前、术后开口度、咬合情况和锥形束CT检查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最大开口度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无改变,在随访期内, 所有患者无复发。锥形束CT显示,移植冠突与下颌支骨性愈合,移植的冠突顶端变圆钝,向髁突形态转变。结论:自体冠突移植关节重建术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患者18例,其中10例行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治疗,8例行外侧成形+颞肌筋膜瓣治疗.通过临床及CBCT随访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术后复发率、咬合、面型的影响以及最大开口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24月,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组术后复发患者2例(2/10),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组术后患者咬合、面型及最大开口度与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内侧残存的髁突及关节盘可保留的情况下,采用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是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颞下颌关节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988年至2000年共收治的765例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共418例,颞下颌关节外伤159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31例,髁状突肥大38例,颞下颌关节肿瘤18例,颞下颌关节感染1例,其中637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中218例行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术,21例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术,91例行颞下颌关节盘修补术,11例行陈旧性关节脱位放复位术;131例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109例行髁状突骨折开放复位术;38例行髁状突截骨术和正颌手术;18例行颞下颌关节肿瘤切除术。结论:颞下颌关节率乱病、损伤、关节强直、肿瘤、畸形以及其他关节疾病的手术适应证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颞下颌关节外科的手术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良。颞下颌关节科手术治疗正向着微创和恢复关节功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髁突骨折伴关节盘移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髁突骨折伴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复位缝合的技巧。方法 32例关节盘移位均于髁突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发现和证实,将其正确复位并缝合固定于关节囊。结果 25例术后未经任何颌间固定和牵引复位,7例术后1~2周颌间牵引复位;咬合关系除1例因髁突粉碎性骨折、下颌支高度降低使咬合向患侧偏斜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开口度正常,无关节弹响及疼痛。结论 关节盘移位主要并发于髁突高位骨折,以前内向移位多见;手术正确恢复关节盘位置对颞下颌关节功能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山羊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模型,以进一步探讨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方法:取山羊9只,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采用破坏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关节表面软骨+去除关节盘、破坏关节表面软骨+去除关节盘+关节腔内植骨3种不同手段制作模型。术后3个月后观察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情况。结果:关节软骨破坏+去除关节盘组全部发生强直;保留关节盘者无一例发生强直;植骨组仅2只山羊发生关节黏连。强直者,光镜下表现为髁突与关节窝间类骨质形成;未强直者。光镜下表现为关节表面破坏。结论:去除关节盘+关节软骨破坏形成的TMJ强直,具有可重复性、短期内发生以及良好的相似性,接近人类病变发生的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制作颞下颌关节强直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髁状突骨折与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与发生颞颌关节骨性强直的关系。方法 对 2 8例有髁状突骨折病史的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 ,术前拍颞下颌骨全景X线片 ,CT横断或冠状扫描 ,部分病侧同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 ,并与外伤后X线片对照。在施行颞颌关节成形关节重建术中 ,采用颧弓根水平高位截骨 ,探查髁状突和关节盘的存在。结果  2 8例伤后的X线片均提示 :发生颞颌关节强直的病例为髁状突高位 (囊内 )横断骨折。而且 ,髁状突骨折块移位大 ,下颌升支明显上移。术前冠状CT显示髁状突移位于关节骨性强直区的内侧 ,上移的下颌升支与关节窝骨性融合。术中探查发现 2 0例 2 2侧有明显移位的完整的髁状突和关节盘。结论 在髁状突颈部高位 (囊内 )横断骨折病例 ,若髁状突骨折块发生严重移位、脱出关节窝外 ,可同时伴发关节盘移位。而下颌升支则在升颌肌群牵引下明显上移 ,形成对关节窝的继发损伤 ,最终导致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对该类髁状突骨折应积极开放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