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崩漏是以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诸病源候论》曰 :“非时而下淋沥不断 ,谓之漏下。”“忽然暴下 ,谓之崩中。”前者又称崩中或经崩 ,后者又称漏下或经漏 ,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和中年妇女。崩漏发病原因复杂 ,病变非一脏一经所致 ,然总不外“虚、瘀、热”。气血同病 ,多脏受累 ,无论病起何脏 ,四脏相移 ,必归脾肾 ,病位在冲任 ,其主要机理为脾肾亏虚 ,肾气不固 ,固摄无权 ,肾精失守 ,冲任制约无权而致经血妄行。1 证 治治崩之法 ,初期止血 ,以塞其流 ;中期清热凉血以澄其源 ;末期补血以复其旧。若只塞其流 ,不… 相似文献
3.
4.
5.
荆红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9):67-68
笔者多年来,以逍遥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每收效。现将临床几则病案报道如下:[例一]某女,40岁。几天前因琐事与人争吵,过后仍觉不平,继而出现两乳胀痛,且日益增重。检查:右侧乳房有一小肿块、触之柔软、活动、边界尚清。乳腺红外线示:有一1×1.5cm2肿块。舌淡红、 相似文献
6.
8.
9.
10.
11.
12.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病因主要与血热、血瘀、脾虚、肾虚有关。血热:或怒动肝火而血热妄行;或阳气亢盛,阴血失守,热迫血行;或过服辛辣过热之品,热伤冲、任;或因膏梁厚味,以致脾湿下流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而成为血热崩漏。血瘀:如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皆致败血留阻,新血不得归经;或郁怒气逆,饮食生冷,寒湿凝聚,冷积胞中,损伤冲、任,使得经血外溢,而导致血瘀崩漏。脾虚:思虑、劳极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心气不足,心火乖脾都可成为脾虚崩漏发病因素。肾虚: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精血不固;肾阴虚,虚火妄动,冲、任失调,失约经血;阴阳俱虚,气血不相维系,血随气下。另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稚弱,天癸甚微,冲、任未充,或者更年期,肾气渐虚,阴阳失平等,而成为肾虚崩漏。崩漏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热:清热凉血。血瘀:祛瘀止血。脾虚:补脾益气。养血止血。肾虚:肾阳虚,温肾止血;肾阴虚,滋肾养阴;阴阳两虚,可综上两法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宏微观辨治男性不育症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闻、问、切作为中医药学的诊法核心,千百年来指导着临床医生的治疗活动,实践证明,是极其科学的。然而这种注重整体联系的宏观诊断方法也存在着不足,那就是微观研究的不足。现代医学借助于仪器从深层组织研究结构变化,实质上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疾病,这也是望、闻、问、切四诊的延伸。如果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去研究疾病,将为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治疾病提供依据。男性不育症患者有的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可辨。经过检查才发现精液、内分泌、微量元素、血液等指标异常,这是实质性变化。微观检查弥补了宏观检查之不足,也丰富了四诊的内容。如果能用现代化检查手段,将中医传统的宏观唯象辨证诊断引入细胞、分子水平,以探索疾病证 相似文献
14.
失笑散出自《和剂局方》,由蒲黄、五灵脂2味药组成。功能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主治一切瘀血积滞疼痛。笔者以本方加味治疗崩漏,疗效颇佳,现择验案数例举隅如下。1病案举例例1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出血张某某,30岁,已婚,农民。住本县九里乡。1996年3月1日初诊。症见不规则的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白带,腹时隐痛,已百余日。患者于1995年10月2日行第二次剖腹产,术后7 d阴道开始出血,色暗红,偶尔夹有瘀块,曾在某人民医院住院治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临床常见证、多发证。外感六淫、饮食情志内伤、他脏传变均可导致咳嗽。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并按脏腑分类进行辨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了许多治咳方剂 ,并偏于寒饮。后世如《诸病源候论》与《千金要方》谓咳有十种 ,清代沈金鳌更将咳分为 1 6种。自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二证之后 ,咳嗽之辨治已趋于系统和完善。但外感有风、寒、湿、暑、燥、火之别 ,内伤则有五脏六腑之异 ,故而临证时仍感错综难辨。笔者随师门诊多年 ,并于病房临床实践二载 ,临证时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干眼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以眼部干涩、疼痛、畏光为主要症状,中医称之"白涩症"。干眼发病原因往往错综复杂,其标在眼,其本在脏腑、气血,"治病必求于本"。以七法辨治:(1)疏散邪毒、通畅泪窍,选用银翘散或桑白皮散加减;(2)疏肝理气、解郁通窍,选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化肝煎加减;(3)宣肺润肺、充津润目,选用清燥救肺汤加减;(4)滋肝补肾、润泽目珠,选用杞菊地黄丸或养阴润目汤加减;(5)健脾益气、上升清阳,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加减;(6)清热利湿、化浊升清,选用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加减;(7)逐瘀通络、活血舒睛,选用血府逐瘀或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配合外用眼药水、针灸、心理疏导等综合调治,"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