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肝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 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并评价其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 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irp-2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检测毒力,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从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9株阴沟肠杆菌均扩增出irp-2基因片段,其相对分子量与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株(O8型)的相应PCR片段一致,并具有较强的毒力.结论 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且为具有毒力的菌株,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鼠疫耶尔森菌HPI毒力岛核心区ybtE基因的同源性。方法PCR扩增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7-2ybtE基因的完整序列,克隆后测序。用ABIPRISM软件对该ybtE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鼠疫耶尔森菌HPI的ybtE基因以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的irp5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EAEC17-2与鼠疫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8.2%,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为98.2%;推导氨基酸序列,EAEC17-2与鼠疫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7.6%,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为97.8%。结论ybtE基因作为HPI的功能基因高度保守,EAEC中的HPI可能来源于YpsHPI。  相似文献   

5.
胡静  俞守义  阚飙  刘志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5,5(2):116-119,123
目的 构建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全岛缺失突变载体,为进一步构建HPI全岛缺失株打下基础。方法根据已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并克隆irp8结构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以irp5的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并将之克隆入同一载体,中间插入有卡那霉素(Km)基因(kan)、抗性标记。以自杀质粒pcvD442为载体.构建了含有irp8基因和Irp5部分序列的缺失突变载体pCO85。结果构建的突变载体经酶切及PCR鉴定克隆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致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全岛缺失突变载体,这个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靶序列构建的重组自杀质粒可应用于肠杆菌科及其他菌属HPI毒力岛全岛缺失株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并评价其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irp^-2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捡测毒力,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从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9株阴沟肠杆菌均扩增出irp^-2基因片段,其相对分子量与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株(08型)的相应PCR片段一致,并具有较强的毒力。结论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且为具有毒力的菌株,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段彪  郑勇  秦帅  段然  洪梅  艾志琼  肖萌  王鑫 《中国热带医学》2023,(2):136-138+156
目的 了解云南西部地区≤5岁腹泻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水平及病原学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0—2021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同时收集病例临床特征信息,标本冷增菌后利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平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物分型、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分析菌株病原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397份腹泻粪便标本,在3份标本中检出7株耶尔森菌,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76%(3/397)。3份耶尔森菌阳性标本中,第212号标本检出2株弗氏或中间型耶尔森菌,第24号和第226号标本中检出5株的耶尔森菌均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第24号标本检出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226号标本检出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rfbc+),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50%(2/397),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LAMP)检测鼠肠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基层现场检验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法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根据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设计4条环状引物,并应用LAMP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利用生化鉴定验证实验的准确性。结果 PCR法共检出10株菌具有ail毒力基因; LAMP技术检测出10株菌结果阳性;生化鉴定有11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10株为O∶3或O∶9血清(为致病株)。结论 LAMP技术可以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与PCR等传统方法检测结果高度吻合;此法可用于接受过培训的基层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及rbfc)检测。结果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鼩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致病岛(High Pathogenility Island,HPI)的irp1基因在ETEC菌株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利用小肠结肠耶尔森菌HPI的irp1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对ETEC菌株进行PCR(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果:94株ETEC菌中有10株呈现阳性。结论:HPI的irp1基因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与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之间存在着基因的水平转移,但其转移机制如何及转移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HPI毒力岛阳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存在情况。方法使用PER和杂交技术对152株HPI毒力岛阳性的大肠杆菌进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在152株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中,基本上未栓出常见的5类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但是部分菌株检出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PAI毒力岛基因yc73和prrA以及RTX毒力岛基因rtx615。结论这些大肠杆菌和已知的致泻性大肠杆菌有明显不同,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可能包括几个不同的群,可能存在其它的尚未发现的毒力因子,有必要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菌型分布及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菌型分布及毒力携带情况。方法采集佛山市十类食品362件中分离的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按GB4789.6-94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毒力测定采用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采用irp2和irpB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检测ES-IEC菌株毒力岛。结果 菌型分布在三类11个型别上,其中EPEC占41.17%(7/17),EIEC为35.29%(6/17)。ESIEC为23.53%(4/17);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七类食品中均有存在。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均为阳性;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均为阴性,其中4株ESIEC中1株携带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PI)。结论佛山市食品中污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普遍,对小鼠致病力与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无必然联系;有携带耶尔森氏菌HPI的ESIEC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收集西南战区部队和地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做细菌分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组成。对分离的部分生化反应符合大肠艾希菌,但血清学证明不属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菌株,做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检测,了解西南战区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大肠艾希菌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常规法分离,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系列(API-20E或GYZ-11e系统)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以及弧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系列(GYZ-9V系统)进行系统鉴定,PCR扩增法检测耶尔森菌HPI毒力岛。结果在1 352例腹泻病人中检出36个属种59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43.93%,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检出率为6.14%、肺炎克雷伯菌为5.62%、变形杆菌4.66%、志贺菌4.07%,EIEC 1.85%,检出36株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大肠艾希菌,检出率为2.66%。结论从1352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变形杆菌、志贺菌分别居第三、第四位。西南战区存在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的大肠艾希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丽江市鼠疫疫源地内家犬中携带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各2个乡镇,逐户采集犬肛拭子及血液标本。肛拭子经4 ℃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三种致病性耶尔森菌进行分离;对所分菌株再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型检测;对血液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467份肛拭子,分离到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及假结核耶尔森菌;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2株为O∶3血清型和非1A生物型,毒力基因齐全为致病株;另2株为1A生物型血清型未定,毒力基因阴性为非致病株;467份血液标本中26份为F1抗体阳性,其中1份阳性标本与1份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肛拭子来自同一只家犬。结论 丽江市家犬中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且有致病性菌株;此外,在一只家犬中,发现存在着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fact that diarrhae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major etiologic agent of childhood diarrhea which represent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Bangladesh to identify these organisms. To detect DEC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a total of 300 stool specimens were tested by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multiplex PCR wa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arget genes of "eae" for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stx" for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HEC), "ipaH" for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aspU", "CVD432" and "aggR" for enteroaggregative E. coli (EAEC) as well as "elt" and "est" for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Out of 300 stool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the DEC was detected in 18% (54/300) cases. The dominating strain was ETEC (13%, 39/300), followed by EAEC (5%, 15/300) and no EHEC, EIEC and EPEC could be detected. Both heat-stable toxin (ST) and heat-labile toxin (LT) genes of ETEC were detected in 66.68% (26/39) strains and only ST or LT as single gene was detected in 23.07% (9/39) or 10.25% (4/39) strains respectively. The multiplex PCR assay could be used as a rapid as well as efficient diagnostic tool for identification of DEC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