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并非真正的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目前大量研究证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远比平滑肌源性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多见。近年在病理诊断中已明确使用GIST这一名称。但在GIST的起源、分化、命名等方面尚存有争议,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上皮样或奇异型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以及胃肠道自主神经瘤等都曾用来描述这种肿…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它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由于其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点,即GIST可以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也可同时向两双向分化,但GIST与胃肠道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相比,又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肿瘤.目前对GIST的认识可归纳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并且表达CD117或CD34和CD117同时表达的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肿瘤,以往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和形态学表现将其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等。近10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证实GIST并不是真正的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而是一种独立的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或单独组成并以原癌基因c-kit突变为特征的间叶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王余广  陈雷  白玉雪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00-100,9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普遍接受的GIST的诊断概念是:胃肠道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及非淋巴性肿瘤,由梭形及上皮样细胞组成,且表达CD117蛋白。间质瘤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应该涵盖了以前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因此,目前我们必须将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由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的观念转变到以胃肠道问质瘤为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关荣 《医学文选》2006,25(2):322-323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这一概念。它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是由于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c-kit蛋白发生变异而引起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0%。以往常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和对其深入研究。已证实GIST为非定向分化的肿瘤,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5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和平滑肌源性肿瘤7例(其中2例经免疫组化确诊)的CT表现。结果CT下可见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发生在粘膜下,其中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缘光整,而恶性肿瘤可有囊变、边界不清、累及周围组织;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密度、边缘、cT强化后表现以及囊变、气液平等方面无明显区别。结论①CT对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②从cT表现上无法区分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最后确诊还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r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非定向分化的肿瘤,以往常被误诊为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作者回顾性分析1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CT资料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r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非定向分化的肿瘤,以往常被误诊为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作者回顾性分析1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CT资料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胃恶性间质瘤1例附属医院病理科胡建功赵晓明宋立刚关键词间质瘤,恶性;胃;病理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独立的消化道间叶肿瘤,既往多被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而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相对要...  相似文献   

10.
宋志文 《中外医疗》2012,31(1):191-192
随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进展,胃肠道间质瘤被认为一种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典型分化的肿瘤。它不同于平滑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旨在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最常见的是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非上皮细胞性肿瘤,由Mazur和Clark[1]于1983年首先提出,是一类非定向分化的间叶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和黏膜层,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约占该部位原发性肿瘤的1.2%。研究证明,以往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大多属于间质瘤,间质瘤比平滑肌瘤多见。胃是消化道间质瘤的最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GIMTs)是指胃肠道所有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织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nor.GISTs)、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纤维瘤和脂肪瘤。目前关于GIMTs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免疫组化分析GIMTs包含的各种间叶源性肿瘤病理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病理技术条件限制,20世纪80年代前大体上将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分为两类,一类为平滑肌源性肿瘤;另一类为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空肠恶性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较为罕见,传统上大多将它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研究表明此类肿瘤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肿瘤,我们报道1例空肠恶性间质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以期提高对空肠恶性间质瘤的重视和认识,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观念将胃肠道原发性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几乎都归为平滑肌源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以及它们的各种亚型.但近年来由于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并不是平滑肌肿瘤,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称胃肠道间质瘤[1](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鉴于目前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中的模糊认识,如日常工作中如何掌握间质瘤的诊断标准,仅靠常规苏木精-伊红(HE)切片能否做出明确诊断,间质瘤的良、恶性标准如何掌握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l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或腹部的、KIT(CD117)表达阳性的、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1],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具有与胃肠道典型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是由于C—kit或PDGFA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而引起的胃肠道叶间源性肿瘤。我们收集2002年9月-200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17例,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征,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以便对手术愈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邱晓娣 《中原医刊》2004,31(5):48-4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的作用。方法:42例胃肠道间质瘤行常规包埋制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生在胃和小肠的间质瘤最多占73.7%,肿瘤的四个亚型中,平滑肌细胞分化型比例最大为59.5%;神经源性分化型9.7%;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14.2%;未分化型16.6%,SMA(smooth-actin)在平滑肌分化型肿瘤中阳性率较高,未分化型间质瘤CD34阳性率较高,而CD117在四个亚型中阳性率都较高,接近90%。  相似文献   

19.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17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582-582,557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Cajal细胞(ICC)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的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l首次提出GISTs的概念。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s具有原癌基因c-kit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及CD117表达。GISTs是一新病种,对该疾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