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79例SAH患者,其中老年人38例,占同期SAH的48.1%。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67±3岁。其中60~69岁27例,占71.1%,70岁以上11例,占28.9%。平均住院日19天。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28例,高血压心脏病史6例,冠心病史6例,糖尿病3例。既往患过SAH的病人3例。38例SAH中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脑出血3例,高血压2例,感冒2例,血管性头痛2例,脑梗塞2例,青光眼1例,误诊率31.6%。  相似文献   

2.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英 《河北医学》1998,4(1):62-6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53002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凌英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诊,发病率约占中风的10%,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间共收治19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现报告分...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4~1998年共收治4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蔡国成 《中原医刊》2006,33(5):66-6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或脊髓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较脑实质出血和脑血栓出现年龄早,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左右。动静脉畸形(AVM)、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是青少年发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瘤破裂、脑实质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是老年人发病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该病是神经科急危重症之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它起病急、病死率较高,我科自2004年3月到2006年11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影像学检查:突发性头痛为特征性症状,同时突然出现假性脑膜炎,则通常很易诊断.不过,为确定大脑半球和脑干或脑室周围脑脊液的血液,必须急诊做CT扫描.如CT扫描阴性(通常因为SAH较轻或在发作后的几天以上进行CT扫描),或当时当地不能做CT(发作1小时左右),则必须做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9.
10.
11.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9例60岁以上老年患作老年组,与同期60岁以下的患作对照组,从起病形式、诱因、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误诊率、死亡率等多方面作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缓慢起病30.5%(对照组13.3%,以下同),病前罹患疾病66.1%(37.2%),头痛13.6%(47.8%),意识障碍83%(30.7%)并发症39%(15%),误诊率44%(15.9%),死亡率36%(12.4%)。结论:老年组患易发生意识障碍,并发症较多,而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出现率低,易误诊,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李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76-267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覃浩强  黄云旗 《广西医学》2007,29(5):747-74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病死率极高.早期头颅CT扫描仍然是公认的第一线检查手段,由于不同脑池内的血液可呈现特征性分布的高密度影像,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常常可据此推测模式,甚至可提出潜在的动脉瘤所在部位,进而选择最佳检测手段,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经头颅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9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症状复杂,预后情况不一,现将80例SAH的临床特征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迟发脑血管痉挛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CVS病人的发生时间、临床特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预后进行分析。结果:DCVS发生于SAH后3~4d,两周达高峰,MCV平均流速越高,预后越差。结论:SAH后DCVS具有临床重要性,应引起神经科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  杜东平 《西部医学》2010,22(10):1831-1831,1834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头颅CT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经颅内CT及DSA证实颅内小动脉瘤12例(60%)、高血压动脉硬化4例(20%)、动静脉、畸形破裂4例(20%)。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及DSA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黄智武 《广西医学》1997,19(1):79-8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临床分析合浦县人民医院黄智武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我院内科自1990年至1995年共收治52例SAH患者,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8.
常晓杰 《中外医疗》2011,30(23):153-153
总结2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应细心观察病情,及时做好沟通,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通过实施正确而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还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1]。SAH为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流入蛛网膜下腔.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