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期修复术治疗腹裂5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探讨用硅塑囊分期修复术治疗腹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应用硅塑囊分期修复术治疗新生儿腹裂5例的临床塑料。结果5例新生儿腹裂全部存活,术后随诊满意。结论应用硅塑囊分期修复术治疗新生儿腹裂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涤纶袋分期修复先天性腹裂和脐膨出2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腹裂和脐膨出均为新生儿期严重的腹壁发育畸形 ,以往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 ,由于医疗材料的进步、对腹腔高压造成危害的逐步认识、围手术期监护及管理的加强 ,治愈率明显提高。我院 1986~ 2 0 0 1年收治 2 3例 ,采用涤纶袋分期修补 ,收到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18例 ,女 5例 ;出生 2~ 2 6h入院 ,平均 9.7h ;体重 1.8~ 3.2kg。均为顺产。腹裂 8例 ,脐膨出15例 ;腹裂位于右侧腹壁 7例 ,左侧 1例。裂口长 3.5~ 5 .5cm ,外露小肠 ,结肠污染 ,肠壁水肿。脐膨出患儿膨出部仅见囊膜包裹 ,腹壁缺损直径 4 .5~ 8c…  相似文献   

3.
自体脐带片修补先天性腹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报告用新生儿自体保留的脐带做成脐带片 ,修补先天性腹裂的临床观察。方法 自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6月 ,用自体脐带片修补新生儿腹裂 6例 ,患儿入院后立即清洗消毒 ,根据保留脐带的大小分别获得 3.0~ 3.5cm× 5 .0~ 8.0cm大小的脐带片 ,保留左侧基部 ,右侧脐片与裂开的腹壁边缘间断缝合。结果  1例术后第 4周发生肠粘连、肠梗阻 ,家长放弃再手术而死亡 ,5例治愈出院。随访 4例 ,随访时间 3个月~ 3年 ,3例上皮覆盖后无切口疝 ,1例遗留小型腹壁疝 ,待Ⅱ期修补。患儿营养发育良好。结论 自体脐带片是患儿自身的生物活性组织 ,无毒性 ,无抗原性 ,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修补腹裂后 ,能有效的减轻腹腔压力 ,并且取材容易  相似文献   

4.
患儿 :男 ,出生后 3h。因腹壁裂开 ,肠管外露 ,于 2 0 0 2年 2月 11日入院。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尚好 ,无发热及体温不升等 ,胎便未解 ,小便正常 ,无咳喘。体检 :体重 4 .0kg,营养中等 ,精神萎糜 ,两肺呼吸音粗。腹壁正中裂开 ,长约 6cm ,部分回肠及结肠脱出于腹壁外 ,长约 8 0cm ,小肠与结肠有共同系膜 ,表面有少量渗液。治疗 :立即补液及抗感染等治疗 ,并于当天手术。稍扩大腹壁裂口 ,将外露肠管回纳入腹腔 ,修剪切缘成新鲜创面 ,全层减张缝合关腹。术后置恒温箱 ,补液、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术后 3d出现腹胀 ,进行性加重 ,阴囊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整复、修补先天性腹裂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自2010年以来采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修补的新生儿先天性腹裂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尽快送入手术室,以温生理盐水及温碘伏仔细冲洗并还纳脱出的腹腔内容物后,将生物组织补片与除皮肤外的腹壁创口边缘全层间断缝合。术后送SICU监护。3例患儿未行呼吸机支持治疗,6例患儿分别行呼吸机支持治疗1~2d。结果9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好,无红肿渗液,痊愈出院。随访6月~3年,其中7例腹壁缺损已完全愈合,2例留有小型腹壁疝,待二次手术修补,患儿营养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裂手术的原则是回纳疝出脏器,关闭腹壁筋膜及皮肤。但由于腹壁缺损大,需要采取分期手术或延迟手术。生物组织补片其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致敏性及排斥反应,修补腹裂后,能有效的减轻腹腔压力,可以一期完成手术,适用于先天性腹裂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脐膨出、腹裂患儿开展围产期干预、实施系统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讨论相关临床表现、转运方法与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本院收治的17例先天性脐膨出和腹裂患儿围产期处理经过,对其病情以及产科、超声科、新生儿科、家长之间配合取得较好疗效的经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7例患儿中,14例治愈.1例因手术后感染而死亡,2例因肠管发育不良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脐膨出、腹裂患儿经及时诊断和一期手术治疗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术后ICU监护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ICU使用呼吸机度过最初的危险期,虽有并发症的出现,经监护手术病例均获成功。结论木后在ICU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G1P1,足月顺产,在家庭自行接生,生后即发现患儿腹壁裂开,大量肠管外露,脐带未断,带胎盘急诊入院。入院检查:T35.5℃.P169次/min,R:41次/min,体重2.4kg。一般情况差,心肺均无阳性体征发现。腹壁正中裂开,长约6cm,胃、部分小肠及结肠脱出于腹壁外,小肠与结肠有共同系膜,表面沾有粘液及纸屑等污染物,胃前壁小弯侧有一直径3cm穿孔,胃壁肌层发育差,有黄绿色胃液流出,脐带未断,与腹壁裂口边缘附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疗效,并与一期手术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320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下裂分期手术,均一期先行阴茎下曲矫正,包皮内板腹侧转移术;待6个月后行二期带蒂包皮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 320例中,二期手术成功290例(290/320,90.6%),出现尿瘘28例(28/320,8.75%),尿道狭窄2例(2/320,0.65%)。结论①分期手术成功率与一期手术成功率相近,但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减少。②分期手术外观更接近正常生理状况。③分期手术适应症广泛,特别适用于长段尿道缺损、阴茎龟头裂开,多次手术失败、阴茎细小病例。④分期手术可简化操作,手术成功率保障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37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并发症分析,浅谈减少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解除肠扭转,松解束带,切开Treitz韧带,使十二指肠在脊柱右侧呈直线状,盲肠和结肠在左上侧,小肠在右下侧。有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手术。结果 经4年随访,25例(67.57%)患儿出院后与正常同龄儿童生理指标基本一致。而有12例(32.43%)有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主要有:复发肠扭转2例(5.41%),再次手术,1次成功,1例死于肠坏死,4例(10.81%)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成功,6例(16.22%)患儿有着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慢性便秘等。结论 只有按照经典Ladd手术方法,才能减少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作兔胎仔腹裂模型,探讨肠管病理损害机制和有关胎仔实验外科的技术。方法40只孕兔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于妊娠21d、23d、25d行宫内手术,每只孕兔制作胎仔模型1~3只,包括假手术、腹腔内注射羊水和腹裂三组,至孕30d时自然产仔或行剖宫产同收胎仔模型,分别测量出生体重、小肠重量、长度、密度、厚度,并观察肠壁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孕21d组腹裂模型存活率(37.04%)显著低于孕23d组(70.59%)和25d组(70.83%);与对照组相比,腹裂模型组胎仔体重低,小肠重量轻、长度短、密度低、厚度增加,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胎仔外科的成功受实验对象、胎龄、麻醉、宫内操作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腹裂胎仔肠管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是受羊水浸泡和腹壁裂口缩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收治的本症11例患儿(均经过病理检验证实)的临床及相关资料。结果 11例患儿中,8例存活,其中7例为近十年的病例。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均为十年以前的病例。在存活者中,经追踪观察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残胃有明显代偿性生长,患儿生长发育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肠重复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肠重复畸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腹部B超、同位素扫描、X线、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确诊及治疗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7例中6例有漏尿病史,1例腹部可扪及包块,1例可见输尿管异位开口,6例美蓝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中B超发现4例发育不良的异位肾,IVU检查有3例异位肾显影,可见输尿管行程,CT、CT增强检查可定位7例异位肾和输尿管的位置。外科治疗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5例,肾切除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随访0.5—7年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漏尿症状消失,无肾积水。结论典型的病史、仔细的体查结合美蓝试验、IVU检查是诊断的基础,B超可作为筛选手段,CT、CT增强可作为常规的确诊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桡骨头脱位临床及X线检查的特征。方法 通过回顾我院25年收治的8例确诊为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桡骨缩短或尺骨延长术、环状韧带重建术。结果 8例10侧肢体手术治疗后随访2年,桡骨头复位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先天性比外伤性桡骨头脱位少见。本组病例绝大多数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畸形。术中发现二者的组织病理改变有明显差异。前者诊断后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上诊断与治疗先天性锁骨假关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我们收治的6例(6侧)先天性锁骨假关节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7.5岁,平均5.3岁,5例为右侧发病,1例为左侧发病合并右位心;1例术前有患侧上肢上举痛及活动范围受限(较对侧减少20°),5例为初次手术病例,1例为二次手术病例。6例(6侧)均采用假关节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3个月。患儿肩部外观及症状均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5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假关节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短结肠的病理。方法对1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尸检,发现2例有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短结肠,行解剖组织学方法观察。结果2例均为男性,高位无肛伴短结肠。直肠盲端极度扩张,壁薄如纸,仅为正常肠壁的1/2-1/4,属Ⅰ型。镜下,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极少。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短结肠较罕见,本组发生率为12.5%(2/16)。高位无肛伴短结肠、无瘘者,短结肠极度扩张,壁菲薄如纸,肠壁各层发育薄弱,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极少。无肛畸形合并膀胱瘘、尿道瘘、阴道瘘者,短结肠可有蠕动功能,肠壁全层肥厚水肿,粘膜充血及溃疡,粘膜下层和肌间可能有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其改变可为正常、减少或缺如。术前经X线摄片或造影确诊。新生儿期在短结肠处造瘘,待3~6个月后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4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疗的回顾性分析提出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囊肿切除加胆肠吻合术重建胆道。结果 随访46例,其中24例采用短段空肠间置,同时加抗返流术式者20例;22例行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同时加抗返流术式17例,均疗效满意,而加抗返流术式者疗效更优。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疗,应明确囊肿的分型及胆胰解剖,采用囊肿彻底切除,再行胆肠重建时应加抗返流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7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儿均为女性。左侧18例,右侧9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阴道逆行造影、CT、MRI等检查证实,17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壁,3例开口于尿道与阴道口之间。16例发现发育不良的肾脏。27例患儿均接受了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术。结论 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可于术前得到确诊,手术切除发育不良的肾脏及输尿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儿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 5例患儿均行逆行输尿管造影(RU)或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等检查,特征性影象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倒J形或S形;治疗采用输尿管矫正复位术,术中将输尿管切断移到下腔静脉前做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5例患儿均术前确诊。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B超和IVU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MSCT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此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