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规律邹筱冬王西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广州510220)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昼夜规律。中图号R541.404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及病理现象具有昼夜规律,如血压、心律、异位心律、心性猝死等[1,2,5,7,...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140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研究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昼夜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40例患者全部于入院48h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观察昼夜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①DCG对14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检出率为74%;ECG检出率为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白天清醒期平均心率87±11.38次/min,夜间睡眠期平均心率73±10.73次/min,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夜间睡眠期平均心率明显慢于白天清醒期;③检出心律失常类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窦性、房性、交界性)最多,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窦缓、传导阻滞多发生在夜间;房性和室性早搏夜间睡眠期明显减轻(P〈0.05);④肺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以早搏为例,均有一定的昼夜规律,多以日间优势型及日夜均等型为主。结论肺心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昼夜心律失常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根据心律失常的昼夜规律进行病因及合并症治疗,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非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00至正午12∶00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前瞻性对8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研究无闰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规律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表明:AMI后无症状室性心人常检出率高达86.2%。心肌梗塞范围较大,梗塞年龄60岁以上、梗塞后心功能降低及心肌缺血等是均是并发严重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其昼夜变化规律,经针对性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组第一年内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提示:预防和积极控制无症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鼠心肌缺血性早期心律失常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再灌性心律失常之关系,观察了大量在结扎和放松冠脉时的ECG,发现:①缺血30min内,62.3%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动物表现为即刻室性心律失常(IVA)及延迟室性心律失常(DVA)两个时相,②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有关;③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分析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发现其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肥厚和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昼夜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昼夜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昼夜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在基础状态进行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分别记录24h中每小时内心律失常发作频数及平均心率,了解室速,室早发作的昼夜规律,结果:基础状态下,室速,连发室早,平均心率在24h内呈不均一分布(P<0.001),其发作规律呈白天多,夜间少,单个室呈不均一分布,但整个差异无显著性,平均心率与室速,连发室早互正相关,单个室早与平均心率无相关性,结论:左室流出道室速患者24h内室速,连发病早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提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发生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治疗(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对30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胺碘酮组)治疗(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回顾比较两种药物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分析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室 心律失常的关系,发现其室心律失常与心室友厚和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 生有明显昼夜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小薇  王静  郭玲  李智东 《广东医学》2006,27(11):1722-172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分析QTV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60例AMI与5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SDNN、24hQTV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比较。结果 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SDNN和QTV均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结论 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 QTV较正常明显减低,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用Holter监测记录到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进行昼夜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大多数出现于白天活动时,日间发作频率明显高于夜间。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无症状心律失常发生的昼夜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llerJE等[1]报导了急性心肌梗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及心性猝死发病的昼夜规律。而老年人常因心肌退行性变及潜在的心肌缺血等多种原因发生心律失常,往往常规心电图难以检出。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常规心电图不能发现的心律失常者,以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及其昼夜规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从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间住院病历及Holier资料中剔除有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者,收集无心律失常症状、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查无电解质紊乱的病例110例(男sl例,女29例,平均年龄68士8岁),其中有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7例)和非心律失常组(31例),根据血浆醛固酮水平分为醛固酮增高组(65例)和醛固酮正常组(4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QTc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高血压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醛固酮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LVEF低于非心律失常组(均P<0.05)。与醛固酮正常组相比,醛固酮增高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24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及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OR=2.774,95%CI1.1~7.0,P=0.031)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233例运动心电图自测法分为3组测量其QT间或离散度(QTD),结果:无心律失常组QTD53±14ms,一般房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组QTD57±16ms,危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81±24ms,后者显著高于前2组(P<0.001),前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QTD<60ms者皆未发生危重室性心律失常,60ms<QTD<83ms者43%(33/76)发生危重室性心律失常,QTD>83ms者皆发生危重室性心律失常(P<0.01)。表明在心电图运动试验前常规测量QTD对预则运动中是否出现危重室性心律失常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血压心律失常与房室肥大的关系,对54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一率(79.6%,48.1%)均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7.4%,18.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分析表明,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增大有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38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4组,检测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心功能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经x^2检验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除联律和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无关,但联律和持续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性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893%和707%)(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和高血压二、三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2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2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齐国先邓学兵1徐锦春1贾大林王景全李庭富1(第一临床学院循环内科,沈阳110001)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VA)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的合并症,而严重的VA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及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年龄分布。方法 用24h 动态心电图对643 例快速心律失常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46 .9 % ) 。60 岁以上与< 60 岁之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室上性心律失常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显著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P < 0 .05) 。室性早搏24h 1 万次以上患者显著多于房性早搏1 万次以上患者( P < 0 .05) 。结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为室上性心律失常,60 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年龄无直接关系,交界性心律失常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