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8年5月对52例肝囊肿病人进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方法和效果,其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4.5岁。均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15min,平均51min,术中出血15~100ml,平均44ml。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48~72h拔掉引流管。术后短期囊肿复发合并感染3例.于CT定位下穿刺引流后痊愈。随访病人46例,失访6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随访时间6~12个月。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3例,均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3例,19例成功经胆囊管取出结石,1例因镜下取石困难、1例因胆总管撕裂中转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探查阴性。术中患者取出结石数1~5枚,直径约3~5mm。2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7例获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周、3个月均行肝胆超声检查,无一例发现残余结石,胆管内径均在正常范围,无胆管扩张及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和胆总管,保护了括约肌的功能和胆管壁的完整性,术后不带T管,避免了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不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或蛔虫,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一期缝合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输液量、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T管引流;随访6个月~3年,未发生胆管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的并发症。结论和常规T管引流相比,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已安全可行,可避免安置T管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而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术后病死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4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97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36例,年龄2 d~3岁[(3.1 ± 7.2)个月];左侧51例,右侧46例。所有患儿均在胸腔镜下行膈疝修补术,术中观察疝内容物有无坏死、穿孔、损伤等情况,记录胸腔镜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感染、膈膨升、乳糜胸、气胸、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膈疝复发情况。结果 97例患儿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术中见疝囊内容物多为脾脏、胃、大网膜、结肠、小肠等,无肠穿孔坏死、肝脾出血等情况发生。手术时间75~150(90.5 ± 12.1) min,手术出血量6~15(8.3 ± 0.6) mL,术后胸腔引流量30~130(41.2 ± 7.6) mL,引流管拔除时间3~10(6.1 ± 1.3) d,手术后住院时间10~18(11.7 ± 2.1) d。住院期间因缝线脱落导致复发2例,再次行胸腔镜手术治愈;1例患儿术后第1天因左肺严重发育不良死亡。术后9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9.2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乳糜胸、呼吸道感染、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疝具有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短期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378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235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1.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T管并发症的有16例(4.23%),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7岁。13例(胆汁漏5例,T管意外滑脱3例,T管扭曲3例,T管引流量异常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围T管短臂结石形成者经胆道镜再次取石治愈,2例T管意外滑脱者再次行开腹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处理及患者自身因素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防治术后T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婴幼儿肝移植作为肝移植领域的难点,技术难度很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管理困难,目前在国内开展时间短,病例数量少,临床经验相对缺乏。目的:探讨婴幼儿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6-09/2010-01完成的14例婴幼儿肝移植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2岁8个月,其中活体肝移植8例,劈离式肝移植6例。记录分析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结论:14例婴幼儿肝移植术后早期有13例存活,1例患儿术后第5天因原葛西式手术吻合口溃疡穿孔致重度感染死亡;其他术后近期并发症依次包括:病毒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3例次、胆道逆行性感染3例次、胆漏3例次、乳糜漏2例次、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例次、药物性精神症状2例次。结果表明婴幼儿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感染及手术并发症为主,对其合理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6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57例,肺部并发症10例,出血5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低心排2例.结论通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和抢救配合,可降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婴儿先天性会厌囊肿围手术期的安全性,降低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了14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疗法及围术期处理.结果全麻后支撑喉镜下囊肿切除术加微波烧灼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本病起病急、症状重、合并症多、位置隐蔽,易误诊和漏诊,应注意完善术前准备,掌握好手术时机,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3年7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20例胆总管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均行手术治疗,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2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 Y吻合18例,20例痊愈出院,18例获得随访,囊肿癌变1例,吻合口狭窄致反复胆管炎、左肝管结石1例,其余病例良好.结论 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胆总管囊肿、降低手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避免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3000例.其中男性1 876例,女性1 124例,年龄23~91岁.胆囊息肉920例,慢性胆囊炎并结石1 743例,急性胆囊炎256例,胆囊中占位病变81例.病程1天~28年,既往有手术史15例,术前均经2次B超或B超+CT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愈,无死亡.手术时间15~10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2~500 ml,平均35 ml;术后无并发症者住院时间2~5 d,有并发症者住院7天~6个月. 结果 共处理并发症27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13例,保守治疗10例,再次手术2例,介入治疗2例.包括胆管横断损伤6例(发生率为0.20%),术中及时发现并转开腹手术行胆管对端吻合T管引流术;胆囊动脉出血转开腹手术止血7例(发生率为0.23%);胆瘘10例(发生率为0.33%),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术后腹腔反复感染1例(发生率为0.03%),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再次手术证实为胆囊结石遗留在胆囊窝引起;术后黄疸3例(发生率为0.10%),其中1例为反复腹腔感染引起,行胆肠吻合术,另2例为术中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手术行T管引流术后T管过早脱落或拔除,行DSA下PTC后,胆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愈率100%. 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熟练规范的操作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胆总管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方法,预防因T管引流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方法现对我院54例胆总管术后T管引流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术前对病人及家属讲解放置T管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术后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T管意外脱出体外,预防感染,T管造影,拔管以及拔管后的观察。结果 54例胆总管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安置T管的目的是充分引流胆汁,引流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造影,支撑胆道。严谨科学的T管引流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胆道术后并发症,而且在发生并发症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普外一区2005年1月—2014年2月采用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治疗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3例患者均因梗阻性黄疸入院,行ERCP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腹膜炎,急诊行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并给予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持续肠内营养等治疗。结果 3例患者引流术术后复查CT见腹膜后大量的积气消失、积液逐渐减少;术后持续监测显示,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在2周后逐渐下降至正常,穿孔均获治愈。随访半年无十二指肠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治疗ERCP术后穿孔疗效好,且具有创新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EST联合LC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结果,评价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其中23例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54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OCHTD),比较二者的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井对出院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ST+LC组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EST+LC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OC+OCHTD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病例的住院治疗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2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4.6个月),均无胆管结石复发或胆管炎发生。结论 EST联合LC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液电碎石技术处理梗阻性或嵌顿性结石,扩张导管技术对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结石梗阻部位施行扩张术,支架技术对胆总管下端梗阻为主的良恶性狭窄施行支撑内引流术或联合T管外引流术。结果 液电碎石技术处理梗阻性或嵌顿性结石27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扩张导管技术扩张膜状狭窄43例均获成功,处理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6例成功13例,胆漏2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残石3例经术中放置的T管引流术后2个月胆管镜取出,无中转开腹、肠穿孔、胆管穿孔、胆管大出血、胰腺炎,无死亡。支架技术治疗56例病人中49例手术获成功(无胆漏,支架位置正确、引流通畅、黄疸减轻或消退),1例中转开腹,2例胆漏,1例残石,2例支架位置错误,1例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均有效、安全、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5年来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重建胆道内引流术式19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覃华晶 《医学信息》2018,(3):167-169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微创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拟行微创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组采取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8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整体护理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13年6月~2014年6月成功为20例晚期食管Ca患者在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20例患者全部置入成功,术后2h可进流食,术后2w再进行吞咽苦难分级。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近期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支架变形、移位及食物嵌塞等远期并发症。结论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能有效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秋霞 《医学信息》2010,23(5):1357-1358
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术后留置T管引流以防胆漏发生.然而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发生拔管后的胆漏.作者收集了3例拔管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胆道畸形,临床多见于小儿,成人较少见。胆总管囊肿合并感染时病人表现腹痛、高热及黄疸,严重者还可穿孔并发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性命。自1979年至1998年间,我们共收治7例,(其中有三例为成人巨大性胆总管囊肿),均经手术治愈,现通过病案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例1,女,2岁。腹痛发热三天,查:巩膜微黄,右上腹触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莫非氏征( )。临床检验:①BWC:20.0×10~9/L;②肝功:ALT 25~0,其余各项正常,胆红质34.2mmol/L,胃肠透视:十二指肠受压向左移位。术中见胆总管梭形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