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68岁,2年前因中上腹疼痛行腹部核磁示:腹腔动脉、肝动脉瘤样扩张,直径3 cm,未行治疗。2年来反复出现左心衰,1个月前因心衰再次入院,复查腹部CT示:腹腔动脉、肝动脉瘤,瘤径3.9 cm,动脉期肝静脉显影,肝内动静脉普遍扩张。提示同时存在肝内动静脉瘘(图1),2006年4月22日入我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支气管炎20年;慢性心衰3年;糖尿病5年。术前生化检查正常,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51岁,半月前出现左上肢无力,活动后头晕;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挠动脉、肱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双上肢收缩压差45 mmHg。经颅多普勒检查:左椎动脉血流反向;CTA: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伴明显纡曲,闭塞段长约14mm(图1)。入院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天后,经股动脉穿刺入路行闭塞段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将8F导引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6岁,因头痛、呕吐6 h,外院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转入我院。急诊脑血管DSA结果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呈球形,大小约2.6 mm×3.5 mm,颈较窄(图1)。在全麻下行GDC(ev3公司)栓塞术,先填入第一个GDC(3 mm×60mm),当填第二个GDC(2 mm×40 mm)时,送入约30 mm就自动解旋,既不能推进,也不能后撤,并与第一个GDC缠绕、不能分离(图2),原计划埋线、以此结束手术,但病人家属不接受。于是尝试轻轻往外拔、试图使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离,但不慎把原在动脉瘤内的第一个GDC也一起拉到了左大脑前动脉主干内,此时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缩窄(CoA)是指主动脉局限狭窄,管腔缩小,造成血流量减少.主动脉缩窄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转位等病变.主动脉狭窄合并右锁骨下动脉瘤非常罕见,本文报导一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右锁骨下动脉及降主动脉瘤,一期应用定制的Armada 35球囊扩张导管及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下段闭塞合并性功能障碍(Leriche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自1983年以来收治的Leriche综合征遥临床资料,共37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血管主髂和主股动脉转流手术。结果: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腘动脉博动,手术后7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个月复查,患肢缺血症状消失,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9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通畅率为100%;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87.50%。结论:人工血管主髂动脉转流和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Leriche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案,手术后合理应用抗凝、祛聚药物,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远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32 例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男性23 例,女性9 例,年龄52耀81(平均69.7)岁.有明显的静息痛27 例(84.4%),足部坏疽5 例(15.62%).其中TASC C 型患者13 例(40.6%),TASC D 型患者19 例(59.4%),患者术前评估均为高龄、高危病例或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采用闭塞段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放置及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除3 例未能开通外,其余29 例均获开通,开通率为90.63%,并发症发生率为3.5%.21 例患者临床症状中度改善,8 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3.9依1.2)个月,术后6 个月的初次通畅率、辅助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82.8%、86.2%、89.7%,术后12 个月的初次通畅率、辅助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67%、74.5%、81.9%.结论 对于合并广泛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腔内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肾下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的1例TASC-ⅡD级肾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采用双覆膜支架的kissing技术进行治疗,并回顾性复习相关的腔内治疗文献。结果患者手术成功,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形态良好顺利出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彩超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术已成为肾下主髂动脉闭塞的主流治疗方式,但还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禄增|杨德华|张健|辛世杰|段志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2):1578-1581
目的:报告马蹄肾合并主-髂动脉闭塞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马蹄肾合并腹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马蹄肾峡部与腹主动脉闭塞部位相一致,手术保留了马蹄肾峡部及副肾动脉,术后无肾梗死,肾功能正常。术后双下肢血运良好。结论:临床上对腹主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马蹄肾的存在。合并马蹄肾者,尽可能保留峡部及副肾动脉,避免其损伤。 相似文献
12.
13.
我科于2005年11月收治1例创伤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的病人,应用伞堵技术成功封堵动脉破口.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性,66岁,因“右臂无力伴酸胀半年”于2018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无名动脉狭窄”曾于外院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前再次出现右臂无力伴酸胀,伴有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入院后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无名动脉支架术后闭塞;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废用性纤细且显影浅淡;基底动脉局部中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分支较对侧细(图1A)。颈动脉超声示右侧颈总动脉狭窄(远端小于50%),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完全型),无名动脉支架闭塞,左侧颈外动脉狭窄,左侧椎动脉狭窄(V1段小于50%)。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4岁,体检超声发现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收入院;3年前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70%~90%),前交通动脉开放。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约90%,前交通动脉开放,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左椎动脉盗血。 相似文献
19.
潘朝晖韩月雪付东生金怡刘昭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4):350-352
患者,女性,53岁,有高血压和脑出血病史,2010年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术后未规律随访。2019年2月25日因复查发现腹主动脉夹层假腔增大而入院。CTA示胸腹主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延续至双侧髂动脉(图1A)。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及一般情况,手术风险高、无法耐受开放手术,遂选择分2期行全腔内修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3年4月—2019年6月32例行腔内治疗的完全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分别采用经股动脉入路(17例)、肱动脉入路(1例)、股–肱联合入路(14例)对32例患者行腔内手术,最终成功植入支架26例(81.25%),包括球扩式支架15例,自膨式支架11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闭塞处开通失败,行搭桥术或保守治疗。术中出现锁骨下动脉夹层2例,迷走反射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26例支架植入患者中,24例获随访(34.6±4.2)个月,术后1、3、5年支架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31%、80.77%、73.08%。
结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中远期通畅率较高;累及椎动脉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尽量选择自膨式支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