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温建汤加西药多潘立酮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动力障碍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温建汤,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病情变化情况,并对具体疗效进行相应的对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中药温建汤加西药多潘立酮治疗胃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能显著改善症状,是治疗动力障碍型F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健脾理气汤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动力障碍型FD患者,按就诊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67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动力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治疗前后胃窦截面积的变化,阐明该型FD的病理学基础是胃的紧张性减低,其可能是临床症状及敏感性增高产生的原因。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按照RomeⅡ标准于2004年10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入选动力障碍样FD患者3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的差异,以及抗Hp治疗后各型FD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以此探讨Hp与FD各型的关系.方法 725例FD并因诊断有Hp感染,给予一个疗程的抗菌治疗,问卷询问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1个月和6个月后的症状及其变化,并评价其症状改善程度(程度分为:明显改善,一般改善,无变化,复发).~(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Hp感染状况.结果 FD四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抗Hp治疗后1个月Hp根除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一般改善均显著多于Hp未根除者,反流样型也有类似表现,但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这三型症状改善的Hp根除者大多数症状继续得到改善,只有7.1%、15.2%和10.8%的患者出现症状复发,而反流样型症状复发率达32.0%,它们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Hp可能是FD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关系密切.抗Hp感染是治疗Hp阳性FD(反流样型除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30%人群在一生中均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1]。FD的发病率约为30%~50%[2],其病因十分复杂,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异常、胃酸分泌异常及消化不良等有关,其中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重要病因[3]。促动力药物(依托必利)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  相似文献   

6.
消化功能不良(FD)是以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原因的儿科常见病。用常规的胃粘膜保护药效果欠佳。我们用促胃肠动力药普瑞博思治疗FD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我院1997~2000年门诊及住院因上腹症状就诊的患者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6~14岁,病程1个月~2年,其中32例曾服用过胃复安或吗叮啉效果欠佳。经消化道钡透排除食道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1.2 临床分型动力障碍型30例,反流样型10例,非特异型5例。1.3 方法普瑞博思3~4mg每天三餐前30min服,少数患者加至每次8mg,观察期停用其他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周…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国内统计哟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根据近年对FD患者胃肠测压、胃排空以及胃电图等研究表明,FD在空腹、餐后均存在着胃肠运动的异常及排空障碍,提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动力异常有关。我们对138例FD患者及21例健康人运用WDL-2000型胃动力诊断仪于空腹及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借以观察胃窦动力的变化,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 ,而胃动力障碍是该病主要证型。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 ,西医尚缺乏特异有效疗法。笔者近年来 ,采用中药厚朴温中合黄芪建中汤加西药多潘立酮 (吗丁林 )联合治疗胃动力障碍型 FD患者 93例 ,并设西药多潘立酮组作为对照组 ,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来源于门诊患者 ,实验室检查 ,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 ;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等全身疾病。所有病例均具有饭…  相似文献   

9.
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有。曲美布汀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调节药,为了解其对FD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用曲美布汀治疗FD,与西沙必利(普瑞博思)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生与胃肠动力障碍密切相关,胃肠激素是影响胃肠动力的重要因素,其含量改变必然引起FD患者的胃肠动力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胃排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320例FD患者按临床特点分为动力障碍型(A型)、溃疡型(B型)、非特异型(C型)各120、100、100例。各型随机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常规疗法(合用组)和常规疗法(常规组),疗程均为4周,胃肠症状评分法(GSRS)观察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A、B、C型FD的合用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的GSRS评分分别为1.53±1.68和3.10±1.78、2.02±1.63和3.48±1.80、3.46±2.95和5.18±3.21(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69.4%、86.0%和68.0%、90.2%和77.6%(P<0.01)。结论:常规疗法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显著改善FD的临床症状,提高FD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西沙必利联用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占消化内科门诊病人的50%左右。该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但胃动力障碍以及精神因素所起的作用备受关注。笔者采用西沙必利联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FD,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抑酸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抑酸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85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A组);雷尼替丁组43例(B组);奥美拉唑组45例(C组)和泰胃美组57例(D组)等4个治疗组,然后将185例FD患者分为3个临床类型即溃疡样FD,动力障碍样FD和非特异性FD,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促动力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和适度抑酸药泰胃美联合应用对改善FD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P〈0.01,P〈0.05)。结论:FD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治疗,不应常规加用强的抑酸剂,应对其进行临床分型而适时加用抑酸药。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1].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多数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了解得不够全面,主要包括: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胃电节律紊乱、胃近端容受性障碍、Hp感染脑肠相互作用、心理社会因素等,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我们采用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治疗FD,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D)系指以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病因病机的一些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但这些疾病的发生除胃肠动力障碍外,可能与胃肠分泌功能、内脏感知、精神心理与应激、感染与炎症、神经与激素及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仅就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已得到充分肯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尚在探讨中。自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 FD52例,对迅速控制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52例患者均按国际上通用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9例;平均病程21年;平均年龄35.6岁(19~56),病程、年龄、性别间无明显差别。根据临床症状分3型:①动力障碍型10例,以腹胀早饱、上腹部不适、恶心以及固定位置的上腹痛,夜间可缓解。②溃疡型27例,较局限于上腹部痛,夜间痛及周期性发作。③反流样型15例,以胸骨后不适、烧心,餐后  相似文献   

17.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慢性消化不良性疾病,临床症状常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等疾病症状重叠,使患者多以消化不良就诊。FD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动力异常、胃酸异常分泌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以综合干预结合药物对症治疗[1]。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FD患病率较高,因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导致药物吸收、代谢、排泄障碍,给药后更易发生药物蓄积及不良反应,限制药物治疗。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FD效果确切,安全可靠[2]。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约占消化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大部分患者有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呕吐,即所谓胃动力障碍。单纯使用胃动力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有多项调查表明,F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鉴于此,我们在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应用莫沙必利、多塞平二联药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成年人群的发病率约20%~40%[1].已经证实,胃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近年来,我院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用安慰剂治疗50例,并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许多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学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而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作者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收集经胃肠促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FD患者,改用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氟哌噻吨一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