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孙京惠  许鹏飞  王效非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33-433,453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痰液诱导的方法对治疗前后痰液的嗜酸性细胞进行计数,并记录呼气峰流速(PEFR)。结果:六味地黄丸不但可以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还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6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4例)和哮喘缓解期组(26例),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3组最大呼气流量(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E0)、中性粒细胞数(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6 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和哮喘缓解期组 (2 6例 ) ,2 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 ,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3组最大呼气流量 (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 (E0 )、中性粒细胞数 (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 ,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EOS和ECP,其中24h内有哮喘发作59例(A组),哮喘持续状态22例(B组),另有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C组),3组患儿分别于入院即时、72h以及7d采集痰液。结果 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和ECP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C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患儿第7d的痰液EOS和EC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儿痰液EOS与EC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 联合动态检测痰液EOS和ECP水平可判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程度,ECP可更敏感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转归。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的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39例单纯COPD患者与15例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动脉血气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在给予吸入皮质激素(inhaled cocorticosteroid,ICS)治疗后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痰液中炎症细胞的分析。【结果】ICS治疗后,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组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提高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且FEV1的提高和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多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患者有其不同的临床特征,ICS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效,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很可能是对于ICS治疗反应的良好预测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阿奇霉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运用ELASA法检测各组血浆和痰液中VEGF水平.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控制哮喘的疗效显著(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患者血浆和痰液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阿奇霉素能有效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患儿血浆和痰液中VEGF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天灸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确诊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天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静脉血免疫球蛋白IgE改变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后FEV1%、PEF、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静脉血IgE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痰液中炎性细胞的表型,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EA),观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2种炎性表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哮喘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纳入研究,应用诱导痰技术收集痰液并进行细胞学分析,将哮喘患者分为EA组86例、NEA组70例,并在哮喘患者吸入氟替卡松500 μg·d-1(治疗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4周后,观察气道的反应性,进行哮喘生活质量评分。结果:NEA组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少于EA组(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EA组(P<0.05 );吸入氟替卡松500 μg·d-14周后,在EA组中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安慰剂组明显提高(P<0.01),乙酰甲胆碱PC20较安慰剂组增加 (P<0.05) ,治疗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较安慰剂组升高(P<0.05),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P<0.01);而NEA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乙酰甲胆碱PC20、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以及哮喘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在EA组和NEA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NEA特征为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乙酰甲胆碱PC20、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以及哮喘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不明显,而EA与之相反。临床上可根据哮喘患者痰液分析出细胞表型,从而对哮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和痰液中IL-33的含量,探讨其含量与患者症状、肺功能、血液和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IL-33的含量,对哮喘患者行24 h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测试,依据FEV1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3组:FEV1≥80%为轻度哮喘组,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1)将支气管哮喘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联用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2)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状态组和轻度持续组,观察两组治疗前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间歇状态组为3.77+1.25,轻度持续组为8.62+2.73(t=6.8022,P<0.01);(2)治疗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间歇状态组0.32+0.26,轻度持续组为0.49+0.35(t=1.6865,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联用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均低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9例患者采用加味定喘汤进行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采用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痰涂片中真菌孢子含量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采用加味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别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30例健康人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免疫细胞组化方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的缓解期和健康人组EOS凋亡百分比分别是(3.50±1.59)%,(5.53±2.22)%和(6.90±3.27)%.三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存在着EOS凋亡异常,经激素治疗后可改善EOS凋亡.EOS凋亡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分别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13、总IgE测定.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近于支气管哮喘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及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出现喘息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诱发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水平,以及IDO水平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我院儿科门诊5周岁以上的初次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的患儿共33例,并纳入33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受试对象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肺功能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病情严重程度评分、FeNO测定;留取静脉血和诱导痰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IDO代谢产物色氨酸及犬尿氨酸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液中IDO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与FeNO呈负相关关系(R=-0.564,R=-0.525),与患儿年龄、性别、血嗜酸性计数、严重程度分级等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 >0.05);IDO联合FeNO对预测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敏感性(96.7%)和特异性(93.3%)均较两者单用更高.结论 IDO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降低,特别是在高FeNO水平的患儿中.IDO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关系,IDO与FeNO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10年来哮喘患病率(尤其是儿童)呈上升趋势,虽有各种治疗方法,但病死率未见下降,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为探寻儿童重症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我院从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儿38例,经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试验和痰培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5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吸入过敏原筛查试验以及痰拭子细菌培养.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儿组过敏原筛查试验阳性率远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患儿组的痰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嗜肺团菌、流感嗜血杆菌、念珠菌等细菌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结论 吸入过敏原筛查试验结合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对哮喘诊断、病情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海  周晓云  杨小兰  黄超群  吴峰 《海南医学》2012,23(23):100-101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7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诱导痰液中ECP浓度,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缓解组、轻度间歇组、中重度组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分别为(47.8±35.6) μg/L、(90.5±55.4) μg/L、(150.2±68.4) μg/L]与对照组[(5.6±20.2)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各组间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ECP)含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诱导痰液中ECP是反映儿童组中重度哮喘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白介素-5(IL-5)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并评价诱导痰在小儿哮喘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住院的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15例经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6~12月的哮喘缓解儿童(缓解组)用5%高渗盐水进行超声雾化诱导痰液,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并同时进行诱导痰中EOS计数。结果EOS与白介素-5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提示EOS与IL-5在哮喘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诱导痰检查具有安全,简单,结果重复性强的优点,能较好的反映患儿气道慢性炎症,对于小儿哮喘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诱导儿童哮喘的免疫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临床免疫学特点,以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间的密切联系。方法:将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进行比较,MP伴哮喘组30例,单纯MP不伴哮喘组30例,支气管哮喘组30例。检测每组的外周血WBC及分类,胸片,痰中嗜酸性细胞计数,血清IgE定量。结果:全部病例WBC总数无显著性差异,MP伴哮喘组和支气管哮喘组在外周血和痰嗜酸性细胞计数、IgE等方面高于单纯MP不伴哮喘组(P<0.05)。结论:MP感染可以诱导患儿哮喘,发病机理与免疫机制紊乱有关,抗感染治疗MP的同时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20.
<正>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变应性炎症,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多、聚集和浸润气道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笔者通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程度与EOS计数情况的对比,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EOS计数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