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胸闷就诊,ECG检查示活动右上肢时肌电干扰致DDD起搏器误感知,将感知回路由单极感知改为双极感知后,起搏器功能误感知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2.
作者给40例安置单极VVI起搏器患者施予七种肌电干扰的诱导方法,观察其对起搏器感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七种方法中以双手合掌用力互推最有效。肌电干扰的阳性发生率在起搏器感知灵敏度低(2.4~2.5mV)时为5%(2/40,其中1例在灵敏度高时亦为阳性);在起搏器感知灵敏度高(1.2~1.25mV)时为68.4%(13/19)。肌电干扰抑制时间1.2~8秒不等。肌电干扰诱发阳性的14例中,12例无症状;2例有症状,1例为轻度头晕,1例有阿-斯综合征发作。作者对肌电干扰的方法、机制及其与感知灵敏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松文 《心电学杂志》2006,25(4):237-238
在植入或更换心脏起搏器手术中,心室内往往有临时和永久起搏两付导管,同时以VVI工作模式发放起搏脉冲。由于其发放脉冲的频率、感知灵敏度、起搏阈值的差异,造成起搏频率较慢的一组起搏信号完全被抑制,而起搏频率较快的一组由于起搏输出不足、导管漂浮或心肌阻抗过大又未能带动心室,而因患者对起搏器具有完全或高度依赖,此时可导致长时间的心室停搏,诱发阿-斯综合征,危及生命。现报告2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女,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人工起搏器。心电图(图1)除Ⅰ导联外,各导联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约65次/min,P波后继以QRS波。除aVR见窦性P-QRS-T波顺序出现,P-QRS-T正常,频率65次/min外,余导联QRS波或前或中或后见脉冲信号,频率约68次/min,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Ⅰ导联无P-QRS波,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电位干扰起搏器感知功能 (简称肌电干扰 )早已被发现 ,文献报道多为患者胸大肌活动产生的肌电位干扰起搏器的感知功能。现报道 2例患者因起搏器高输出刺激囊袋附近肌肉产生肌电位 ,抑制起搏脉冲发放或误触发 ,长时间地干扰引起临床症状。例 1 男性 5 6岁 ,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 2 0 0 1年 8月植入Medtronic公司的SigmaD2 0 3双腔起搏器 (外院植入 )。起搏器参数设置为起搏频率 6 0~ 110次 /min ,房、室输出电压 3 5V ,脉宽 0 5ms,心房感知灵敏度 1 5mV ,心室感知灵敏度 3 0mV ,AV间期 180ms ,心室后…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晕厥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发作时心电图等相关证据难以捕捉,给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本文报道1例类似癫痫样发作的抽搐性晕厥患者最终诊断为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9岁,因反复头晕、心悸伴乏力6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入院体检:T36.6℃,P54次/min,R19次/min,BP140/66mmHg,神志清,精神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唇无紫绀,甲状腺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心界不大,律不齐,心率约54次/min,可闻及大炮音,  相似文献   

8.
双腔起搏的一个新的功能——自动工作方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起搏的最早应用是治疗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首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心室起搏已满足了这一临床需要。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房室顺序收缩、维持良好心功能的双腔起搏的必要性,而努力开发双腔起搏器。经过不断的努力,由最初的(1)房室顺序起搏(DVI)——起搏但不感知心房;(2)P波同步起搏(VAT,VDD)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0岁。因晕厥、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每次发作大约几十秒钟入院。近来因发作频繁,于2006年8月来本院就诊。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P波顺序出现,窦性频率115次/分,每5个P波仅有一个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为5:1。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6岁。5年前因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双腔起搏器。近一个月来常感头晕,偶有黑嚎,多发生在吃饭、刷牙时,即来我院检查。动态心电图示: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频率65次/分,R3~R5基线处可见大小不等毛刺状的肌电干扰波,R4感知了肌电干扰信号,误认为P波,触发心室起搏呈频率跟踪的VAT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17岁,因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1周突发晕厥入院.晕厥持续30min,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未见抽搐.入院体检:T 35.4℃,P 164次/min,R 34次/min,BP 130/58mmHg.心电图(图1)示:Ⅰ、aVL、V5、V6QRS波群呈qRS型,V1呈rsR'型,QRS时间>0.12s.ST段无明显偏移.Ⅲ、aVF、V1~V 5 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胸闷10年,加重伴胸痛1.5小时"入院。患者10年前经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数秒钟后可恢复,未重视。1.5 h前,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大汗,出现2次短暂意识丧失,数秒钟后恢复,经120急救中心抢救,急查心电图(见图1):窦性心律,Ⅱ、Ⅲ、a VF导联ST段抬高0.2~0.3 m V,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以"阿司匹林300 mg口服,硝酸甘油0.5 mg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83岁。因在家多次晕厥就诊。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行动不便及语言不清。体温36.7℃,血压175/90mmHg,心率40次/分,心肌酶及生化在正常范围。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距基本规则(含QRS波群的P—P间距短,不含QRS波群的P—P间距长,两者相差大于0.02s),R—R间距规则。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率80次/分,心室率40次/分,R—R间距=2倍的P—P间距。考虑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09s。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3岁。在某院植入起搏器2年。因活动后偶感心慌、胸闷月余就诊。查体:BP130/85mmHg,心率70次/min,律不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图1示:双腔起搏心电图节律不整,呈VAT与DDD两种工作方式。开始3次与末尾2次激动的窦性P-P间期900ms,频率67次/min,感知的A-V间期180ms,QRS呈完全性左柬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型,符合右室心尖部起搏。第4次心室起搏(Vp)提前出现,之后(第5~8次)转为房室顺序起搏连续出现4次,心房逸搏间期或V-A间期860ms,房室延迟时间140ms,自动起搏周期1000ms,即DDD起搏低限频率60次/min,仔细观察第4次Vp之前T波峰至终末有肌电干扰伪差信号,考虑心房电极误感知并启动A-V间期引起心室起搏早搏,其后在程控的V-A间期内无P波出现,DDD起搏器自动转为房室顺序起搏。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0岁。反复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间歇性晕厥2次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P—P间距相等,频率89次/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R—R间距相等,频率42次/次,房率〉室率,QRS波群时限为0.13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③室性逸搏心律。患者入院后曾发生过阿-斯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