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6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P=0.001),间质浸润(P=0.006);影响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病理类型(P=0.027),宫旁浸润(P=0.067);无宫旁浸润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最好。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癌中,其前哨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是最易受累的区域,其次是髂内淋巴结。结合临床病理因素,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并进行预后评估,可以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与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37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SCC-Ag的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CC-Ag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肿块(OR=7.391)、淋巴结转移(OR=2.457)、脉管内癌栓(OR=3.748)、分化良好(OR=1.453)均是影响血清SCC-Ag滴度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SCC-Ag水平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中等。ⅠB1、ⅡA1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由0.705增加至0.728。结论:治疗前SCC-Ag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有无脉管内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对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ⅠB1、ⅡA1期中的诊断价值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临床体检和影像学阴性(cN0)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理确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cN0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认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和个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117例患者中病理确认颈部淋巴结转移36例(30.77%),其中Ⅰ、Ⅱ、Ⅲ区转移率分别为27.78%、38.89%和22.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病灶直径是影响cN0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术后病理确认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病灶直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病灶直径为cN0的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术后病理确认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备上述因素的cN0患者应给予对应颈部淋巴结清扫;未接受或不规范根治性颈清扫患者,如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相应区域术后放疗可能存在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朱珠  陈志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3):137-138,141
目的探讨宫颈癌Ⅰ,Ⅱ期的淋巴结转移及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IB22例,ⅡA 5例,ⅡB期18例,术前放疗32例,术后放疗31例,1个淋巴结转移25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20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12.30%(45/366),45例患者五年生存率68.89%。转移淋巴结<1.5 cm者,5年生存率84.62%,转移淋巴结≥1.5 cm者,5年生存率47.36%;1个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4.00%,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50.00%。结论淋巴结状态可作为估计预后指标,术前术后放疗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术后放射治疗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327例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放疗,Ⅰ期97例,Ⅱ期214例,Ⅲa期16例;鳞癌308例,腺癌16例,混合癌3例。总照射剂量40~50Gy。结果:总3、5、7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4%、71.7%和63.6%;Ⅱ期83.2%、60.6%和45.8%;Ⅲa期3年生存率60.0%,5年生存率0。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是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影响预后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宫颈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为74.14%,Ⅰ期患者生存率为87.50%,Ⅱ期患者为57.69%。Log-Rank 分析显示,影响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结论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治疗对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特别是Ⅰ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影响早期胃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EG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找出影响预后因素,以指导临床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EGC手术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大体分型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对随访患者资料的预后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1)Dl淋巴结清扫术139例(41.1%),D2淋巴结清扫术183例(54.1%),D3淋巴结清扫术16例(4.7%).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 63例随访患者总5年生存率92.1%;黏膜内癌5年生存率97.1%,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85.7%;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EGC术后生存率相关(P值分别为0.043、0.004).[结论]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下咽癌患者65例,临床分期Ⅲ期24例、Ⅳa期31例、Ⅳb 10期。65例均接受过放疗,其中34例行手术治疗,24例接受过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死亡4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24.6%。接受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接受放疗且未行手术患者(χ2=9.08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接受手术与否、近期疗效、转移淋巴结区域对生存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接受手术与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伴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预后优于接受放疗但未行手术患者,N分期和肿瘤大小对患者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8月120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1b期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未转移组,观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淋巴结转移组32例,占26.7%,淋巴结阴性88例,占73.3%。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食管癌家族史、肿瘤位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肿瘤大小与分化程度、脉管癌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肿瘤直径≥4 cm、肿瘤低分化、脉管癌栓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b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6.7%较高,低龄、肿瘤直径≥4 cm、肿瘤低分化、脉管癌栓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南疆地区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钙化性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生存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规范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96例食管鳞癌合并隆突下钙化性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隆突下淋巴结钙化严重程度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分为淋巴结清扫组(n=168)和淋巴结未清扫组(n=28)。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钙化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淋巴结清扫组肿瘤长度及其TN分期、脉管神经侵犯对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存在一定影响(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晚TN分期、脉管神经侵犯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钙化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168例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患者中,1年存活135例,生存率为80.36%。肿瘤长度、肿瘤TN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神经侵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对食管鳞癌隆突下钙化淋巴结患者术后生存率存在一定影响(P<0.0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大长度肿瘤、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隆突下钙化淋巴结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评分系统精确预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探讨其颈部淋巴结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模型,权衡临床模型的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应用评分系统对219例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合适的治疗策略。 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0.59%(67/21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5.25 cm)、肿瘤分化。建立临床模型,权衡临床模型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胸中段3分(2.66),肿瘤长度>5.25 cm(1.20)和肿瘤低分化2分(1.55),肿瘤中分化1分(0.35)。依患者的得分情况分为3组:低危组(0~2)、中危组(3~4)及高危组(>4),3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03%,26.19%和55.00%(P<0.05)。 结论 建立的评分系统可以在术前精确预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术中淋巴结清扫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低危组推荐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高危组推荐行颈部淋巴清扫或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3.
ⅠB和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卫国  宋蔚青 《浙江医学》1998,20(3):141-142
对手术治疗的64例Ⅰ_B/Ⅱ_A期宫颈癌病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临床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病理证实19例(29.7%)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期别Ⅱ_A、非鳞癌、脉管侵犯及肿块直径≥4cm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表明,肿块直径≥4cm是淋巴结转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术后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比较分析11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15例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82.95%,年轻组和中老年组分别为70.27%和89.31%,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86).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累及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宫颈肌层浸润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累及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早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2个高危因素者,术后放疗或化疗与未治疗者生存率分别为83.33%和16.67%,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Ⅱa期宫颈癌预后年轻患者比中老年患者差.宫颈肌层浸润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累及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早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2个高危因素者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对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肿瘤分化程度对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412例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5年随访率为94.9%,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4.0%。按淋巴结转移个数分组:无淋巴结转移、1~2个淋巴结转移、3~6个淋巴结转移、≥7个淋巴结转移,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肿瘤分化程度分组,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低分化及未分化鳞癌,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年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更为合理并能更好地反映食管鳞癌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45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例患者中47例出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年至2000年收治的180例喉声门上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结果喉声门上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双侧转移率Ⅱ区为53.6%,Ⅲ区为42.9%~50%,Ⅳ区为10.7%,Ⅴ区为3.6%~14.3%。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和T分期是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主要转移部位为双侧Ⅱ区、Ⅲ区淋巴结;原发肿瘤部位和T分期是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