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肱骨髁部骨折是创伤骨折较难处理的骨折,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引起,置入内固定治疗是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肱骨髁部骨折后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的力学特点以及不同方法后肘关节的功能情况。 方法:交叉克氏针固定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的方法治疗,通过肘后侧单一切口入路,直视下行骨折解剖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毕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 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4-7周骨折全部愈合。按Flynn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3.75%。肘关节后侧入路对骨折部位显露充分,骨折易于解剖复位,且便于克氏针准确钻入固定,术后采用可微动的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肱骨髁部骨折的力学特点,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当肱骨髁部发生粉碎性骨折时,建议使用交叉克氏针的方法内固定,当髁部骨折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陈伟  常训 《解剖与临床》2012,17(3):247-24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9年8月,采用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其中伸直型51例(尺偏型23例,桡偏型28例),屈曲型5例.按Flynn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56例患儿,55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 a,平均1.5 a.55例均骨折愈合,其中1例术后伤肢再次外伤,虽骨折愈合,但肘关节受限15°,不能完全伸直.无一例发生Valkmann肌缺血.疗效优35例,良1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3.64%.结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止闭合复位外固定后骨折再移位,减少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肘关节后肱三头肌止点剥离、肘肌瓣入路,探讨其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肱三头肌止点连同尺骨骨膜从尺骨鹰嘴上自内侧向外侧剥离,保留附着在尺骨外侧肘后肌的止点,将整个肱三头肌-肘肌形成的组织瓣由尺侧向桡侧翻转,术后将肱三头肌在尺骨上的止点原位缝合。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此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11例,骨折类型按AO分类C1型骨折3例,C2型3例,C3型5例,先将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采用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该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暴露,所有病例经过6至12月的随访,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肱三头肌萎缩及尺神经损伤,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和肱骨远端暴露,内固定安放方便,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肱三头肌-肘肌瓣人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设计一种肘关节后肱三头肌止点剥离、肘肌瓣入路,探讨其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肱三头肌止点连同尺骨骨膜从尺骨鹰嘴上自内侧向外侧剥离,保留附着在尺骨外侧肘后肌的止点,将整个肱三头肌-肘肌形成的组织瓣由尺侧向桡侧翻转,术后将肱三头肌在尺骨上的止七点原位缝合.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此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11例,骨折类型按AO分类C1型骨折3例,C2型3例,C3型5例,先将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采用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该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暴露,所有病例经过6至12月的随访,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肱三头肌萎缩及尺神经损伤,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 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和肱骨远端暴露,内固定安放方便,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手术治疗的106例3-14岁Ⅱb及Ⅲ型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cIntyre分型,Ⅱb型27例,Ⅲ型79例;伸直型98例,曲屈型8例;均在麻醉状态下行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入路,使骨折解剖复位,内、外侧髁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106例中99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6~36个月,均在4周内达临床愈合;按Flynn评分标准,优92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达97%。结论:通过对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关键是对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的稳固。  相似文献   

6.
背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何种内固定修复方式能更好的修复髁上骨折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及可吸收钉、棒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其效果差异。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肱骨髁上骨折接受克氏针内固定修复患者,同时检索万方医学、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文献,将植入物修复前、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并与可吸收钉、棒内固定修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246修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中,修复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4例,良48例,优良率98.4%。4例患儿发生5°肘内翻,肘内翻发生率为1.63%。无其他不良反应。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以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在满意的骨折愈合基础之上能较好的恢复肘关节的功能。但也存在克氏针易松动、退针的可能,易造成骨折固定不稳。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内固定能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效果。可吸收材料在体内可自行分解,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无需二期手术取出。骨折愈合效果肯定,不影响关节功能及骨骺发育。由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病例研究,无法充分反应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临床应用中是否会产生其他不良事件,远期结果仍需大量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交叉克氏针手术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共34例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左侧15例,右侧19例;GartlandⅡ型8例,GartlandⅢ型26例,Ⅲ型中尺偏15例,桡偏11例。患者年龄4~13岁,平均6.5岁。摔伤28例,高处坠落伤6例。合并神经损伤4例,其中正中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1例。本组中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6例,内侧因肿胀触摸不清尺神经而切开的4例,外侧切开复位17例,内外侧联合切口复位固定7例。结果术后3个月依据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其中功能恢复优30例,良4例,无一般及差的病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时机宜早;克氏针要避免反复穿入,交叉点要位于骨折近端;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处理要根据不同个体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肘内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分别是(4.34±1.1)天与(9.14±2.1)天(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6.74±5.3)天与(58.14±5.1)天(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与5%(0.05)。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是90%(对照组)与92.5%(观察组)(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手法复位组相对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两组患儿远期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5~12岁,平均6.7岁,11例GarlandⅡ型,41例GarlandⅢ型,51例伸直型,1例屈曲型;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该方法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52例均得到随访12~18个月,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41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2%。结论 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定、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防止肘内翻、肘关节功能好等优点;但术中术后相关因素影响预后,如反复复位、复位不佳、未注意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手法不当、尺神经的损伤、克氏针的方向不当、外固定时间过短、锻炼不及时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0.00%;且研究组的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为确切,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10~32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9%.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适用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常训  陈伟  吴国亮 《解剖与临床》2009,14(3):204-205
目的:探讨肘后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手法复位失败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均采用肘后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方法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肘关节功能。结果:46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5a,骨折均愈合。按Cassebatum方法评价肘关节功能,46例患儿中优30例,良13例,可3例。结论:采用肘后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对传统肱三头肌舌状瓣的改良,术野暴露充分,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 结果 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 ~ 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4.
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及肱骨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及肱骨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儿童肱骨髁上及 肱骨髁骨折采用骨片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 无骨不连,无骨片钉松动退出,1例轻度肘内翻,神经损伤病例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骨片钉吸收了克 氏针和螺钉固定的优点,可以使碎骨片解剖复位且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对骨骺影响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林  陈金兰  杨素敏 《医学信息》2009,22(6):512-514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基础麻醉下进行闭合复位,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周,未发生延迟愈合。参照Flyun功能评定标准综合屈伸功能评价结果:优28例,良15例,一般6例,差3例,优良率82.7%。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外侧二枚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GarlandⅢ型骨折32例,在“C”型臂 X 光机透视下,闭合整复骨折,经皮外侧二枚平行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本组中3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 22个月),患侧 Baumann 角平均为72.8°,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为-7.5°(伸)~135°(屈),无一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Volkmann 肌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结论此方法能减少甚至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提供足够结构稳定性防止骨折远端向尺侧再移位,消除肘内翻形成的因素,防止 Volkmann 挛缩的发生,住院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支具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62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支具外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对2组的骨折再移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后肘内翻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骨折再移位、肘内翻的发生率分别为16.1%、9.7%与对照组的12.9%、6.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6.3±0.9周、83.9%与对照组的7.2±1.1周、7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具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早期能进行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安全系数大,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再移位、肘内翻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该类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经踝后内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5月术治疗的22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经踝后内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2例患者距骨后突骨折均获满意复位,其中19例患者术后得到10~22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AOFAS评分58~92分,平均83.12分,其中优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16/19)。结论 经踝后内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可有效恢复距骨解剖结构及关节面平整,结合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出现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63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8例,女172例;年龄1~14(8.4±2.7)岁;肘内翻35例,非肘内翻595例。观察指标:(1)影响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Gartland分型、骨折远端移位方向、是否合并旋转移位、治疗方式以及骨折至功能锻炼的时间)。(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移位方向是肘内翻的危险因素(χ2=73.13,P<0.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尺偏移位为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9.54,95%可信区间5.748~66.423,P<0.001)。结论 骨折远端尺偏移位是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出现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麻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静脉全麻下,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12~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迟发性尺神经炎、骨化性肌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按Flynn评价,优38例,良3例,可2例。结论运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