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总有效率为72%(8/25),缓解率为44%(11/25),病死率16%(4/25),死亡4例均系重型再障。80%以上的再障病例治疗前T4/T8倒置,治疗后58%的病例正常或较前提高。治疗后T4/T8持续倒置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也不完全。血清病反应轻者疗效明显优于反应重者(P〈0.01)。 相似文献
2.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并非一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组骨髓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近年来,有作者对再障发病机理的研究证实:某些再障患者是由于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反应(lymphocyte—mediated immunological reaction)造成骨髓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毒副作用及护理特点。方法 30例AA患者采用联合环孢菌素A ,雄激素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30例患者总有效率 70 %左右。结论 ATG治疗AA疗效高是一种安全的免疫调节剂 ,其副作用是超敏反应和血清病 ,针对其副反应加强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儿童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1993-2006年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获得性MAA患儿42例,接受ATG、环孢素(CsA)和雄激素治疗的18例为ATG组,仅用CsA和雄激素治疗的24例为非ATG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随访时的血常规、疾病转归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半年后,ATG组的有效率为83.3%(15/18),显效率为77.8%(14/18),无效率为16.7%(3/18);非ATG组有效率为37.5%(9/24),显效率为25.0%(6/24),无效率为62.5%(15/24).ATG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非ATG组(P值均<0.01).ATG组的生存率为100%(18/18),非输血依赖生存率为83.3%(15/18);非ATG组的生存率为83.3%(20/24),非输血依赖生存率为54.2%(13/24).ATG组的非输血依赖生存率显著高于非ATG组(P=0.034).ATG组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型贫血(SAA)的比例为11.1%(2/18),显著低于非ATG组的45.8%(11/24,P=0.021).结论 ATG治疗儿童MAA的疗效肯定,可提高非输血依赖生存率,减少向SAA进展,其相关不良反应可获得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6.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的疗效。方法应用ATG对患者进行治疗,辅以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雄激素等。结果3例基本治愈,6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总有效率72%,其中17例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总有效率76.5%。治疗疗效与分型、病儿的性别、年龄、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骨髓增生程度以及T细胞亚群是否异常无关等指标无关,而与病程相关。结论ATG作为重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再障疗效肯定,其相关不良反应可获得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5-996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7例,分成对照组(47例,不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和观察组(50例,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雄激素和环孢霉素A等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对照组治愈2例、缓解3例,还有8例明显进步,总有效治疗率为28%。在观察组患者中,治愈6例、缓解12例,还有18例明显进步,总有效治疗率为7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脏器功能损害。另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和病程具有密切关系,及早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和病程具有密切关系,和其他因素无关。结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于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50)
目的研究将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应用在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配合有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6例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均予以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将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有针对性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扥指标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将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的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ATG在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40例应用ATG联合新赛斯平治疗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资料。[结果]国产ATG(ALG-P)治疗组有效率63.6%,进口ATG(即复宁)治疗组有效率66.6%,治疗反应平均时间两组分别为(3.5±1.6)月、(3.8±1.4)月,显示在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ATG价格明显低于进口药,与进口药相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强效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过去沿用传统治疗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对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静脉输注治疗 2 3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AA)的护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提高护士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以进一步的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 :选择 1997年 6月~ 2 0 0 3年 9月于层流洁净病房采用ALG静脉输流治疗AAA的 2 3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 结果 :积极科学的护理方法 ,认真细致的护理观察 ,能够有效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14.
例 1 男 ,12岁。因眼黄、尿黄 1个月 ,面色苍白及皮肤瘀点 12d入院。既往无水痘病史。体查 :体温 3 8℃ ,重度贫血貌 ,双下肢有瘀点、瘀斑 ,肝肋下 2 0cm ,脾肋下未及。血常规 :WBC 1 2× 10 9/L ,RBC 2 0 9× 10 12 /L,Hb 5 8g/L ,Plt 4 0×10 9/L。骨髓细胞学检查 :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骨髓小粒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组织嗜碱细胞占 0 0 3 ,诊断为SAA -Ⅰ型。入院后先予抗感染、输注血小板及浓缩红细胞等对症支持 ,并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 1g/kg,口服泼尼松 1mg/ (kg·d) ,应用泼尼松第 6天曾出现胸部带…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1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王志新刘培嫦庞宁(西医儿科)患儿男性13岁病案号5782972周前因发热、咽痛口服复方新诺明,共6片,高热不退。近1周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并出现皮肤出血点,1992年7月13日由外院转入我科。查... 相似文献
16.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及造血微环境的损伤,以致骨髓增生低下,被脂肪替代,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主要是由全血减少而导致的相应症状,如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发病的快慢和轻重程度差异极大,部分患者急性起病,数月内死亡,而部分患者可以迁延数十年.其中出血是最易引起患者就诊的早期症状,但大出血少见,往往表现为皮肤瘀斑、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眼底出血,女性患者可以有月经增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的护理干预防体会。针对重型再生障碍性患者的特点及时积极地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或减轻了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注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会阴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SAA)为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诊断后一年自然病死率高达 80 %~90 % ,多数死于严重感染或出血。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是目前治疗 SAA的两种主要方法 (1 ) ,前者受供髓来源、移植物抗宿主病 ( GVHD)、病人年龄、病房条件及费用等诸多因素限制而难以推广 ,后者是治疗 SAA的普遍方法。我科于 2 0 0 0年 6月~9月在层流洁净病房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 ALG)静脉输注治疗 SAA4例 ,通过加强用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或)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红髓向心性萎缩,被脂肪髓所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无网状纤维增生.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本病发生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