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应用24小时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观察了87例受试对象,其中正常血压(NT)2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EHT)44例;肾实质性高血压(RHT)1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RVHT)11例。结果表明,各组受试者的随测血压均明显高于动态血压。NT及EHT的动态血压呈夜晚下降、白昼上升节律,而无论是RHT,还是RVHT,其昼夜节律均明显减弱,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下降率低于10%者的比率却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原发性高血压者。  相似文献   

2.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彬  马树人 《上海医药》2000,21(4):13-14
目的:观察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各测1次动态血压进行观察。结果:比索洛尔比24小时血压有很好的降压效应,对心率有减慢效应,对血脂,血糖,血尿酸无明显影响纣化:新型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同时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对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结果,27例出现ST段压低,其中6例动态心电图显示持续非特异性ST段压低,余21例发生84阵次缺血性ST段压低。在84阵次缺血性ST段压低中,63次同时伴有血压升高,71次心率增快,24次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发作。缺血性ST段压低92.72%发生于白天,仅3例昼夜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者于夜间发生缺血性ST段压低。ST段压低值与ST段压低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升高幅度呈显著负相关;与ST段压低时的血压、心率乘积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常有一过性缺血性ST段压低。ST段压低幅度取决于心率和血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和Ⅱ期病人,按照血压昼夜变化分为杓型组。比较两组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及尿微量蛋白、空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结果:非杓型组左心室重量和平均24小时动态血压、夜间收缩压、睡眠时最低舒张压,与杓型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 非杓型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组病人更为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压的昼夜节律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86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86例高血压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46例,其中高血压Ⅰ期15例,Ⅱ期22例,Ⅲ期9例,昼夜节律消失者40例,其中高血压Ⅰ期8例,高血压Ⅱ期7例,Ⅲ期254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高血压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正常人24小时血压尽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偶测血压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都显示出白天高晚上低以及两峰一谷的规律。观察组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相对于偶测血压监测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报导了10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阳虚四型。分别测量其24小时动态血压(ABP),结果发现,阳亢组血压昼高夜低的节律明显,阴虚阳亢组则夜高昼低,阴阳两虚组和阳虚组之昼夜节律不明显。同时发现阴阳两虚组以收缩压负荷升高明显,阳虚组则以舒张压负荷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13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动态血压,采用心超评价左心室肥厚情况,分析血压节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34例高血压患者中,节律异常的非杓型血压患者13例(9.7%)。血压节律异常与性别、年龄、BMI和高血压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关(P〉0.05),而和心室重量指数有关(t=7.913,P=0.000)。非杓型血压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69.2%,高于杓型血压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18.2%(χ^2=17.203,P=0.000),OR值为10.125,95%CI为2.488~48.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节律异常和高血压严重程度、血压控制情况及脉压大小同是引起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节律异常容易并发左心室肥厚。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除了控制血压的绝对值外,还应注意调节血压的正常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后,高血压合并OSAHS称为(OSAHS+HT)组30例;单纯高血压称(HT)组30例。监测两组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比较,24小时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血压节律消失比较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昼夜血压节律下降。  相似文献   

10.
苏焱伦  吴庆莹 《淮海医药》2010,28(5):417-418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57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1.66%(34/157),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8.34%(123/157)。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对靶器官的损害。方法选择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回顾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仅占28.7%,异常血压节律占71.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心率变异性是自律神经系统平衡的指标;为进一步探讨二者内在联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和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对不同血压的组别做了血压昼夜变化和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结果、结论 血压异常者24小时血压呈现节律性变化;在正常和血压异常者,自律神经系统参与血压的重要调节作用;但不是调节作用的全部,尚有其他因素存在。血压异常,自主神经的调节表现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对长效作用的钙离子拮抗剂(缓释硝苯地平)及血管紧张纱转换酶抑制剂(开搏通)进行降压疗效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达到全天的有效降压疗效。缓释硝苯地平的24小时降压疗效(尤在夜间)优于开搏通;对舒张压的降压作用强于开搏通,保持24小时迟缓的降压状态。  相似文献   

14.
王昆明  任滇敏 《云南医药》1998,19(5):336-337
本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检测102例正常老年人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老年干部体检者102例,偶测血压正常,无高血压病及既往高血压病史。亦无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肾功能均正常。年龄60~87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靶器官损伤与血压负荷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在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205例高血压女性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采用便携式血压仪对日常血压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2级和3级的女性患者在夜晚的血压平均值与日间血压值相近,昼夜之间的血压节律消除。结论老年女性病患血压昼夜的节律消除是对靶器官损伤的原因,特别是在夜间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下,其靶器官会随血压升高而伤害更大。血压的负荷可以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预测靶器官损伤的危险参考信号。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住院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87例,占43.5%;异常血压节律113例,占56.5%,其中非杓型占34.5%,反杓型占20%,超杓型占2%,中青年以正常血压节律为主,老年人以异常血压节律居多,治疗2个月,血压达标率72.5%,有71.68%的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血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强化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初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应用以来,国内有大量文献报道无创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于预测与血压有关的心血管意外事件优于人工偶测血压。但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值尚未确立,因而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临床意义的判定受限。为求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选取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增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9例,入选对象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仪24h血压监测。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高血压组(58例)的收缩压(SBP)夜间下降率、舒张压(DBP)夜间下降率、SBP杓型例数和DBP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中、青年组(51例),而SBP非杓型例数和DBP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了解血压昼夜变化程度,并同时测定左心室重复指数和24小时尿微量蛋白.探讨昼夜血压变化程度对高血压病人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