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与分析2型糖尿病(T2DM)维吾尔医异常黒胆质证大鼠模型血浆代谢组学变化特点。方法建立T2DM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并采集血浆样本,测试核磁共振氢谱,对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单纯的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血浆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下降的同时VLDL、LDL和肉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病证结合的T2DM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血浆中多种氨基酸(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甲基组氨酸、甘氨酸)以及乳酸、丙酮酸、糖蛋白、柠檬酸、肌酸酐、β-羟丁酸、乙酰乙酸、乙酸、肌酸、肉碱、鲨肌醇、VLDL、LDL的含量均降低,而葡萄糖和牛磺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蛋白质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通路、糖酵解通路和脂代谢通路在病证结合的T2DM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模型大鼠体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浆代谢组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证结合的T2DM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体内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方法 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大鼠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进一步建立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肝硬化.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照肝癌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的免疫器官损伤性病理改变显著增加.结论 异常黑胆质体液通过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来促进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免疫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发生肝硬化,各组动物分别于11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脾脏、胸腺等脏器,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的免疫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改变,而且与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免疫器官的损伤性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 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免疫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来加快和促进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肝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异常黑胆质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改变及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与AD的关系。方法选取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痴呆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及AD异常黑胆质病证结合组,测定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乙酰胆碱(Ach)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D异常黑胆质病证结合组模型的AChE活性增强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AT的活性明显减弱,并伴随ACh的含量的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模型的ACh含量及ChAT活性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可损害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对病证结合模型的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具有叠加和促进作用,证实AD与异常黑胆质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本院体检者1 9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EZSCAN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体重指数、收缩/舒张压、血脂、糖耐量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代谢异常组研究对象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研究对象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代谢异常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高风险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高于低风险组研究对象(P<0.05)。因此,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干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实施早期干预、保护β细胞的意义.方法:通过75g葡萄糖耐量试验,56例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进入研究,配偶为对照(54例),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干预.测定受试者血脂、血糖、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等.结果:①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存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②与对照组相比,一级亲属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个体化干预后,一级亲属组血脂、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改善急性胰岛素反应,生活方式干预组优于药物干预.结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具有糖尿病高发风险,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巨块型肝癌患者的糖代谢变化状况。方法将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4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及餐后2 h血糖、C肽及胰岛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C肽及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C肽及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低血糖比例、糖尿病前期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巨块型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糖代谢异常,表现为空腹低血糖症状及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8.
沙广群  石磊 《中外医疗》2014,(31):188-189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意义。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5例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31例)、糖耐量异常(32例)和II型糖尿病组(32例),并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II型空腹血糖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异常组的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4组之间甲状腺激素指数(T3、FT3、T4、FT4和TSH)和空腹胰岛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指数(T3、FT3、T4、FT4和TSH)和糖代谢水平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甲状腺激素有可能不是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型支气管哮喘大鼠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因素复合作用建立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雾化激发方法建立异常黑胆质型支气管哮喘病证模型,将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载体模型组、异常黑胆质证型支气管哮喘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给药组(分为大、中、小剂量组)、地塞米松给药阳性对照组。收集各组大鼠尿液,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 H-NMR)技术测定核磁共振氢谱,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分析各组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模型组柠檬酸、肌酸酐、甘氨酸等重要氨基酸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之后,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模型组降低的肌酸酐及乙酸等含量明显增高,牛磺酸、甜菜碱等含量降低,与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给药阳性对照组马尿酸、乳酸、丙氨酸等含量升高(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型哮喘大鼠代谢具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异常黑胆质型支气管哮喘大鼠体内氨基酸代谢与能量代谢途径而发挥预防及治疗异常黑胆质型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57例PCOS患者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OGTY)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别检测空腹、餐后1、2 h血糖及胰岛素.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257例PCOS患者中178例(69.3%)糖耐量正常(NGT),73例(30.7%)糖代谢异常,其中67例(26.1%)为糖耐量损伤(IGT),12例(4.7%)为2型糖尿病(2DM)(P<0.05).NGT、IGT与2DM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卒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逐渐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逐渐降低(P<0.05);30~34岁年龄段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是20~29岁之间的2倍;肥胖PCOS患者中糖耐量异常(IGT/2DM)的发生率是非肥胖患者的近4倍(P<0.001).结论 PCOS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与年龄及体重指数有关;胰岛素抵抗是PCOS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证与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1A(5-HT1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模型组和异常黑胆质证模型组。抑郁症模型组及异常黑胆质证模型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剂量组。抑郁症模型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5-HT1A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PCR扩增后,BDNF、5-HT1A、β-actin1、β-actin2特异性电泳条带与目的基因和内参片段相同。定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只有1个峰,而且溶解温度均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海马BDNF、5-HT1AmRNA表达水平降低,阳性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BDNF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B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空白对照组与低剂量组,抑郁症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5-HT1A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5-HT1A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证模型和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BDNF、5-HT1A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够上调海马BDNF、5-HT1AmRNA表达。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异常黑胆质与抑郁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建立2型糖尿病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后,用强的松龙和肾上腺素制备中医血瘀证大鼠模型,从而得到2型糖尿病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血瘀证大鼠模型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空白组和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作为动物实验中2型糖尿病血瘀证模型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异常黑胆质与肾虚痰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与中医肾虚痰瘀证的关系。方法:(1)归纳比较法观察异常黑胆质证及肾虚痰瘀证的分布状况;(2)应用生物化学发光等技术检测多形核白细胞发光强度(PMN—CL)、淋巴细胞发光强度(LY—C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并进行分析;(3)统计方法采用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多个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及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所观察的病例中异常黑胆质所占比例最大;在异常黑胆质证病例中肾虚痰瘀证占的89.41%;且随着增龄两者的检出率都随之升高.经统计学分析.二证均显示随年龄段的递增,呈增高的趋势(P=0.000);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及中医肾虚痰瘀证在症状、体证比较相似。结论:异常黑胆质证与肾虚痰瘀证相似,多见于常见老年病和疑难杂病中;二者可能是机体共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医学理论的阐述;而自由基损伤可能是二者部分共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及清除剂对低浓度H2O2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运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凋亡发生的凋亡指数,以确定H2O2诱导凋亡的剂量及作用时间;随后运用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结果高浓度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及清除剂均能降低H2O2所致的淋巴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 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月龄雄性 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 g,采用 D-半乳糖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及 ASMq高、中、低剂量组(ASMq高、中、低剂量分别为6.0、3.0、1.5 g· kg-1· d-1)各15只,连续给药21 d。另取15只正常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 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衰老模型组大鼠相比抵达终点的游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衰老模型组与 ASMq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抵达终点的游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2)ASMq高、中、低剂量组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衰老模型组与 ASMq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数目(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血肌酐(CRE)、血尿酸(UA)、白蛋白(ALB)、血糖(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SMq可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影响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为探讨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骨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52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和2型糖尿病造模组42只。造模组大鼠在高糖、高脂和高能量饲料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以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30只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实施8周运动方案。采用固体物理密度仪测定实验大鼠股骨骨密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和小强度运动组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中强度运动组的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相比,中强度运动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为骨质疏松症高危群体;②跑台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与运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蚕茧提取物-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BG)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丝胶预防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丝胶预防组大鼠均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糖尿病动物模型,以BG≥22.2mmol/L作为成模标准;待模型成功建立后,模型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g/kg/d),丝胶预防组大鼠于造模前给予同等剂量丝胶灌胃。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BG。结果:模型组大鼠的B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丝胶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BG明显降低(丝胶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P〈0.01)并接近正常大鼠水平(丝胶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丝胶预防组大鼠的BG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大鼠(P〈0.01)。结论:丝胶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BG并对糖尿病BG升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糖尿病动脉硬化大鼠模型。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及注射枸橼酸缓冲液,模型组普通饲料喂食4周后连续3 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再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检测大鼠血糖、TC、TG、HDL、LDL;处死大鼠,观察主动脉并取病变处制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给药后72 h、第10天血糖明显增高(P<0.01);高糖高脂喂食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脂4项明显增高(P<0.01)。肉眼观察见主动脉肥大,镜下见具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如纤维组织增生、有核细胞增多等。结论小剂量连续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建立大鼠糖尿病动脉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大鼠早期骨微结构改变及其BMP-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的骨密度、骨微结构改变及骨组织中BMP-2基因的表达.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普通饲料对照组)、B组(高脂饲料 链脲佐菌素组)和C组(普通饲料 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组).饲养12周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骨密度、光镜、扫描电镜、骨形态计量学的观察以及BMP-2基因表达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骨微结构无明显变化(P>0.05),但BMP-2基因表达增高(P<0.05),C组骨微结构明显改变(P<0.05),BMP-2基因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骨微结构及BMP-2基因表达情况改变不完全一致,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