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彦华 《中国医药》2008,3(12):811-8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接近心房人口处的导管。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780例肿瘤患者使用PICC,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生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90-1792
目的:探讨两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100例分为A、B两组,A组65例,B组35例。A组采用德国贝朗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B组采用美国ARROW公司的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观察两组导管置管及使用情况。结果:两种导管置管过程中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术中渗血量、疼痛、操作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程中在使用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炎、肢体肿胀、导管堵塞、感染、导管脱出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肿瘤患者常规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根据患者疗程、血管条件、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PICC导管,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即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房的正上方。PICC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PI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隧道式PICC是一种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置管方法,本文将对隧道式PICC的穿刺静脉、导管出口位置、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克莉 《江苏医药》2006,32(5):495-49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成熟、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近年来在国内逐渐推广和普及。本中心自2001年开始应用PICC,至今已置管600余例。大量文献报道PICC均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但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以下问题,如:肘部血管条件差限制了PICC的应用;因操作者穿刺失败或操作中出现送管困难以至PICC不能置入。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作者尝试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6.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早在1992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定位下首次成功完成,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与普通静脉穿刺术相比,PICC可以保护肢体浅表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方法;方法将323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采用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临床应用;结果置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3~54天;结论PICC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感染发生率低,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救治通路。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简称PICC置管术,是目前护理开展的创新技术,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益处,也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与痛苦。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术经常用于昏迷、癌症、化疗的病人。PICC既作为非肠道营养补给,又作为输液和药物治疗的通道,极大方便外周静脉条件差的病人。随着我院PICC的开展使用,也逐渐受到社区病人的青睐。自我院2002年创办家庭服务中心以来,共在院外护理过19例PICC病人,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吉林省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干部病房用此项技术,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及化疗等治疗提供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分为通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在结直肠癌患者持续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实验组采用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置管有无药物外渗、导管内回血、管道堵塞、部分脱出、血栓形成、生活不便感、静脉炎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药物外渗、导管回血和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阻塞、导管脱出、不便感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与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景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1-1962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颅脑损伤患者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4%.结论: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经腋静脉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97例VLBWI,其中65例经贵要静脉、32例经腋静脉留置PICC。置管时观察患儿心率、呼吸情况。观察并记录PICC导管穿刺的难易程度、是否一次成功,记录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异位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对两种穿刺途径的PICC置管效果进行对照和统计分析。结果:留置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两组穿刺时的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LBWI经腋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难易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经贵要静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时,选择腋静脉留置PI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H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2004年4月起我科对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袁菲  吕琪  郭宏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4):305-306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PN)的病人。我们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共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接受PICC术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8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41例,发生率为11.5%,其中静脉炎9例(2.5%),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1.7%),导管脱出6例(1.7%),导管堵塞13例(3.6%),穿刺点渗血7例(2.0%),经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均顺利恢复。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操作技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9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实验组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的新生儿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中新生儿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中新生儿的护理,实验组中新生儿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新生儿的置管部位局部静脉红肿消散速率为(22.3±4.7)min,明显快于对照组的消散速率(30.4±5.2)min,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77,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1,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来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护理,能够加快新生儿的身体恢复速率,同时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特别适用于需化疗和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恶性肿瘤患者。近年来,我们对201例PICC置管穿刺困难患者进行大胆尝试,结果置管成功率高,现分析置管困难原因,并总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吴志娟  徐文藻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96-3197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中长期(5d至1年)静脉输液的患者。但PICC置管在长期留置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首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及置管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需经中心静脉导管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40例随机分为传统操作组(保持头偏向手术侧体位)270例和超声阻断组(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入口处)270例。观察2组患者在首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及置管操作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超声阻断组较传统操作组明显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异位率并且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可提高 PICC 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异位率并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