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张颖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84-984
2001年5月—2002年5月,对甲酰四氢叶酸(CF)、氟尿嘧啶(5-FU)治疗失败后复治的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加用奥沙利铂联用方案治疗,对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为提高晚期胃癌化疗效果,临床不断探求新的治疗方案。1996年1月2日~2001年12月30日.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采用5-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钙(CF)、表阿霉素(E-ADM)、顺铂(DDP)和优福定片(UFT)、醛氢叶酸钙片(CF)、表阿霉素(E-ADM)、顺铂(DDP)共治疗晚期胃癌66例,将2个方案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方案(简称DCF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40mg/m^2,静脉滴入1h,d1、d8、d15;DDP20mg/m^2,静脉滴入,d1~d5;5-FU750mg/m^2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d1~d^5;28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倒,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8.18%(15/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38.46%(10/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67%。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和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水平,我们采用长春瑞滨(盖诺,NVB)与顺铂(DDP)联合治疗45例中晚期鼻咽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DP CF 5-FU及HCPT CF 5-FU两种方案分别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方法:DDP组27例患者,DDP40mg,静脉滴入,d1~d3;CF300mg,静脉滴入,d1~d5;5-FU 0.5,静脉滴入,d1~d5。HCFF组30例患者,HCFF10mg,静脉推注,d1~d10;CF及5-FU方法同DDP组。两种方案均21d为1个周期,连续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DDP组有效率37%,HCPT组有效率40%。毒副反应为DDP组恶心、呕吐及肾功能损害较HCPT组的严重,其余毒副反应两组相近。DDP组与HCPT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DDP组与HCPT组临乐疗效相当,但HCPT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好,更适用于一些体质较差、术后恢复及年老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王焱旻  廉吉虎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2):1327-1328
为观察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白介素-2(IL-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CPT组55例,每次用HCPT 20mg+生理盐水40mL;HCPT+IL-2组66例,每次用HCPT20mg+IL-21000U+生理盐水40mL。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8次,之后每2周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个月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2个月灌注1次至2年。在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对可疑病变,取活组织检查。结果示,随访2年,HCPT组复发率为25.5%(14/55);HcPT+IL-2组复发率为7.6%(5/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O.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CPT+IL-2较单独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5-FU/CF治疗24例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L-OHP130mg/(m2.d1)联合5-FU500mg/(m2.d1~d4)/CF200mg/(m2.d1~d4)方案治疗24例转移性大肠癌,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受治者有效率为45.8%。主要不良反应为末梢神经炎和轻度骨髓抑制。Ⅲ度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的下降和腹泻。结论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奥沙利铂对大鼠后根神经节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奥沙利铂(草酸铂)应用期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其对周围神经系统毒性的靶器官后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的神经元形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光镜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DRG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时的形态改变以及DRG内NGF的表达,并以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DRG内NGF表达下调与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均在用药后24~48小时最为显著,5周后基本恢复,且均表现为药物剂量依赖性。结论草酸铂应用期间,DRG内NGF表达下调具有药物剂量依赖性及可恢复性的特点,且与DRG内感觉神经元核仁的形态改变呈正相关(r^2=0.9929,P(0.0001),提示NGF表达的变化与草酸铂的周围神经系统毒性有关,为外源性NGF可能缓解其周围神经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瑞吉与美施康定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O对癌痛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制定了“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吗啡类与阿片类药物在中重度癌痛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药物选用原则上,药物的治疗费用问题是影响临床治疗决策和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对这两类药物的常用药品多瑞吉贴剂和美施康定控释片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进行分析,通过成本-效果比分析法进行比较,以寻找一种在疗效近似,而费用较低,不良反应又较小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Ⅰ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宜利治合并化疗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6月1日~2003年2月17日.我科使用宜利治治疗70例晚期肿瘤患者.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长春瑞滨(盖诺,NVB)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类特异性抗癌药。我们采用NVB联合顺铂(DDP)的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5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NP(长春瑞滨 顺铂)与GP(吉西他滨 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78例不能手术的Ⅲ~Ⅳ期NSCLC患者分别接受NP或GP方案化疗2~3个周期。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47.50%(19/40)和47.37%(1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991。不良反应两组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发热。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NP组发生率为32.04%(33/103),GP组发生率为49.06%(52/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6,P=0.043;中性粒细胞减少,NP组发生率为2.91%(3/103),GP组发生率为16.04%(17/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3,P=0.005;血小板减少,NP组发生率为15.53%(16/103),GP组发生率为3.77%(4/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9,P=0.004。消化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NP组发生率为57.28%(59/103),GP组发生率为60.38%(64/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4,P=0.585。发热的发生率位居第3位,NP组发生率为26.21%(27/103),GP组发生率为22.64%(24/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1,P=0.548。结论:NP、G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相似,毒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约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致手术不能根治.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对晚期卵巢上皮癌如何辅以有效化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我院自2000年4月以来,以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共53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的治疗方案(简称DP方案)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35mg/m^2,静脉滴入1h,d1、d8;DDP75mg/m^2,静脉滴入,d1。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3.64%(14/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42.31%(11/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1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和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紫杉醇(Taxol)联合DDP(简称TP组)及DDP联合5-FU(简称PF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顺铂,硫代硫酸钠双途径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120例由组织学或/和细胞学诊断的恶性胸腔积液,经胸腔内灌注顺铂(DDP)500~1000mg,静脉滴注硫代硫酸钠(STS)(第1天16~32g,第2~3天8~16g)解救,即“双途径化疗”(TRC),共计168个疗程。每位患者经1~4个疗程治疗,其中胸水及肺内癌灶同时消失(特效)6例,占5%;胸水完全消失(显效)83例,占69.2%;胸水消退过半在1个月内无须再次抽胸水(有效)19例,占15.8%;在1个月内须再次抽胸水(无效)12例,占10%;总有效率90.0%,(108/120)。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Ⅲ度32例,Ⅳ度14例,占38.3%;肾毒反应Ⅲ度6例,Ⅳ度2例,占6.7%;骨髓反应Ⅲ度8例,Ⅳ度4例,占10%,其中2例死亡,余者经过治疗2~3周内恢复。缓解期1~32个月,平均6.4个月。存活超过6个月者74例,占61.7%。与其它胸水治疗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较突出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吡柔比星 (piravubicin,THP)是一种半合成的抗肿瘤抗生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疗效 [1 ]。我科于 1999年 8月 - 2 0 0 2年 8月 ,采用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 2 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 2 8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6岁~ 6 0岁 ,平均年龄 5 2岁 ,均为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有脑转移或大量恶性胸腔积液者不予入组 ;KPS评分在 70分以上 ,预计生存期3月以上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11例 ,单纯癌 4例 ,髓样癌 7例 ,腺癌 6例 ;疗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