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完备的治疗理论和治则。《内经》的治则治法可以概括为:早期治疗,治未病;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两者相互关系和具体运用;调整阴阳,掌握阴阳相互关系和作用,损之有余,补之不足;因势利导,病位不同立法各异;三因制宜,根据天时、地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内经》的治则治法可分为内治、外治和内外合治三种。《内经》的治则治法灵活丰富,充分体现《内经》的治疗思想和精髓。  相似文献   

2.
《内经》治则思想中关于医疗气象学内容有三方面:其一、治则应用的气象学规律及特点。《内经》认为不同气象学条件下标本先后、补虚泻实、调治气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治则之应用有所不同。如《师传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则治法体系再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的治则治法体系多存在着内容与逻辑缺陷。有必要在《内经》疾病论、治则论的指导下 ,运用形式逻辑再构建新的治则治法体系。新体系以“以平为期”这个治疗目的作为最上层 ,结合“知常达变 ,因异而异”的运用原则 ,向下层层推演 ,共推得治疗目的、治疗大法、治法、具体治法、选方遣药五个层次 ,而构成新的治则治法体系。1 历代治则治法体系及其缺陷《内经》中提出了许多治则治法 ,后世医家总结为种种治则治法系统。金代张子和主张以汗、吐、下三法赅众法 ;明代张介宾提出补、和、攻、散、寒、热、因、固八略 ;清代程国彭总结为汗、吐、…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 ,指出《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为据经释论 ,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首提“半表半里证”;首提太阳府病说 ;首次详析伤寒方药之治则 ,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理论将《伤寒论》之治则及配伍方法作了理论性的概括 ;阐释病机 ,在应用六经辨证法的同时 ,亦结合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方法 ,是虽无八纲辨证之说 ,然已有八纲辨证之实 ,进一步揭示和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的治法非常丰富,其中方剂是药物治疗的具体运用。早在《内经》就已提出了一整套治疗理论,指出“治病必求其本”。具体治法有正治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反治法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等,《内经》可称之为治病的法书,治则与治法至今仍是临床实践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内经》是辨证论治之鼻祖。《内经》确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内经》建立了辨证方法的基本模型,以咳嗽为例析脏腑辨证施治;病因辨证,惯称辨证求因,在诊断学中多不论述,《内经》中虽无专论,其实际内容为病因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篇又是六经和经络辨证的核心。《内经》关于辨证论治的思想异常丰富,不止一次的提出“同病异治”;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要求做到“求其属”和“适事为故”等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医案梦记》运用《内经》的治案进行探析,为《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医案梦记》中运用《内经》理论的相关治案,分析医案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选方用药,总结归纳医案中《内经》理论的相关应用,探索反思《内经》理论如何应用于当今临床。[结果]徐守愚、徐子麐父子对《内经》深有研究,善于运用《内经》脏腑生克制化理论指导辨证,以肝脏、肺脏为例,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辨证论治;善用《内经》理论指导治则治法,开鬼门、洁净府治腹胀,以温导法治石瘕,半夏秫米汤治失眠;善用《内经》理论指导病后调护,注重疾病初愈四时养生、精神调摄、饮食、劳逸、欲望等方面。[结论]徐氏父子擅长将《内经》理论运用于临床,守正且创新,疗效颇佳,对当今《内经》理论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内经》不仅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著作,它还论述了不少的病证和治疗法则。同病异治便是由《内经》最先提出的。《内经》所阐述的同病异治,包括同样发病可以异治和同一疾病能够异治的两种情况。《内经》提出同病异治法则,是由于它所建立的治疗学说,贯穿着“人与天地相应”、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并永远处于对立而统一状态的整体观念,其次  相似文献   

9.
《内经》论痹证,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述,《金匮要略》论痹证,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从微观方面进行论述,从肢体经络和脏腑角度方面阐述痹证的病证分类;从预防治则治法方面深化痹证的治疗理论;使痹证的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法方药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所谓治则,是指治疗疾病的总的原则,治法即是在治则的指导下,根据辩证的结果而拟定的具体治疗方法。为了探源索流,兹就《内经》的治则、治法,结合后世发展,略陈管见。1 根据病位定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因其轻而扬之.”“轻”是指邪在肺卫而病势轻浅的病证,“扬之”,是解除表邪的治疗方法,后世谓之解表法。然表证有表寒、表  相似文献   

11.
脾胃同居中土,生理相依,升降相因,共司纳运,斡旋气机;然脾胃又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体用各殊.故《伤寒论》继承《内经》理论基础,针对其阴阳各异、体用各殊之特点,将脾胃之病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治,设立不同的治则方药,治胃多用凉润、攻伐,治脾多用温燥、补益;亦不忘其生理相依、病理相及,太阴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五个大肠病证(大肠胀、大肠咳、大肠痹、肠痈、肠澼)进行理论挖掘和应用阐发。[方法]学习《内经》相关条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治疗三个方面对五者理论进行挖掘与阐发。[结果]《内经》对五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均有较为详细与明确的论述。大肠胀的病因为厥气在下、寒气逆上,症见腹痛肠鸣等;大肠咳由肺咳日久传化所致,症见咳而遗矢;大肠痹则因饮食伤及肠胃在先、风寒湿三气错杂相合内传肠腑在后而病,症见多饮而小便不出等;肠痈由饮食情志、寒温不时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之积聚所致,症见腹痛、痈上皮热等;肠澼为飧泄日久所致,症见飧泄、甚者便血。《内经》虽对五者的治疗疏于记载,却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与治则,后世医家宗之并进行补充,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结论]挖掘整理《内经》大肠病证理论,可为中医教学与临床诊治大肠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对于《内经》中所述较少的治疗部分,后世医家基于《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对五者治法进行了发挥与补充,迄今为止于临床仍具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经》治则学说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就防微杜渐、整体论治、标本先后、医门八法和辨证立法等五个方面,简略地论述仲景对《内经》治则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一、防微杜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在《内经》治则治法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临床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预防特点,从逻辑隶属关系出发,对中医治则治法的层次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以期共同建立权威的统一的治则治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家思想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以“道”为其学说宗旨。其道气论为《内经》气一元论奠定了基础,无为论思想促进了《内经》治法及养生理论的形成,辩证观则对《内经》病机、诊法、治则等理论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内经》黄疸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经》黄疸理论为根本,参考古今名家对《内经》黄疸分类与治法的论述,着重对《内经》有关黄疸的证治理论进行研究,结果临床实际,辨证主表邪发黄,脾风发黄,胃热发黄,脾湿发黄,肾热发黄,心热发黄等七类,并补充治则方剂,意在阐发《内经》原旨,指导临床对黄疸的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完整的《内经》康复数据库,研究《内经》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方法 :以现代康复医学功能障碍的内涵和分类为标准,对《内经》中的条目进行逐一分析、收集和分类,并采用关键词的形式建立数据库。结果:建立了运动、感觉、呼吸、二便、听力视力、言语、精神功能障碍共七类包含424条条文的《内经》康复数据库。结论:《内经》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四个方面对七类功能障碍进行了阐述,表明《内经》已具有中医康复的雏形。《内经》对各类功能障碍的阐述以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为多,治则治法和预后较少,其内容对当今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以功能障碍为纲、以关键词为目建立康复数据库的方法,为中医康复学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无不体现了“标本中气”的理论。由于六经(六气)有标本中气之异和相互从化的关系,因而形成了六经各自的生理功能和六气太过、不及而引起的不同的病理变化,据此,在治法上,无论取本、取标或取中而得,只要是病之所生,则是治之所施。这就是《伤寒论》六经之病脉证治的实质。因而认为从气化说来看六经实质,对全面理解《伤寒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众知本篇主要内容在于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借以说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而此句正是指导临床确定治疗原则的纲领。然而,古今医家对此句的理解却不尽一致,亦不尽完善。细究《内经》本意,个人认为此句意义有三,简而析之。祈诸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0.
就《内经》有关精神病的条文,从分类、症状描写、致病因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阐述。总结致病因素有六淫、精神、痰气;病机有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逆乱与虚实之分;治法包括针灸、药物、控制饮食和精神疗法等。并就后世医家对精神病的认识和发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