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足底恶性黑色素瘤以往多行手术切除或截肢,并辅以化疗,其弊端是复发率和转移率高。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对1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扩大切除、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术前术后辅以白介素-2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4年3月本科收治9例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均采用手术扩大切除病灶;术中常规冰冻切片监测手术切缘,病灶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游离皮片移植2例,邻近任意皮瓣6例,游离皮瓣1例,术后常规辅以免疫治疗。结果 9例皮片及皮瓣均成活,伤口Ⅰ期愈合。局部形态较好,术区平整,瘢痕不明显。9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7年,死亡2例,其中1例因其他疾病术后2年死亡;其余病例外形良好,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疗效肯定,皮瓣修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局部外形,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是保证肿瘤根治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足跟与足跖部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适宜方式。方法 对 1 994年以来收治的 1 2例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病灶彻底切除后 ,7例患者采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 ,5例患者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对其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皮瓣修复组获得随访的 6例患者均存活 ,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局部无复发 ;皮片修复组 4例患者获得随访 ,其中 2例死亡 ,1例局部复发 ,1例发生全身转移 ,另外 2例存活 ,术区外形和功能尚满意。结论 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彻底切除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其中切除深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均明确诊断,根据肿瘤厚度扩大切除切缘1~1.3cm,治疗组23例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缺损,随机抽取同期45例采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者作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随访48.6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相仿,治疗组足底内侧皮瓣除1例坏死外,其余22例全部成活,且皮瓣均感觉灵敏,能正常穿鞋、行走,足跟外形满意,足及足趾活动良好,无溃疡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足跟部形态、功能修复具有显著优势。[结论]在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是可行的、有效的、理想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长期存活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罕见,其预后极差,罕见有长期存活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经综合治疗获得长期存活的桥小脑角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起病初始年龄47岁,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磁共振显示有侧桥小脑角肿瘤。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处病灶色黑,次全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颅外未见原发病灶。术后行四个疗程化疗。3个月后MRI示肿瘤复发,行第二次手术并全切肿瘤。术后予肿瘤疫苗、干扰素、白介素和榄香烯等辅助性治疗。进行了5年的影像学追踪,KPS 100分,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青少年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1年2月~2003年9月间,收治13例青少年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病灶彻底切除、皮瓣转移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辅以放射、化学或免疫等方法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鳞状细胞癌6例、基底细胞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和血管内皮肉瘤1例,是本组病例的主要类型,术后随访2~8年,随访12例,失访1例。局部复发与淋巴结转移3例,截肢(指)2例,死亡2例,其余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彻底切除病灶是皮肤肿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皮瓣、皮片修复有助于术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放射、化学和免疫等辅助治疗是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髂前上棘至髂棘之间骨膜尚完整,骨质外观呈褐色及灰白色,极脆,触之出血。诊断骨肿瘤,予左髂骨部分切除并用聚甲基丙烯酸甲基(骨水泥)作髂骨成形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髂骨恶性黑色素瘤。给予氮烯咪胺、长春新硷、顺铂化疗及干扰素治疗,共3个疗程,随访2年现仍生存。左侧髂骨恶性黑色素瘤1例@邓世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兰世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相似文献   

8.
皮肤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均有升高趋势,其治疗包括手术、生物、化学、放射以及内分泌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切除后部分原发灶的缺损需要修复与重建。高剂量的干拢素(IFN)α-2b是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辅助性生物治疗手段。对于转移性病灶,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单药氮烯脒胺治疗仍是标准方案。放射治疗在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及转移性病灶的治疗中均有一定意义;而现尚无证据支持内分泌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皮肤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均有升高趋势,其治疗包括手术、生物、化学、放射以及内分泌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切除后部分原发灶的缺损需要修复与重建。高剂量的干拢素(IFN)α-2b是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辅助性生物治疗手段。对于转移性病灶,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单药氮烯脒胺治疗仍是标准方案。放射治疗在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及转移性病灶的治疗中均有一定意义;而现尚无证据支持内分泌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化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治疗早期恶性黑色素瘤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可减少复发;对播散型黑色素瘤,化疗则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单用、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及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8月-2010年12月,对收治的34例皮肤MM患者按照无瘤技术在一定深度与广度完整切除肿瘤病灶,根据创面部位、大小、深度,遵照“宁近勿远,宁简勿繁”的原则,分别选择皮瓣或皮片修复创面;术后按照“扶正驱邪”理论,选择免疫治疗做为辅助治疗,并按期随访。结果14例采用18个皮瓣修复,皮瓣均100%成活,术区外形与功能良好;13例于术后7~132月得到随访,9例存活,4例死亡;存活者中最长1例已无瘤健康存活11年。18例皮片修复者中,7例皮片存活率为95%左右,经换药愈合;其余11例皮片成活率均为100%,术区外形与功能均良好;15例术后12~120月随访结果显示,9例存活,6例死亡。2例分别行掌指/跖趾关节离断术者,伤口一期愈合,现分别为手术后15月与24月,全身情况良好,局部无任何复发迹象。结论手术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的探讨陈俊强,林祥松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鼻腔恶黑)长期以来被认为时常规分割放疗抗拒,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恶性度高,术后易复发而影响远期生存率。本文分析单纯手术、单纯放疗及手术加放疗的不同治疗情况,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足底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两种修复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31例足底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4例,女17例。临床分期:I期2例,Ⅱ期9例,Ⅲ期20例。手术均行距肿瘤边缘2cm的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足底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以两种方式修复,A组(11例):直接从同侧腹股沟切口取全厚皮片修复或皮瓣修复+取同侧腹股沟全厚皮片修复供皮瓣区。 B组(20例):直接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或皮瓣修复+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修复供皮瓣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腹股沟伤口并发症及足底局部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足底缺损区植皮或皮瓣完全成活,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两种方法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腹股沟伤口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从同侧大腿取中厚皮片修复相比,从腹股沟切口直接取全厚皮片修复减少手术伤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规范化治疗及姑息性治疗对预后的区别。方法 1994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56例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加化疗组(化疗药物:卡氮芥、长春新碱、氮西咪胺、顺铂),手术加化疗加免疫治疗组(免疫制剂:大剂量白细胞介素Ⅱ、α-2b干扰素)三组,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恶性黑色素瘤总的5年生存率为48.21 %。单纯手术组、手术加化疗组、手术加化疗加免疫治疗组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 %、46.67 %及55.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斯隆-凯瑟琳癌症纪念中心(MSKCC)曾于1987年作了小规模试验,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给予疫苗注射,经6年-7年随诊,其复发率较未用疫苗者降低70%。基此,乃拟用大规模试验,美国(或许还包括加拿大)将有100多个研究单位参加,采用双盲法,以比较疫苗与干扰素α-2b(IntronA)的疗效。已知恶性黑色素瘤病变厚度在4mm以上者,术后约50%最终会复发;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更高达80%。因此,以此类患者作试验对象,目的在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病人经手术切除后,在56天内入组。疫苗组接受每周一次疫苗注射,共96周。对…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是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复发率高和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自1984年~1996年共收治4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45例恶性黑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45岁。病程7天~1年,平均6个月。本组头颈部皮肤恶黑11例(男6例,女5例),头颈部粘膜恶黑30例(男16例,女14例),腮腺、颌下腺各2例。其中头颈部皮肤恶黑伴有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头颈部粘膜恶黑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6例。 1.2 诊断 本组45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确诊均为恶性黑色素瘤,其中12例为无色素性黑色素瘤。 1.3 治疗 头颈部皮肤恶黑11例患者中,8例术前及术后均给予DTIC、CCNU、VCR、CTX或PDD方案化疗;术中对病灶采取扩大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免疫治疗;对于有颈部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予以行颈部清扫术或颌下三角清扫术。头颈部粘膜恶黑30例中,有18例于术前或术后以上述方法化疗。术中对病灶采取扩大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免疫治疗。腮腺及颌下腺各2例仅行病灶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7.
恶性黑色素瘤 (恶黑 )的复发和转移普遍认为是预后差的表现 ,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进行积极治疗的效果常令人怀疑。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此类病人的报道增多 ,其价值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这里我们报道一例反复发生肢体转移经手术治疗而获得长期生存者。病例报道患者男性 ,6 5岁 ,1986年 5月因左足恶性黑色素瘤行局部广切及皮瓣转移修复术 ,1周后行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ClarkIV ,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 (0 3)。术后连续 6年DTIC化疗无复发。 1992年 7月左大腿及小腿多处皮下结节 ,分别在局麻下完整切除 ,病理报告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点,无色素型黑色素瘤S-100蛋白均阳性。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且切缘阴性。术后加放疗6例,复发3例,复发灶与原发病灶同侧,复发时间在术后1年左右。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62%。2例生存期超过5年,均系手术加放疗者。结论:S-100蛋白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的重要标志物,术后放疗的患者生存期较长,手术切缘阴性并不提示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共收治的61例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主要采用手术、全身化疗及免疫治疗。根据分期不同,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截趾术、病变切除+植皮术、病变切除+皮瓣转位,其中32例行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肿瘤溃疡、厚度、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用Kaplan-Meier和Log-rank 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3例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获得随访,其中8例2年后失访。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4.5年。1年生存率为77.0%(47/61),3年生存率为58.5%(31/53),5年生存率为26.4%(14/53)。术后功能恢复,没有复发。27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1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率高,易远处转移。患者预后与肿瘤溃疡、厚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应以手术、化疗、免疫等综合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20.
α—2b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41例骨软组织肿瘤及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凯  姚智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2):864-869
1993年11月-1995年7月,以α-2b干扰素治疗骨,软组织实体瘤及转移癌41例,其中31例瘤内注射,10例肌肉或皮下注射。结果显示:1)α-2b干扰素对多种骨,软组织肿瘤及转移癌有较明显的局部,及区域疗效,尤以恶性黑色素瘤为佳。2)瘤内注射疗效显著且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