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 陈×× 男  11岁  4年前 ,右眼被剪刀刺伤后视力丧失 ,右眼剧痛、眼红、流泪 ,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球内容物剜除术 ,未行病理检查。眼部检查可见右眼残留巩膜 ,呈团状、可转动。术中剪开团状巩膜 ,发现其中含有灰红色肉牙样组织 ,去除巩膜腔内组织 ,将其剪成两半 ,并切断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  6岁 因右义眼胎植入 5个月眼睑肿胀 1个月余 ,于 2 0 0 0年 12月 4日收入我院。3年前右眼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术后半年经常眼胀痛而哭闹 ,当时按青光眼治疗症状缓解 ,以后眼疼越来越重。半年前行球内容物剜除加义眼胎植入术 ,术后因上睑下垂来我院行提上睑肌手术 ,配戴义眼满意出院。出院约 5个月 ,眼睑开始肿胀 ,当时用抗菌素及激素治疗有效 ,但 1个月后用以上方法治疗无效并逐渐加重。以国产眼胎排异而换进口义眼胎 ,术中将义眼胎表面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无细菌生长。术后 12天 ,眼睑又开始肿胀 ,用一般抗排异治疗无效。在…  相似文献   

3.
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非视网膜母细胞瘤(NRb)与视网膜母细瘤(Rb)的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回顾分析了24例病理检查为NRb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NRb占临床诊断Rb总病例的12.8%,病理诊断主要为Coats病、转移性眼内炎、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等。除仔细收集临床资料,密切结合辅助检查外,必要时细针抽吸活检和应用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2例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邵克杨,董联庆当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出现急剧的眼内容炎或葡萄膜炎的症状,极易造成误诊。例1男2岁左眼反复红肿5个多月,于1991年5月14日入院,家长否认患儿于发病前有发热和...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误治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误治二例何晓年例1男,6岁。于1991年11月被家长发现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全眼球炎合并前房积脓”。经局部及全身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视力丧失,前房出血,眼球及前额部剧痛,于1992年5月14日来我...  相似文献   

6.
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B超声像图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旨在提高RB超声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本文采用法国产BVI眼科专用A/B超声诊断仪,对9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超声探查,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逐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全病例超声图像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即声像图显示玻璃体腔内实质性肿块回声的93例(93/98,94.9%)病变部位瘤细胞丰富排列较紧密;86例(86/98,87.8%)可见散在的斑点状强回声,部分伴有声影,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钙化;49例(49/98,50.0%)声像图显示在肿物回声的后方有一线样的强回声带,与肿物发生粘连,为继发性视网膜脱离;38例(38/98,38.8%)肿物回声团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弱回声或无回声区(暗区),为细胞稀少或有坏死、液化表现;27例(27/98,27.6%)可探及眼球后壁回声欠清,视神经回声带增宽,则提示肿瘤有向眶内或颅内转移的可能;5例(5/98,5.1%)肿瘤呈囊性型回声。则多提示晚期病灶。结论 B超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和脉络膜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87例经病理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并有视神经或脉络膜侵犯的病理切片作详细复查,分析其就诊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与视神经、脉络膜受累的关系。发现视神经、脉络膜受侵犯的程度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肿瘤的搞基、转移与肿瘤细胞分化的程度亦有一定关系。提出临床应与病理紧密联系,根据病理检查结果作出相应的治疗选择,以减少RB转移的危险因素。同时,还乙随访的23例病人进行简要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243-245)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的威胁。现将我院1985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36例临床诊断为Rb而行眼球摘除,病理诊断为非Rb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RB)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组织的恶性眼内肿瘤,好发年龄为出生至7岁。是一种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及视力的眼内恶性肿瘤,因此对RB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虽对RB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临床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治疗,并发症及予后等。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两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虹膜播散型”,而误诊其它眼病的患儿,物报道分析如下。例1、陈××,男,5个月,住院号4701,于89年2月22日入院。于10天前其家长发现患儿右眼红,即到本县医院就诊,诊为“右眼先天性青光跟”,住院治疗,住  相似文献   

11.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减少错误诊治。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例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20例病理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脉络膜血肿,1例眼内炎,1例脉络膜血管瘤,1例Coats病。结论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35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眼内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探讨眼内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病理室于1980~2000年间收检的359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病例资料。 结果 恶性肿瘤300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238例(79.33%),恶性黑色素瘤55例(18.33%)。良性肿瘤23例。非肿瘤性病变及良性肿瘤误诊为肿瘤或恶性肿瘤者40例,误诊率11.14%。 结论 对眼内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有利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处理。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28-30)  相似文献   

13.
12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分析眼内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我院病理科于1980-12002.6期间收检的129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02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64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36例,脉络膜转移性瘤2例;良性肿瘤7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误诊率为20.93%(27/129)。结论 对眼内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有助于眼科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中国圆锥角膜爱心自助协会成立后的圆锥角膜患者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病历资料和个人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接收反馈信息者92例,男性72例,女性20例。了解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地域、眼别、可能性病因、病程进展程度、目前所处疾病阶段、角膜地形图特点、家族遗传史、发病阶段、已采取治疗手段等状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遵循近视→散光→屈光不能矫正→急性圆锥的发病模式。全部患者可以回复具体患病时间(年龄),患病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8.6岁,其中10~15岁者占10.87%(10/92例)。15例明确提供从视力明显下降无法应用框架眼镜矫正的时间为3~6个月。47例单眼圆锥,2.1%(2/92例)形成角膜穿孔。3例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地形图检查提示角膜锥体分布于各个区域,均有典型图形。患者双眼发病早晚和程度均不同。过敏性疾病患者7例,1例伴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1例伴鼻炎、慢性咽喉炎;2例患者高血压病史,其中1例与圆锥角膜病同时间发病并确诊;1例慢性肝炎;1例患者全身多发性脂肪瘤;1例痛风患者;1例曾患翼状胬肉。未发现有圆锥角膜家族史的患者。结论佩戴RGP依然是圆锥角膜有效治疗手段,圆锥角膜发病与不良揉眼习惯或过敏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P  Wang H  Zhou H  Huang X  Zhong H  Chen L  Zhong H  Fu T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36-739
目的 探讨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盲目原因及诊断等有关问题.方法 对在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就诊资料完整的157例VKH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裂隙灯,眼底镜,三面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KH综合征最常见的前驱症状为头痛(102例,73.5%),双眼同时患病118例(80.8%);后葡萄膜炎期眼部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视乳头及附近视网膜水肿(100.0%);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眼部表现为复发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128例,98.4%),晚霞状眼底改变(95.8%)及Dalen-Fuchs结节(71.2%),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受累期及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导致盲目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视乳头炎,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毛发变白(36.3%)及脱发(35.0%)是最常见的眼外表现;炎症活动期FFA典型表现为斑驳状高荧光,ICGA发现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等改变;VKH综合征患者HLA-DR4及HLA-DRw53的阳性率(54.9%及7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7%及38.2%).结论 VKH综合征患者在后葡萄膜炎期眼部典型表现为双侧脉络膜炎,视乳头炎或神经视网膜炎,随后出现以反复发作的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为特征的全葡萄膜炎.眼外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FFA,ICGA及HLA分型等有助于VKH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233例圆锥角膜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SW  Li ZX  Shi WY  Zeng QY  Jin XM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610-613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3月在我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表层角膜镜片术和深板层角膜移植圆锥角膜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从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对到我院就诊的山东地区的圆锥角膜患者进行调查。233例圆锥角膜患者在此期间到我院就诊,男性216例,女性17例。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全身并发症、发病年龄、屈光状态变化、病程进展、角膜地形图变化特点、眼轴及前房深度等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遵循近视散光屈光不能矫正瘢痕或急性圆锥的模式。219例患者提供较准确的视力下降发病年龄,出现近视的平均年龄为13.8岁,其中11~15岁者占67.1%(147/219例)。189例患者准确回答从出现近视到框架眼镜不能矫正(视力<0.1)的时间为1~20年,其中85.2%(161/189例)发生在6年内。47例单眼出现急性圆锥,其中4.3%(2/47例)的急性圆锥角膜患者出现角膜穿孔。34例角膜基质发生瘢痕的患者中,32例(94.1%)发生于发病后的8年内。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锥体有旁中心沿散光最大轴线逐渐向周围扩大最后又沿散光最小轴线扩大,并向中心移动的规律。患者眼轴长度平均为(25.9±1.4)mm,前房深度平均为(4.3±0.3)mm。311只患眼有眼轴长度的A超测量数据,其中279只患眼(89.7%)眼轴>24mm。患者双眼发病早晚和程度均不同。2例患者为Down综合征,2例患者智力障碍。未发现有圆锥角膜家族史的患者。结论圆锥角膜与轴性近视密切相关,潜伏期圆锥角膜患者的前房深度较正常者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筛查发现的无症状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确诊的无症状RB患儿8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确诊年龄2 d~20个月,中位数确诊年龄6个月;单眼5例,双眼3例。国际眼内RB分期...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8例9眼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采用MRI常规扫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7眼有典型的短T1、短T2异常信号肿块。2个未见明显肿块,玻璃体呈长T1、T2信号,8眼眼球增大,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加权像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结论: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具有很高 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类型、生活视力、临床特征及继发性青光眼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中的Wald χ2检验等方法对3种临床类型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4例(127只眼)ICE综合征患者, 其中女性64例, 男性50例;就诊年龄为(49±13)岁。Chandler综合征(CS)53例(46.5%), 进行性虹膜萎缩(PIA)36例(31.6%), Cogan-Reese综合征(CRS)24例(21.0%), 无法明确临床类型1例(0.9%)。101例(88.6%)患者为单眼发病。在CS、PIA及CRS中分别有81.7%(49/60)、56.1%(23/41)及41.7%(10/24)患眼的生活视力低于0.3;角膜水肿在CS中最多见(52.5%, 32/61), 其次是PIA(29.3%, 12/41)以及CRS(20.8%, 5/24);瞳孔异位在CS、PIA、CRS中分别占78.7%(48/61)、95.1%(39/...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变应性结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但由于不同类型变应性结膜炎常有伴随症状和变应性疾病,因此影响诊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全面了解变应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目的 探讨各类变应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确诊和治疗的745例各类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用药史、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病程、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症状加重和缓解因素、眼部以外的变应性疾病、眼部伴随疾病和症状以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前节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不同年龄与症状的关系.结果 745例患者中,包括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SAC)和常年性变应性结膜炎(PAC) 562例,占75.44%;春季结膜炎(VKC) 163例,占21.88%;巨乳头性结膜炎(GPC) 18例,占2.42%;AKC 2例,占0.27%.变应性结膜炎7月份就诊者例数最多,为180例,占24.16%,12月份就诊者最少,为26例,占3.49%.变应性结膜炎眼部常见症状为眼痒(395例,占53.02%)、眼红(273例,占36.64%)、瞬目增多/揉眼(163例,占21.88%).≤14岁组患者434例,占58.26%,15 ~ 39岁组患者254例,占34.09%,≥40岁组患者57例,占7.65%;3个组间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31,P=0.000);290例患者伴有眼部以外的变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紫癜和哮喘.391例患者伴有其他眼部疾病,分别为干眼、屈光不正、睑缘炎和睑板腺功能障碍、角膜上皮病变、倒睫和前葡萄膜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4岁组患者瞬目增多/揉眼症状为主诉者多于>1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2.039,P=0.000),而眼干涩、异物感、酸胀/痛为主诉者少于≤1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1.585,P=0.001;β=1.174,P=0.003;β=1.218,P=0.037).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双效药物或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局部治疗,均可缓解症状.结论 变应性结膜炎中以SAC/PAC多见,其次为VKC.变应性结膜炎以夏季高发,临床症状多样,同时可伴有其他眼病或眼部以外变应性疾病.双效药物或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局部应用是变应性结膜炎的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