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讨论在儿童双生子个体间是否存在不通过5种感觉通道(视、听、触、嗅、味)的交流现象,并探索其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方法募集6~16岁共同生活的儿童双生子,采集颊黏膜标本以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用纸牌试验方式,比较双生子猜牌正确率和数学期望值的大小,按卵型鉴定结果将双生子组分为同卵双生组和异卵双生组,比较猜牌正确率。结果双生子组的猜牌正确率大于数学期望值(P<0.05),同卵双生子猜牌正确率大于异卵双生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双生子个体间可能有不通过5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和生活环境可能是该交流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尚不能确定遗传和环境对该现象的影响存在轻重之分。  相似文献   

2.
1989年,我国妇女双胞胎生育率是0.79%,其中一卵双生占26.83%,二卵双生占73.17%。双胞胎出生率最高的是山东省,为1.43%;最低的是西藏,只有0.42%。一卵双生率最高的是上海,达58.54%;最低的是山东,为0。上海、北京同性别双生儿中,主要是一卵双生,而山西同性别双生儿中主要是二卵双生。我国妇女在15~39岁年龄段中,33岁妇女双生率最大(1.33%),15岁双生率最小(0.3%)。一卵双生和二卵双生既与遗传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因此,一卵双生和二卵双生可能属于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环境和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hritis,RA)发病中的相对重要性。设计,将丹麦双胞胎登记和出院登记记录相结合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同时用丹麦全国性死亡登记来评介本研究的完整性。背景:以两组人群为基础的全国双胞胎队列研究。参加:本研究共向37338例双胞胎发送了有关风湿性疾病的问卷,对本人自报患有RA的患进行了临床检查并从医院的病记录中到证实。主要的测定结果: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与先证RA的共患率。结果:问卷回应率为84.7%,经证实有13例同卵双生和36例异卵双生患有RA,在同卵双生对中无共患RA,在异卵双生对中共患RA的有2对,以捕获-再捕获方法确认的可能性为78.3%,与先证共患率在同卵双生中为0(95%可信区间为0-24.7),在异卵双生为8.8(1.9-23.7)。结论:基因在RA发病中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妇女生育双胞胎状况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我国妇女双胞胎生育率是0.79%,其中一卵双生占26.83%,二卵双生占73.17%。双胞胎出生率最高的是山东省,为1.43%;最低的西藏,只有0.42%。一卵双生率最高的是上海,达58.54%;最低的是山东,为0。上海、北京同性别双生儿中,主要是一卵双生,而山西同性别双生儿中主要是二卵双生。我国妇女在15 ̄39岁年龄段中,33岁妇女双生率最大(1.33%),15岁双生率最小(0.3%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研究137对双生儿的肤纹,发现双生儿肤纹参数与非双生儿肤纹参数有一定的差异,而同卵双生的肤纹较异卵双生更具有相似性,但同卵双生又有不完全一致性,可能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芜湖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58 887名学生的普查,发现198对双生子,双生子发生率为3.4‰,其中同卵双生占60.77%,异卵双生占39.23%。本文就双生子的胎次和父母育龄的分布;双生子的智力、体征;双生与遗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低度近视眼与遗传的关系。方法对51对双生子进行扩瞳视网膜检影验光,视力不良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底检查,统计中低度近视眼的发病情况,并分别计算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及遗传率。结果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分别为77.27%,31.03%;中低度近视眼的遗传率为67.04%。结论遗传因素对中低度近视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并且其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8.
报告47对同卵双生(MZ)和34对异卵双生(DZ)皮纹样本分析。MZ之间的皮纹学特性(TFRC,tPD,atd角度和指端图形),均有高度相似性,而DZ之间较少相同。MZ之间TFRC的差异少于20者占91.49%,而DZ之间只有35.29%。十指端同指指纹图形相同出现的频率亦有差别,ME之间都大于5,DZ之间均小于5,这些可作双生子卵性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遗传因素强烈影响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但其原因仍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显示骨质与维他命D受器(receptor)基因有关系。 澳洲的研究小组在70对同卵双生及55对异卵双生者,探讨骨质密度与维他命D受器基因的allele(对偶基因)间之关系。不管是同卵双生,或异卵双生者,只要有相同的alleles,就有显著相似的骨密度,甚至比异卵双生儿有不同alleles者之间骨密度的相似性还强。 这个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311位不相关之妇女,他们发现在调整其他因子后,维他命D受器基因的alleles是骨密度的强烈预测指标。其影响的程度与停经后动情素缺乏相似,而后者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  相似文献   

10.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刺激性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皮肤刺激性、阴道黏膜刺激性和产生皮肤变态反应的可能性及其强度.方法 参照相关技术规范中的皮肤刺激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进行.结果 皮肤刺激试验受试皮肤的最高皮肤刺激指数为0;阴道黏膜刺激试验染毒组和对照组的阴道黏膜未见明显白细胞浸润、充血和水肿,阴道黏膜刺激指数为0.25;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组动物皮肤未见红斑与水肿,各时间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零.结论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兔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对大鼠、兔一次阴道黏膜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致敏强度为未见皮肤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白速消皮肤黏膜消毒液的皮肤刺激性、阴道粘膜刺激性和产生皮肤变态反应的可能性及其强度。方法依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皮肤刺激试验、阴道粘膜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进行。结果一次皮肤刺激试验受试皮肤的最高皮肤刺激指数为0.3;阴道粘膜刺激试验染毒组和对照组的阴道粘膜未见明显白细胞浸润、充血和水肿,阴道粘膜刺激指数为1.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组动物皮肤未见红斑与水肿,各时间段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零。结论白速消皮肤黏膜消毒液对家兔一次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对家兔一次阴道粘膜刺激强度为极轻刺激性,致敏强度为未见皮肤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2.
局部麻醉是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关于维金斯基的麻醉理论“间生态”学说过去曾有肯定的评价,近年来在苏联它仍是关于抑制和麻醉的重要理论。本工作通过实验研究对该学说进行再评价,实验结果如下:1.应用感应电刺激不麻醉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由于感应圈高频振荡的抑制作用,也能产生类似“间生态”的现象。①单个感应电震的通电和断电刺激效应随刺激强度增加而不同:弱刺激时断电刺激效应大于通电;中等强度时通电等于断电;强刺激时断电小于通电。如在原电路中并联200μF 以上的电容器以降低其频率,则断电均大于通电。②应用不同强度强直感应电刺激神经时,虽不麻醉也能出现正常、均等和反常肌肉收缩现象。③强感应电刺激对神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有扩布现象。2.用0.5%可卡因局麻神经,当改变感应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时,肌肉收缩的型式可随之任意改变。3.用方波电刺激以2%普鲁卡因局麻的神经,通过麻醉区的神经动作电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但不出现“间生态”现象。应用单一强度的方波连续刺激神经,局麻后动作电位均匀地下降,无波动现象。应用弱、中、强序列的方波刺激神经,动作电位均成比例下降,无均等或反常现象。上述结果提示:维金斯基的“间生态”现象乃是用感应电刺激时由于高频抑制和刺激强度不同所引起的人为现象,而不是神经在麻醉过程中所特有的时相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异种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Murray首次施行同卵双生姐妹间的肾移植获得成功 ;1959年Murray和Hamburger各自为异卵双生同胞间施行肾移植 ,受者接受全身照射使移植肾获得长期存活 ;196 2年Murray施行首例尸体肾移植 ,受者服用硫唑嘌呤获得长期存活。自此 ,现代器官移植时期正式开始。随着外科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组织器官低温保存技术的进步及免疫抑制药物 (特别是环孢素 )控制排斥反应的成功 ,临床同种异体移植飞速发展 ,移植种类逐步扩大到心、肝、脾、肺、小肠、骨髓、骨、关节及胰岛细胞等几乎所有重要脏器和组织 ,移植对象也…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正交试验为模型,对影响中潜伏期反应(MLR)测试的多种条件及参数进行研究,优选出良好的MLR测试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试MLR的正常值。结果表明:短声和不同频率的短音均可作为MLR的刺激声。滤波是影响MLR测试的极显著因素(P<0.01),以滤波通带下限30Hz、上限50Hz或100Hz为最佳。刺激声重复率可选择11次/s。刺激声极性对MLR无显著影响。MLR的反应阈值均为10dBnHL,波Po、Na和Pa的潜伏期分别约为10、20和30ms,且较稳定。由于MLR的振幅波动较大,因此应与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低度近视眼与遗传的关系。方法 对51对双生子进行扩瞳视网膜检影验光,视力不良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底检查,统计中低度近视眼的发病情况,并分别计算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及遗传率。结果 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分别为77.27%,31.03%;中低度近视眼的遗传率为67.04%。结论 遗传因素对中低度近视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并且其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遗传因素对青少年双生子精神健康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教委学校募集11岁以上的共同生活的青少年双生子.签写知情同意书后利用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Development and Well-Bing Assessment,DAWBA)对双生子父母及11岁以上的双生子进行双生子精神健康发育状况的凋查,并重点分析11岁以上双生子自评版的DAWBA.通过采集双生子的颊黏膜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结果 DAWBA的情绪、行为症状及其症状产生的影响,计算机诊断的结果中显示情绪障碍中的分离性焦虑[同卵双生组相关系数r=0.200,P=0.28;异卵双生组(DZ)r=0.198,P=0.447].特殊恐怖症状(r MZ=0.440,P=0.013;r DZ=0.419,P=0.094)、特殊恐怖症状影响(r MZ=0.418,P=0.019;r DZ=0.262,P=0.310)、社交恐怖症状(r MZ=0.296,P=0.106;r DZ=-0.119,P=0.648)、抑郁症状(rMZ=0.556,P=0.001;r DZ=-0.254,P=0.325)及对立违抗/品行障碍(r MZ=0.503,P=0.014;r DZ=-0.270,P=0.295)及进食症状(r MZ=0.764,P=0.046;r DZ:-0.091,P=0.728),结果显示同卵双生组双生子相关系数大于异卵双生组.结论 影响青少年精神健康发育的因素中,遗传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生子的研究是估价影响龋齿发生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市儿童,共280对同性别的双生子,年龄8~18岁。186对为同卵双生,其中包括77对男性和109对女性。94对为异卵双生,其中包  相似文献   

18.
陈健  伏春梅  兰宁 《河北医学》2002,8(4):382-384
Alzheimer病 (AD)是老年性痴呆的最重要类型。据北京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 ,老人痴呆及AD的患病率 ,类似于西方白人 ,提示中国不是AD的低危地区[1] 。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的大脑变性疾病 ,它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的生理生化环境改变有着密切关系。近年国内外学者对AD的研究取得了极有价值的进展。1 Alzheimer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AD患者一级亲属中发生AD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 ,2 5 %~ 4 0 %的AD患者有家族史 ,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同卵双生较异卵双生的患病率要多出几倍。某些早期发病AD患者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外环境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的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的差异,以便明确自然积水对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的影响,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5—10月期间每月中旬在上海市静安区各街道(镇)居民区外环境中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相同区域内的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不同监测环境中两监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不同月份中,诱蚊诱卵器指数最高为8月6.86,其次为7月6.74;布雷图指数最高为8月16.24,其次为7月14.56。两监测方法在时间趋势上高度相关(r=0.965,P<0.05),诱蚊诱卵器指数各月均低于布雷图指数,指数月间分布趋于平缓。诱蚊诱卵器指数老旧公房为5.73,商品房为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30,P<0.05);布雷图指数老旧公房为13.58,商品房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3,P<0.05)。老旧公房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均高于商品房,老旧公房的布雷图指数为13.58,高于同一地区的诱蚊诱卵器指数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8,P<0.05)。两类型居民区积水构成相近,两类型居民区最多的积水种类依次为盆景、水生植物、闲置容器和储水容器,数量上老旧公房自然积水平均66.43处/居民区,商品房平均49.27处/居民区,随自然积水数量增加,布雷图指数上升。结论 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有较高的一致性,诱蚊诱卵器指数相较于布雷图指数更趋于平缓,不同类型居民区中环境积水数是影响诱蚊诱卵器指数的主要因素,在自然积水较多的环境中,布雷图指数法相较于诱蚊诱卵器指数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1、2010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2001年选择了7个区县21个调查点,2010年选择了38个区县152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不少于500名。采用的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周岁儿童蛲虫卵。采用SAS9.1.3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共调查10 572名,2010年共调查77 891名。2次调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及总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7个区县中,6个感染率呈下降明显,1个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3~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大于60岁年龄组最低,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14.65,P<0.01);而2010年以10~1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低,大于60岁年龄组最高,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1.90,P<0.01)。2次调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以文盲最高,大专及以上最低;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趋势2001=5.87,χ2趋势2010=10.54,P<0.01)。2001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前3位分别是学龄前儿童(43.03%)、学生(39.16%)、农民(30.98%),2010年前3位分别是农民(16.83%)、学生(11.63%)、学龄前儿童(11.38%)。2次调查的虫种构成比存在差异(χ2pearson=1 137.58,P<0.01),同时感染虫种数量有下降趋势(χ2CMH=1 112.88,P<0.01)。结论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呈下降趋势,农民、老年人、文化程度低人群感染严重,应作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