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5例。平扫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稍高密度增厚,内壁光滑,血管成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无强化,钙化内移2例,伴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胸腔积液1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MRI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附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是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管壁长轴分离延伸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本文报告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 MRI检查结果 ,分析讨论有关诊断问题。1 材料和方法本组 7例 ,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年龄 43~ 6 2岁 ,发病时间8~ 72 h入院。高血压 5例 ,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 (10 0 % ) ,其中心前区紧束样痛 7例 ,伴上腹痛 4例 ,胸腰部放射痛 3例 ,尿少右下肢浮肿 1例 ,左侧偏瘫 1例。心电图检查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 3例 ,彩超诊断主动脉夹层 2例 ,其中伴右下肢血栓 1例。CT诊断夹层 1例。全部病例使用美国 Technicare…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的发病有增加趋势。由于其表现缺乏特异性 ,预后凶险 ,故提高AD的早期诊断 ,对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水平 ,我们将近年来主动脉夹层 32例诊断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例中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2 8~ 78岁 ,平均 4 9± 8岁。高血压病 2 7例 ,冠心病 19例 ,马方综合征 4例 ,原因不明 7例。夹层分型 :De BakeyⅠ型 11例 ,Ⅱ型 5例 ,Ⅲ型 16例。1 2 诊断过程 首先对所有病例迅速询问病史、查体。对可疑病例先予卧床、…  相似文献   

4.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朝柱 《人民军医》2001,44(12):707-708
自 1998年 3月起 ,我们在CT导引下 ,应用YL 1型颅内血肿粉碎器 ,经皮穿颅清除血肿 ,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 96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5 1例 ,女 4 5例 ;年龄 38~91岁 ,38~ 5 0岁 9例 ,5 1~ 60岁 2 5例 ,61~ 70岁38例 ,71~ 80岁 2 0例 ,81岁以上 4例。高血压病史 2~ 30年。浅昏迷、偏瘫、失语 5 6例 ;昏迷、偏瘫、失语、血肿侧瞳孔散大 37例 ;深昏迷、两侧瞳孔均散大、去大脑强直 3例。血压 >2 4 0 / 14 0kPa 38例 ,>2 0 0 / 14 0kPa 5 1例 ,<2 0 0 / 14 0kPa 7例。1 2 CT检查 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12例,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9例.MS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形增厚12例,厚度为10~16 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斑块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内膜渗漏4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左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夹层1例;3例治疗后随访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呈动态变化.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厚度及有无并发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血肿一般认为是伤后 3~ 2 1d发现的血肿。多根据血肿量的多少选择不同治疗方法。近 5年来 ,我们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颅内亚急性血肿 36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一般情况本组男 2 6例 ,女 1 0例 ;年龄 1 5~ 56岁 ,平均 2 8 5岁。车祸伤 2 4例 ,坠落伤 1 5例 ,斗殴伤2例。血肿发现于伤后 3d者 1 2例 ,4~ 9d者 1 0例 ,1 0~ 1 5d者 8例 ,1 6~ 2 1d者 6例。临床表现均有眼底水肿 ,头痛、呕吐 2 2例 ,偏瘫 1 3例 ,瞳孔不等大 1 1例 ,嗜睡 8例 ,朦胧 5例 ,癫 4例。均行头颅CT检查 ,发现硬膜外血肿 1 8例 ,硬膜下血肿 4例 …  相似文献   

8.
李娜  黄克铭  滕韵秋 《武警医学》2002,13(9):544-544
主动脉夹层分离 (Aorticdissectingdetechment,ADD)是一种少见而危重的心血管疾病 ,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凶险。临床表现复杂 ,急性期病死率较高。近些年来对ADD的认识有较大提高 ,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 2 ] 。本文分析了 14例ADD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测的结果及其诊断价值与体会。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近 3a用TTE检测临床疑诊的 14例ADD患者 ,其中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年龄 (5 0± 14 )岁。 14例均经CT检查证实。1 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H…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主动脉CTA的AAS患者29例,对CTA的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CT辐射剂量.结果 29例AAS中,主动脉夹层1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7例,不稳定动脉瘤5例.12例主动脉夹层中,A型和B型分别占41.7% (5/12)和58.3%(7/12),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和B型分别占42.8% (3/7)和57.2%(4/7).CTA的平均辐射剂量为(9.08±1.83) mSv.结论 CTA能清晰显示AAS的影像特征,在诊断AAS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 ,DTIH)是指颅脑外伤经CT检查、手术或尸检证实在首次CT检查无血肿的部位出现的颅内血肿。笔者对本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诊治的 12 0急救后 33例DTIH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其临床特点。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 ,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 6~ 6 5岁 ,平均 35 .7岁。交通伤 2 3例 ,其他意外伤 10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13~ 15分 9例 ,9~ 12分 15例 ,6~ 8分 8例 ,4分 1例。CT复查发现血肿…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主动脉最常见的急诊性疾病,多由高血压或血流动力学变化促发,内膜撕裂,血液破入中膜,将主动脉壁沿长轴分为双层并形成壁间血肿[1]。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 I)这一新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日渐增多。为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现将21例主动脉夹层病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 CE MRA)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03—2005-06行3D CE MRA 38例,其中主动脉夹层2 1例(5 5.3%),胸、腹主动脉瘤6例(15.8%),肾动脉狭窄4例(10.5%),主动脉粥样硬化2例(5.…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莹 《航空航天医药》2002,13(2):110-11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 ,起病急剧 ,发展快 ,危险性大。可引起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如不及时诊治 ,可因夹层动脉壁外膜破裂出血而致死。因此 ,通过护理观察 ,协助医生早期明确诊断 ,以期及早降低血压 ,是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自 1998年 6月~1999年 11月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3例 ,经治疗护理后 ,病情均获好转出院。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36~ 5 2岁 ,其中 2例为原发性高血压 ,1例为马凡氏综合征 ,经核磁共振 (MRI)检查确诊。根据DeBakey分型分别为Ⅰ型 1例 ,Ⅱ型 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 ,高龄 (75岁以上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越来越多 ,1995~ 2 0 0 2年解放军第 30 4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有手术适应证的高龄基底节出血患者共计 5 2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32例 ,年龄 75~ 92岁 ,平均 78 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0 5~ 72h ,平均 2 4 5h。全部病例经CT平扫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 ,其中内囊型出血 2 4例 ,外囊型出血 19例 ,脑室出血 9例。根据CT平扫估计出血量 (V) ,方法为 :取血肿面积最大平面 ,测最长轴a、最宽轴b和血肿显示层数c,V =a×b×c/ 2 [1] ,血肿量 36~ 82ml,平均 5 4 …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5月至2000年4月15000例EBCT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263例,其中25例为不典型夹层。男21例,女4例。全部患者均以主诉急性胸痛入院检查。采用Imatron 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3mm,扫描时间为0.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40层。结果 不典型夹层EBCT血管造影(EBCTA):直接征象为:(1)25例主动脉壁均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达5-23mm,平均15.3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CT值50-87HU,累及长度为2.5-49.0cm,平均16.3cm;(2)内膜钙化移位5例;(3)6例治疗后EBCT随访,管壁厚度呈动态变化。间接征象为:(1)主动脉壁增厚溃疡形成7例;(2)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2例。上述征象结合临床急性胸痛病史,诊断可以成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StanfordA型)6例;仅累及降主动脉(StanfordB型)19例。全部病例临床均采取保守治疗,其中6例EBCT复查,3个月至1年血肿吸收。结论 急诊胸痛鉴别诊断中EB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用于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 5例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MSCT)和CT仿真内镜 (CTVE)表现 ,探讨CTVE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例主动脉夹层进行MSCT增强扫描 ,将原始数据在AW工作站上进行CTVE成像。 5例中Ⅰ型主动脉夹层 2例 ;Ⅱ型主动脉夹层 1例 ;Ⅲ型主动脉夹层 2例。结果 :2例Ⅰ型和 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均清楚地显示了狭窄的真腔和扩张的假腔 ,以及假腔内的血栓 ,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和分支受侵情况。清晰地显示 1例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内膜裂缝。结论 :CTVE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 ,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 ,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缺血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传统观点认为应急诊手术[1] 。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的病死率较高 ,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我院 1996~ 1998年共收治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 0例 ,其中合并急性下肢缺血 2例 (10 %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44岁 ,高血压病史 10年 ,因突发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 1天 ,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半天至我院神经内科急诊 ,查CT、MRI示L1~ 2 椎间盘膨出 ,无椎管内肿瘤或出血。血管外科会诊 ,查体 :双上肢血压 2 0 0 / 10 0mmHg ,双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复习了MR或CT诊断的3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其中发现14例(41%)有不与主动脉腔交通的壁内血肿。14例病人的年龄为39~80岁,平均63.5岁。男性10例,女性4例。作者使用Stanford分类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A型指示升主动脉受累,B型指示不受累。CT扫描使用2 cm间隔自主动脉弓扫描至主动脉分叉部,MR检查使用自旋回波技术,重复时间(TE)500或800msec,回波时间400msec,未使用第二回波技术。作者见到,CT平扫发现沿主动脉壁的新月形高密度区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急性期的可靠征  相似文献   

18.
贾卫斗  李素红 《人民军医》2003,46(3):143-144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CSM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DCS)等共 4 6例 ,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1例 ,女 15例 ,年龄 4 2~ 68岁 ,平均 5 6 9岁。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 PLL) 5例 (连续型 2例 ,节段型 1例 ,混合型 2例 )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DCS) 16例 ,脊髓型颈椎病(CSM ) 2 5例[1] 。按JOA评分法评定 :OPLL 5例为2~ 12分 ,平均 5 5 3分 ;DCS 16例为 2~ 11分 ,平均 5 63分 ;CSM 2 5例为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就诊的16例患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超声诊断分析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情况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按照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5例.其中,5例明确其破口,3例合并假腔血栓,2例无名动脉及右颈总动脉血栓.其他合并表现心包少量积液3例,主动脉瓣反流1例,主动脉增宽2例.结论 超声检查准确性高,并以无创成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检查方法,对于识别困难的胸痛患者来说,超声可以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勉治  郑德泉 《人民军医》2000,43(12):718-719
周期性麻痹 (PP)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 ,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或无力为特征[1] 。发作时常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 ,以低血钾型最常见 ,也可见高血钾及正常血钾型。我院 1 994~1 999年收治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HOKPP) 4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4 6例 ,男 4 4例 ,女 2例 ;年龄 1 9~ 56岁 ,平均 37 5岁 ,1 9~ 2 0岁 1 5例 ,2 1~ 30岁 2 4例 ,31~ 4 0岁 2例 ,4 1~ 50岁 3例 ,51~ 56岁 2例。首次发作 36例 ,反复发作 1 0例 ,起病至就诊时间多为 6~ 4 8h ,少数 3d以上。1 2 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