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心灵治疗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衰症状、心功能指标及血中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的比值(E/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灵治疗慢性心衰与常规治疗疗效相近.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中护理的作用。方法:资料为我院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AMI合并左心衰的患者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6例)2组,分别实施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68.8%),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vs31.2%),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4.1%vs7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三甲医院-社区心衰管理模式能否改善社区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方法 入选20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管理组患者进行三甲医院-社区心衰管理模式管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管理.平均随访时间18.5±0.5个月.主要随访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试验、心脏彩超EF值、心血管事件.结果 管理组有效患者96例;对照组有效患者97例.通过三甲医院-社区心衰管理模式管理后,管理组患者较对照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彩超EF值有明显改善(P〈0.05),而III-IV心功患者(共61例,管理组30例;对照组3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管理组63.3%(19/30);对照组90.3%(28/31),P〈0.05).结论 三甲医院-社区心衰管理模式能够改善社区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减少III-IV级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参麦对冠脉搭桥术(CABG)后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 将66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麦组(33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心率及用药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参麦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CO、EF)及舒张功能的指标(E、A、E/A)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参麦治疗CABG术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和无创通气组(4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及药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及后1、2h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除血压外,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抢救成功率90.2%,常规治疗组抢救成功率73.2%.结论: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改善心肺功能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6.
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2例合并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例与2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清除体内过多的水负荷、纠正贫血及降压、强心、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每天静脉点滴左卡尼汀2.0g,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情况,定期心脏彩超测定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收缩力(DI/DT)、左室舒张末径(LVEED)、左室收缩末径(LVDSD)、心缩力指数(HI)、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乐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功能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血压升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显著改善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浆心钠素(PANP)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43例正常人及97例CHF患者的PANP含量并测定CHF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LVEF正常的CHF患者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A/E,DCT),结果:a,CHF患者PA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b,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的高心病组PANP含量较冠心病,风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组低,c,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PANP含量下降,有少部分高心病和高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ANP含量升高,d.CHF患者PANP含量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PANP含量与LVEDD,LVEF相关性较弱。e,LVEF正常的CHF患者PAN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与A/E,DCT呈弱正相产,结论:PANP含量可做为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和评价心衰疗效的一个指标,PANP不足可能是高血压病发展的因素之一,PANP含量对于反映收缩功能状态有较大意义,但对于SHF患者升高的PANP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PANP含量可做为诊断舒张功能不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AHF)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病情需要,实验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加托拉塞米20~80mg静脉推注,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加呋塞米20~80mg静脉推注,2组治疗时间均为7天;比较2组治疗7天后总有效率、尿量、血K+及pro-BNP的差别。结果:⑴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6%,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7天后实验组尿量和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应用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丙泊酚镇静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31例急性左心力衰竭使用机械通气并需要镇静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①对照组(n=15):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间断用吗啡2~4mg静脉注射;②丙泊酚组(n=16):机械通气期间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0.5~1.0mg/(kg·h);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分级Ⅲ—Ⅳ级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心脏指数显著升高,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轻度下降、外周血管阻力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率、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左心力衰竭使用丙泊酚镇静对急性左心衰时机械通气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选择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执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普乐林注射液),对照组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结果表明:①葛根素组治疗心衰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对缺血性和原发性心肌病及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不仅增加疗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扶芳藤合剂,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心率变化,记录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计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MLHF)。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扶芳藤合剂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率增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7例,根据其是否存在慢性心率增快分为2组:慢性心率增快组153例、非慢性心率增快组334例,2组均于入院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1)慢性心率增快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更重;(2)慢性心率增快组心衰患者的EF值低于非慢性心率增快组,在主动脉窦部内径,右室内径级左室短轴缩短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慢性率增快组,射血分数、主动脉窦部内径及右室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但在左室短轴缩短率方面,慢性心率增快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率增快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是明显的,恶化及加重了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umSTR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静脉应用磷酸肌酸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PCI组(n=45)和对照组(n=50)。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0 d对梗死相关动脉及其他严重狭窄的血管行PCI,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1、12、24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防半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24周随访,PCI组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g)、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CI组患者12、24周LVMWg、EDV、ESV、EF、WMSI与1周相比显著改善。PCI组患者半年后在心力衰竭和复合终点事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AMI后延迟PCI可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8年3月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静滴3.0g/日、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左卡尼汀组患者主要症状及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使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探究使用左卡尼汀的具体实施方法。方法:以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服用硝酸酯类、利尿剂以及β-受体激动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药物为注射液,一天一次,一次2.5克。两组患者的使用疗程为2周,对比并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措施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衰的治疗效果,观察左心室的舒张末期的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容积以及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一段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容积、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都比治疗之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情况并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心衰的老年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能显著减少患者出现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00例老年男性心衰患者血清T、E2及NE水平,并以100名同期同龄健康男性为对照组.结果 (1)心衰组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Ⅱ、Ⅲ、Ⅳ级组的T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1),NE水平则随心衰严重程度逐级递增;(2)血清E2水平与心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NE水平测定可用于老年男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和对心衰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判断对患者心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1.5g 一次,一天一次静脉滴注,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的变化。并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疗程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LVEDD、LVESD 均显著下降,LVEF、FS 均显著上升,观察组 LVES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S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 BNP、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 BNP、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和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利于改善心衰的预后,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BPL)对预测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比较不同期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24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24h,白昼,夜间的血压负荷值,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1)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高血压组(EH)的BP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Ⅰ期EH组BPL值夜间较白昼降低(P<0.01),LVM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而左室舒张功能却已有下降,Ⅱ期EH组与Ⅲ期EH昼夜负荷值接近,与对照组比较LVM1明显增高(均P<0.01),左室舒张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可早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结论:BPL值对预测可能存在的左心功能损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