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胃窦、双幽门并胃多发憩室、息肉及糜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女,48岁。以上腹部饱胀不适及嗳气返酸10年,近日烧心、返酸加重并消瘦而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剑突下压痛,余无异常。X线钡透提示双胃窦双幽门及胃窦部多处小龛影。胃镜检查可见胃体粘膜灰白,皱襞变浅变细,前壁大弯侧分别有0.5cm×0.5cm及0.2cm×0.2cm大小不等憩室30多个;胃体中部后壁有0.4×0.4cm×0.4cm亚蒂状息肉4个,胃角以下有一较厚粘膜将胃窦分为双腔,分别见左侧窦腔前壁大弯侧有1圆形幽门,其前壁大弯侧有1.5cm×1.5cm×  相似文献   

2.
双幽门1例     
男性,58岁,因上腹痛1年加重2月就诊.1年来间断上腹痛,加重2月以空腹为甚.进食后可缓解,无恶心呕吐、黑便及明显消瘦.查体:心肺正常、腹平软,剑下偏右有压痛.肝脾未触及.钡透:胃窦粘膜增粗,胃窦小弯侧,近幽门有一 2.0cm×1.5cm龛影,边缘不清.考虑胃溃疡,溃疡恶变?胃镜检查,顺利进镜至胃窦,可见粘膜粗,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改变,窦部可见上下并列2个幽门管口,两者相距1.5cm,主幽门管口在下,呈椭圆形,管口1.5cm×2cm,呈开放状,不闭合.经主幽门管进球部至降段,见粘膜正常.经副幽门管也可入球部至降段.副幽门口前壁有0.3cm×0.4cm溃疡,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18年,加重一周而入院。患者18年前始感左上腹疼痛,无腹帐、呕吐、返酸,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在本地医院作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窦炎。入院前3月有黑大便一次。入院后作钡餐见胃角处有1.5cm×1.0cm大小龛影向腔外突出,龛影边缘光滑,颈部较细。胃内有较多潴留。X线诊断:胃小弯溃疡,恶性变待排。胃镜检查见胃体上部近胃底大弯侧可见-2.5cm×2.5cm大球形包块,表面粘膜正常,底部有桥形皱襞。胃角偏胃窦侧可见1cm×1cm×0.8cm大小溃疡,边缘不规则,胃窦弥漫性水肿,前壁可见浅表糜烂。意见:1.胃角溃疡。2.胃体上部包块(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4.
异位胰腺2例     
例1 男,27岁。因上腹部疼痛13年入院。近1年来病情加重,且出现频繁呕址,吐物为隔日餐。体检:上腹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胃潴留征(+)。钡餐透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外科诊断为胃窦部溃疡并幽门梗阻。手术所见:胃窦后壁与胰腺有部分粘连,行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切开胃后见胃窦部后壁溃疡,近幽门处粘膜下有一1cm×1cm×0.7cm 肿块,十二指肠内未见异常。肿块病理检查:呈大量胰腺泡,未见胰岛。术后诊断为胃窦粘膜下异位胰腺合并胃溃疡。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4岁,有胃溃疡病史3年,因腹疼、腹胀、呕吐2天入院,胃镜见胃窦小弯侧后壁2.0cm×2.5cm深凹溃疡,取活检病理报告为溃疡病,未见恶变。术中见幽门后壁溃疡2.0cm×2.5cm,胃窦大弯侧另见1.0cm×1.0cm溃疡并穿孔至浆膜层形成约鸭蛋大包块并与结肠粘连。  相似文献   

6.
粟连秀 《华夏医学》2004,17(3):311-31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 0岁。剑突下胀痛1 0年,加重2年于2 0 0 0年6月1 9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周围血象:RBC3.84×1 0 1 2 /L ,Hb93g/L,WBC6 . 6×1 0 9/L,中性粒细胞0 .75 ,淋巴细胞0 .2 5。胃镜检查:胃体、胃窦溃疡恶变可能性大。手术见胃底部有一肿块约8cm×6 cm×2 cm,胃窦部肿块约2 cm×2 cm×1 .5 cm,胃窦部、胰腺旁及小肠系膜均见肿大淋巴结。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送检全胃一个,剪开见胃底有一溃疡型肿物,6 cm×5 cm×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鱼肉状、质脆;胃窦部见一溃疡…  相似文献   

7.
例1.女,43岁.无明显原因上腹部疼痛,大便有时呈黑色,伴头晕心悸两月,当地医院以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不佳,近三天突然呕血及柏油样便而来我院治疗.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无肝掌及蜘蛛痣,Hb7.3g,WBC1.54×10~(10)/L,N 0.57,L 0.43,PC 28万,大便潜血阳性.胃肠钡餐、胃窦部见一约6cm×3cm充盈缺损,边缘较光滑,其内见3cm×1cm一龛影,窦部小弯侧壁较硬,边缘不规整,分界较清楚.透视下们及质软、边缘不清之包块,X线诊断胃窦癌.胃镜见幽门前区小弯侧有一约1cm×1cm溃疡,表面有坏死组织,诊断胃窦癌.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1989年3月7日入院。主诉;经常性腹痛半年,伴返酸,食欲低下,食后腹胀,日渐消瘦,曾有过黑便。查体除上腹部有压痛外,其它均正常。胃肠X线检查:胃窦体部前壁可见2.5cm×3.5cm腔内龛影,X线诊断为胃癌。纤维胃镜检查:胃窦区前壁大弯侧可见3.0cm×3.0cm溃疡型肿物,表面凸凹不平,上覆黑灰色脓苔,质地脆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51岁,有上腹部疼痛史10多年,近1月来疼痛持续,曾呕吐2次,黑便1次而入院。检查:左锁骨上凹可扪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胃镜检查:食管、贲门正常,胃体上部小弯侧有3cm×2cm大小浅糜性区,胃角光滑,胃窦部粘膜色泽稍苍白,幽门孔园,蠕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1.5cm×1.0cm×0.5cm大小粘膜隆起,表面有渗血。病理检  相似文献   

10.
同济医院对一巨大胃石采用内镜下圈套切割术配合药物溶石排石 ,历时 4 0余天 ,经过 5次反复切割 ,终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39岁 ,工人。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不振并恶心 6月余。曾在当地医院行 X光、胃镜检查 ,诊断为巨大胃石 ,建议手术取石。 2 0 0 2年 6月 10日 ,患者到同济医院行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胃底一巨大结石 (图 1) ,约 4 cm× 7.5cm× 3.5 cm,黄褐色 ,表面光滑 ,质坚硬 ,可移动。胃窦小弯侧见一大小约 0 .5 cm× 0 .6 cm的溃疡 (图 2 ) ,基底白苔 ,周边粘膜充血水肿 ,蠕动频繁。诊断为 :1巨大胃石 ;2胃窦溃…  相似文献   

11.
例1,男,32岁。因上腹部胀痛,反酸1个月余,经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见-1.5cm×2.0cm浅表溃疡,表面附有薄白苔,周围粘膜轻度水肿隆起。病理报告: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坏死组织,幽门螺杆菌(HP)阳性,给予奥克20mg,qd,云南白药0.5g tid,疗程4周,阿莫西林0.5g,tid,灭滴灵0.4g,tid,治疗2周。4周后复查胃镜见溃疡面缩小,表面粘膜高低不平、红润,病理报告提示胰腺组织及炎性细胞,HP阴性。继用奥克20mg,qd,复查胃镜见溃疡消失,并见一圆形双环皱襞,其间可见液体及气体溢出为胰液。 例2,男,65岁。因服用抗结核药后上腹部胀痛1周,经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2cm×2cm浅表性溃疡,表面附有陈旧性血痂,周围粘膜轻度水肿隆起。病理报告:慢性炎性细胞,HP阳性,胃窦其他部位可见散在的陈旧性出血点。诊断:胃窦部溃疡。给予奥克20mg,qd,疗程8周,阿莫西林0.5g,tid,灭滴灵0.4g,tid,疗程2周;云南白药0.5g,tid,疗程4周,复查胃镜:溃疡愈合,胃窦部可见一0.8cm×0.8cm圆形双环皱襞,表面色泽稍红润,偏离中央有一小孔并见液体及气体溢出。病理报告为胰腺组织,HP阴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半年而入院。纤维胃镜检查:胃体中上部小弯后壁见一约6cm×7cm×5cm的溃疡型肿物,表面被多量污秽苔,向上浸润至贲门,质脆,触之易出血;胃窦幽门前区见一约3.5cm×4.5cm×4.0cm的溃疡型肿物,浸润幽门。胃镜诊断,胃多原发癌。两个病灶分别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并发胃窦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13.
胃间质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患者 1,男 ,6 0岁 ,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3年 ,呕血伴黑便 7d入院。体格检查 :贫血貌 ,上腹部扪及约 5cm× 5cm肿块 ,边缘清楚 ,质韧、光滑、活动良好 ,轻压痛。B超示 :上腹部探及一直径约 4cm低回声团块 ,界清、规整。纤维胃镜检查见 :胃窦前壁近胃角处可见直径约 5cm半球形隆起 ,黏膜表面见两处浅表性溃疡 ,有少量血凝块附着。临床诊断 :胃良性肿瘤并胃出血。经支持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小弯侧一约5 0cm× 4 5cm× 4 0cm大小肿块 ,浆膜表面光滑 ,局部血管充盈 ,切开胃壁 ,见肿瘤表面胃黏膜有两处 1cm× 1cm浅表溃疡…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 ,5 7岁。因口服洗涤剂 42 d而来我院做胃镜检查。患者既往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胸部及腹部透视均未见异常 ,内镜下见胃腔变形 ,明显缩窄 ,胃窦小弯侧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憩室 ,憩室底及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幽门口呈疤痕性狭窄 ,幽门口前壁及小弯侧分别可见大小约 0 .7cm× 0 .4cm不规则形深凹溃疡。内镜诊断 :1幽门不全梗阻 ;2幽门多发性溃疡 ;3胃多发性憩室 ;4憩室炎。2 讨论  胃憩室极少见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一般均为单个 ,胃憩室在胃镜下呈一暗洞 ,其开口可以较宽广 ,也可以较狭小 ,常呈圆形 ,…  相似文献   

15.
报道:患者,男,35岁。剑下胀满不适4年,返酸呃逆,呕吐隔夜饮食1月入院。X线钡剂检查,见胃窦小弯侧有一黄豆大的龛影,服钡剂后2小时.胃内存留钡剂约50%。纤维内镜检查,见胃内大量浑浊液潴留,幽门前区粘膜皱襞充血水肿,幽门管不明显,界不清,前壁可见一圆形约0.6cm大的憩室样溃疡,球部明显变形,内镜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6.
患男 ,7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4月于 2 0 0 1年 3月2 0日入院。 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 ,伴有隐痛 ,以餐后为著 ,口服抑酸剂、思密达等不能缓解 ,大小便正常。既往无溃疡病史。1 0 d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 :距门齿 30 cm食管前壁见一大小约 3.0 cm× 0 .5 cm× 0 .5 cm纵行条索状隆起 ,表面粘膜有糜烂 ;胃角处见一大小约 6 .0 cm× 5 .0 cm× 0 .4 cm的凹陷 ,基底不平 ,上附着秽苔及血痂 ,其周围堤状隆起 ,两处分别取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 :食管小块鳞状上皮 ,呈局限性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改变 :胃角小块胃粘膜 ,灶状粘膜内腺癌…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张丽  靳宁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7):468-468
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因腹痛2年,加重3天入院。既往冠心病史20年,4年前曾患脑梗死。查体:腹部稍膨隆,上腹部深压痛,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2×109L血红蛋白95g L;尿常规:WBC,上皮细胞,血,葡萄糖+。心电图示S-T段中度压低。余无明显异常。术中所见肿块位于胃窦部前壁约10cm×3cm×5cm大小,质硬,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小弯侧贲门部扪及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巨检:带部分大网膜的远端大部切除胃标本一件,大弯长19cm小弯长10cm,沿大弯侧剪开,于胃窦前壁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物,面积约9cm×8cm,溃疡底部凹凸不平,肿物切面灰白…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7岁,农民。上腹部规律性疼痛伴嗳气、泛酸6年余。胃镜检查见胃角中部约2×1×0.5cm溃疡;幽门部畸形、蠕动差。提示胃幽门部恶性肿瘤待排。于1985年9月16日入院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巨检示胃次全切除标本,胃大弯长13cm,小弯长12cm。幽门前壁见-3×3cm肿块,质硬,切面灰白,呈束状或编织状,表面粘膜完整。位于小弯侧见一3×3cm溃疡。镜检示幽门部肿块切片表面为完整幽门粘  相似文献   

19.
胃结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女,37岁,以上腹不适,纳差半年,加重1月入院。无乏力、发热、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自服“胃苏冲剂、多酶片、养胃冲剂”等无明显改善。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胃镜检查:贲门及胃底未见异常;胃体前壁有直径0.3cm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质软;胃窦粘膜红白相间,其前壁大弯侧有一1.5cm×1.2cm之不规则隆起,顶部溃疡形成,溃疡底部附有白苔,边缘质地较硬;幽门前壁小弯侧有0.4cm×0.2cm的浅小溃疡,底部附有白苔;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降部均未见异常。内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息肉,胃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1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6+月,疼痛加重半月于1992年2月10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阴性,肝脾未扪及,上腹部胃前区扪及约4cm×3cm大小包块一个,质硬、压痛,边界清楚。胃肠钡餐检查:胃窦壁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间有较大龛影存在,临床诊断胃癌,于2月1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见胃窦部有一约6cm×5cm肿块,边界清楚,与周围粘连,质硬,幽门处有数个肿大淋巴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大体标本见次全切胃组织一个,沿胃大弯剖开,胃窦部有一约6cm×5cm×2cm包块,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