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中医奠基于先秦,并不断通过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医用逻辑体系。古代哲学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取象比类就是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动象和社会现象以类比于人体,从而解释生理、病理、药理等的一种思维、运用方法。同类事物之间具有较多的共性,可根据相似之象,由一物具有某种属性推知另一物也具有这一属性,此即为“取象比类”。而在不同类的事物之问,共性较少甚至没有,因此不可进行类比推理,此即为“异类不比”。古典中医既采取“取象比类”的逻辑方法,又坚持“异类不比”的原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浅谈取象比类法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象比类法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确定“类”的概念和特征,将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与“类”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比较、类比,然后推论出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的属性的方法。有人将其称为“类比逻辑”。  相似文献   

3.
崔艺馨  刘庚祥 《中医杂志》2011,52(11):904-906
比象思维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一种以事物间象的相似性为类比的基础,万物普遍联系,其动态功能相同即可归为一象,从而推理出事物的全部特性和属性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观象、别象、比象的过程,履象之逻辑,依阴阳五行学说之理来推演脏腑之象、四诊之象、理法之象、方药之象的过程,这便是中医思维特色之所在。把握中医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建立唯象中医学模型,方可为发扬中医科学性之道。  相似文献   

4.
象思维是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处理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方法,取类比象的方法在研究某些问题上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医学发展迅速,但是对于象的认视正逐渐淡化,取类比象的中医思维方式也正趋于淡化.《伤寒论》厥阴病篇中关于“蛔”的论述是历代伤寒学家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多年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具有两重内涵,第一层次的象思维是根据事物相似性进行简单类比的思维方式,第二层次的象思维则是以象模型为工具的模型化思维方式。中医象思维以构建与运用象模型为核心,通过提取不同物象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并根据其关联性建立不同的象模型,以此作为推演的依据。中医象思维的运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从“物象”提炼“意象”,即选取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进而形成符号化的意象。第二,建立象模型,即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将意象加以联系,进而形成一系列符号体系。第三,从“意象”反推“物象”,即再次取象比类后,根据象模型分析意象。通过象模型的转换,中医象思维脱离一般性类比的主观性,而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正> 比类取象,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古今应用颇广,遍及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但对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见解不一,也无较为全面的论证,故尔探讨如下: 比类取象的科学内涵比类取象是指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观察,运用比较、类比等方法,揭示事物的内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自然辨证法和逻辑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如类比、想象和模拟等。  相似文献   

7.
比类取象又称“援物比类”、“假物取譬”,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中医的比类取象属类比推理范畴,认为中医治疗学中的“提壶揭盖”、“增水行舟”等法就是借助于类比而推断出来的,并将这一认识写入了有关教材之中。对此,笔者看法有所不同,认为比类取象还有记录概括理论经验与比喻说理的两大作用。谨提出敬祈同道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之象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利  朱辉 《中医药学刊》2006,24(4):699-700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9.
“取象比类”是一种中医哲学的思维方式,其独特性增加了中医外译的难度。阐译是变译方法之一,通过解释、增补等变通手段可增义通达、释义文化、符合注疏传统,可化解“取象比类”思维带来的理解障碍。本文以《黄帝内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阐译现象,分析阐译原因、方式及优劣势。研究发现阐译可明晰语义、帮助读者理解,是一种有效表达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翻译方式,可为中医外译广泛借鉴,以助于中医文化海外传播,但使用时须遵循适度、忠实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内涵,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阐述了“象思维”的哲学内涵、特点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药性形成、中药功效阐释等方面的应用和示例。中医“象思维”随着实践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其历史沿革可概括为“应象”“法象”和“辨象”3个阶段。对“象”的认识是基于人类观察事物的手段、方法水平及其所支撑的哲学观、科学观和发展观背景,而“比类”的结果取决于“取象”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界实在的“象”正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建构特征。因此,该文提出“辨象”思维,为当代和未来中医药领域开展生命本源探索和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象思维”向科学研究转化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吃哪补哪     
吃哪补哪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中医学中“取类比象”原理。 所谓“取类比象”,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法则,中医学中的一切病因、病理、治法、处方、用药、养生等部是在这个法则的基础上来进行推理研究的。“取类比象”就是把自然界中相关联的事物都尽量多的罗列出来,然后通过各种分析研究方法采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再通过这些已知的其性来推演出其他未知事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刘平 《世界中医药》2009,4(6):301-303
中医病因病机学是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过程的细致观察,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取类比象,立象表意,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生命活动与疾病现象进行类比,总结和概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规律性认识。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其概念的抽象性。它是中医认识疾病、整体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融汇贯通的理论基础,是提高自身诊疗水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象思维是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处理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方法,取类比象的方法在研究某些问题上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医学发展迅速,但是对于象的认视正逐渐淡化,取类比象的中医思维方式也正趋于淡化。《伤寒论》厥阴病篇中关于"蛔"的论述是历代伤寒学家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多年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笔者对"蛔"的本质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本文从象思维的内涵以及中医与象思维的关系展开,以此角度来诠释"蛔"的内涵,阐释其临床应用,并借以说明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针对临床普遍存在的“夺号入座”式诊疗决策弊病,入症60年之经验,介绍了中医六与思维的形成、特征及其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思路。强调中医辨是其诊断医疗决策的基本方法,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三大内容,以及对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的考察。临床思维程工当遵循其思维方式,以体质下为首要,贯彻一元论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15.
取类比象法是指先罗列出相关联事物,再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找出共性,根据共性来归纳演绎其他未知事物的性质,是中医药学中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药的起源形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借助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中医药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步,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简要阐述取类比象法在中医药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象思维”浅谈对中医针灸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2013,33(1):75-78
目的:借助“天人合一”“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针灸理论产生的渊源及其内涵,努力从对“象”的认知过程中寻找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使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方法:从“象思维”的角度,结合现代解剖学对经络、腧穴理论以及针刺手法等进行分析、阐述.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象思维”与经络的发现有着密切的联系,“象思维”与十二经脉(脏腑)表里关系的建立有一定关联,用“象思维”可以阐释腧穴的主治原理,“象思维”对针刺手法的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象思维”在中医针灸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医理论包括针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取类比象思维方式方法,对中医针灸理论进行分析。将"象思维"作为出发角度,和现代解剖学相联系,分析"象思维"对于经络理论、针刺手法、腧穴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比较和分析得知,"象思维"和人体经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象思维"可以对腧穴柱治愈原理进行阐释,并且可以有效指导针刺手法。在中医针灸起源、中医针灸形成以及中医针灸发展过程中,"象思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象思维"对于中医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19.
儒学与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成祥 《河南中医》2001,21(2):67-68
取类比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在总结医疗实践和建构中医理论时,明显地受《周易》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传统儒学和中医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古代文化包括中医典籍中的语言表达方法,也往往是取类比象,舍象取类,或者是取象比类,舍类取象。  相似文献   

20.
浅谈比类取象法在中医学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含义与特征 比类取象法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确定"类"的概念和特征,将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与"类"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比较、类比,然后推论出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的属性的方法.有人将其称为"类比逻辑".在古代,这种思维方法是人们由宏观认识微观、以一般推论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已知到未知,实现认识由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过度的主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