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Parks切口眼外肌调整缝线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Parks结膜切口(近穹隆部结膜切口)联合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37例,术后随访3~8个月.结果 (1)眼位:37例患者中11例术后未达到预期效果、眼位不正,欠矫2例,过矫9例,术后24h内表麻下采用调整缝线术进行眼位调整,11例均将眼位调整至预期效果.最终随访眼位结果:未调整者欠矫2例,分别欠矫-15Δ、-20Δ,过矫15Δ1例.调整眼位者欠矫3例,分别欠矫-12Δ、-15Δ、-25Δ.余31例正位.(2)结膜切口愈合情况:所有患者结膜切口均于术后5~8d完全愈合,睑裂部无明显瘢痕.(3)并发症:5例患者调整缝线结对应的结膜面局部结节状隆起水肿,给予0.1%氟美瞳眼水点眼后消退.未见切口感染、缝穿巩膜、肌肉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Parks结膜切口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术可于24h内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眼位不正者进行有效眼位调整,避免了角膜缘梯形结膜切口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邻近角巩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利用邻近角巩膜缘结膜瓣重建翼状胬肉术后角巩膜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00例翼状胬肉手术进行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局麻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切除后,切口两侧带有临近角巩膜缘组织的两个结膜瓣切开后缝合,重新恢复角结膜缘。角巩膜缘重建结果用印迹细胞学方法评价。结果:印迹细胞学方法证实角巩膜缘完全重建。随访6-24(平均14)mo,术后复发率为4%。两位手术者所做手术后复发率差异小(3%vs4%)。在复发的病例中发现,包括粘液细胞增生和鳞状化生的角巩膜缘解剖结构改变。结论:角巩膜缘邻近的结膜瓣移植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可以完全重建角巩膜缘,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初学斜视手术时,结膜切口和直肌处理方法对术后并发症及眼位矫正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斜视手术的切口方式、直肌处理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及眼位矫正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共同性斜视手术103例,采用传统梯形切口,直肌缝合于肌止端后巩膜处45例;穹窿结膜切口,直肌悬吊后徙术58例。两种手术方式最终术后斜视角<10△,欠矫和过矫者无明显差异(χ2=4.672,P>0.05)。传统切口及手术方式组2例行二次手术调整眼位。穹窿结膜切口术后瘢痕小,结膜愈合平整,眼部刺激症状轻。结论穹窿结膜切口愈合美观,可调节后徙缝线法方便对术后眼位的调整,避免二次手术,但操作比传统切口略有难度。  相似文献   

4.
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42例(49只眼)作为试验组,和试验组构成相近的文献报导的以角膜缘为基底可调整缝线小梁毁除术为对照组。试验组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月,观察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眼压、滤过泡、浅前房、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与对照组及有关文献报导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角膜切口轻度渗漏较多。结论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与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一样有效、安全,但操作更简便、省时。对大于50岁的各型原发性青光眼是适用的。为防止角结膜缘切口渗漏,第一针可调整缝线的拆除时间和眼球指压按摩时间最好在术后6天以后。  相似文献   

5.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眼内组织反应与并发症。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调整缝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第一天前房形成良好74只眼,术后巩膜瓣缝线松解时间5-30天,平均11天,缝线松解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60例患者术后随访眼压3-18mmHg,平均(9.1±2.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呈现血管少、弥散而微隆起的功能性结膜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小梁切除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眼外肌手术后肥大性结膜瘢痕是斜视手术的并发症之一[1 ] 。我们自 1 991年以来对 41例斜视术后出现明显结膜瘢痕的病人应用了 5 氟脲嘧啶 ( 5 FU)联合康宁克通 A局部注射治疗 ,均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治疗对象 :本组病例男 1 8例 ,女 2 3例 ;年龄 7~ 3 4岁 ;右眼 1 9例 ,左眼 2 2例 ;2 5例发生于外直肌缩短术后 ,1 6例发生于内直肌缩短术后 ;结膜切口 :外直肌手术切口于角膜缘颞侧 7mm ,内直肌为鼻侧角膜缘梯形切口 ;手术缝线 :肌肉缝线用 5 0涤纶线 ,结膜缝线用 9 0尼龙线。临床表现为斜视矫正术后缩短肌肌止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方法固定眼球,暴露手术野协助完成眼科手术163例181眼,包括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6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48例5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0例10眼,结膜瓣遮盖手术8例8眼,玻璃体腔注气术3例3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手术2例2眼,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6例6眼。用直尺测量12∶00位角巩膜缘至上睑缘的距离(mm)。结果:应用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协助完成眼科手术163例181眼,操作效果满意者160例178眼,占98.3%。不满意者3例3眼,占1.7%,暴露不满意者为青光眼伴小睑裂患者行外眦开大术后达到满意效果,无1例发生并发症。测量12∶00位角巩膜缘至上睑缘的距离为9.5±3.5mm。结论: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在固定眼球和暴露手术野方面能够顺利协助完成眼科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效果满意,可以代替上直肌牵引缝线,值得临床眼科医生在手术操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内眼手术切口中,在完成上直肌固定缝线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后,再在所做结膜瓣的基底部,穿过一条缝线,带上浅层角巩膜组织,以作为增强固定眼球和牵引之用,这样,这条缝线和上直肌固定缝线形成一个作用力相反、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矫正散光的手术方法分为:散光矫正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和联合手术。散光矫正术又包括热烙术、角膜切除术、角巩膜切口、选择性角膜缘缝线调整术和角膜非穿透性切口等。本对上述各种手术的进展、方法、效果以及散光的预防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矫正散光的手术方法分为:散光矫正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和联合手术。散光矫正术又包括热烙术、角膜切除术、角巩膜切口、选择性角膜缘缝线调整术和角膜非穿透性切口等。本文对上述各种手术的进展、方法、效果以及散光的预防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手术切口及缝线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手术切口及缝线的改进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二医院眼科李金生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角巩缘切口作1-1.5mm的巩膜瓣及切口内缝线打结的方法,共作20例24只眼白内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沿上方角膜缘(3~9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青光眼171例220眼,根据结膜瓣切口不同及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采用传统的角巩缘切口33例44眼,B组采用角巩缘后界1mm结膜切口76例94眼,C组采用B组结膜切口基础上连续缝合结膜瓣62例82眼,随访1a。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结膜切口有无渗漏,并进行组间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术后切口漏水、浅前房发生A组>B组>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94.5%,术后眼压控制和滤过泡形态无明显区别。

结论: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制作结膜瓣,同时采用结膜切口连续缝合,愈合快,发生结膜切口漏水明显减少,显著能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儿童斜视早期手术矫正以及各种复杂儿童斜视一次性手术矫正理念的引入,儿童斜视手术采用调整缝线技术已经被大家所重视,自1986年始我们一直在使用眼外肌调整缝线技术,调整缝线手术提高了儿童斜视矫正术后正位率[1 2],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传统调整缝线技术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技术问题[1 2],其中包括调整缝线的巩膜隧道如何预留;如何解决调整缝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所造成次日调整缝线操作困难;调整缝线手术切口的位置;调整缝线区域巩膜裸露的外观问题;采用何种品质的调整缝线;以及手术后欠矫经过调整后形成双侧眼肌运动的不协调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斜视2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5月至1996年2月采用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斜视259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259例斜视中,男165例,女94例,年龄45~45岁;共同性外斜视93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48例,共同性内斜视121例,先天性麻痹性斜视25例,DVD13例,眼球后退综合征7例。2手术方法(1)1%的卡因表面麻醉及局部结膜下麻醉,做梯形结膜瓣,剪开肌间膜及节制韧带。(2)将需后徙的直肌自肌止端后1mm处用3-0白丝线做双套环缝线,线前剪断肌肉,将肌肉两端缝线分别通过肌止端中心呈八字形向角膜缘方向穿出,形成两个板层巩膜隧道,入针处相距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切口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7-08/2008-04对30例30眼经术前仔细检查确定适合行单纯巩膜外垫压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先根据术前检查的裂孔位置,经结膜缝线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再行结膜外裂孔定位,根据裂孔位置行结膜切口,根据裂孔的形态、大小及方向,平行或垂直于角膜缘剪开该处球结膜及筋膜,充分暴露裂孔相对应的巩膜,再次巩膜外裂孔定位、标记,巩膜缝线硅海绵外加压块,检查眼底确保正确的孔嵴关系,连续缝合球结膜。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手术后随访2~8mo。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结膜切口缝合后均呈直线状,长约1.0~1.8cm,切口最前端距离角膜缘0.8~1.4cm。手术后随访2~8mo,所有患者均未见发生垫压带暴露的情况。视网膜完全复位27眼,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经二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复发,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而均获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23眼,不变5眼,下降2眼。结论:改良结膜切口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不仅符合最小量手术原则,而且初步体现了尽量避免损伤角膜缘干细胞的切口设计思想,手术创伤小,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与以往常规结膜切口手术相同,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80只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三角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 mm Hg时,拆除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 d,可调整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介绍三种小梁切除术的改良术式。一为小梁切除联合透热凝固;二为小梁切除联合插入小块巩膜;三为小梁切除联合自体结膜下组织植入术,经临床实践证明以第三种术式即小梁切除联合自体结膜下组织植入术疗效最好。兹简介其手术方法如下: 手术开始与通常的小梁切除术相同,然后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Π”形巩膜瓣,以2mm环钻切去巩膜静脉窦和小梁,作周边虹膜切除,把长7~9mm,宽4~5mm舌状结膜下组织置于巩膜瓣下,固定之,固定缝线穿经巩膜瓣游离缘、自体结膜下组织和巩膜切口后缘。连续缝合球结膜。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一种新的白内障摘出术切口和闭合方法。距角膜缘约6mm之结膜瓣和球筋膜瓣下,作一薄的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其宽度从角膜缘后3~4mm到清亮的角膜内2~3mm,其长度从3点~6点钟。在此瓣下的角膜缘处作6个等距放射形标记,然后作角膜全层切开,虹膜周边切除,在放射形标记处以10-0尼龙线作连续缝合,将缝线松开,待用晶体囊镊摘出白内障后再把线收紧封闭切口,将巩膜瓣复位,覆盖于切口和缝线之上,勿需缝合,结膜和球筋膜作间断缝合。用新法于53例病人53眼,此53例病人的另眼白内障已用传统的方法摘出做为对照组。术后8小时即检查手术眼,以后每天检查,术后次日除  相似文献   

19.
角巩膜缘对眼内手术切口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不掌握角巩膜缘宽度以及它与前房、房角的关系切口是盲目的。在这很小的部位仅零点几毫米之差就会造成手术失败。我国有关角巩膜缘宽度的报告较少,因此我们统计了109眼角巩膜缘表面宽度,并做了3例(4眼)尸检角巩膜缘内部组织解剖测量,现报导于下,以供临床参考。材料和方法109眼基本为40岁以上的老年白内障及各型青光眼病人,男性42眼,女性67眼。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角巩膜缘不清者未做测量。当剪开球结膜、分离好结膜辦后露出兰灰色角巩膜缘时,用圆规及钢尺进行测量,以结膜反折缘为前缘,以兰灰角巩膜消失处为后缘测其宽度,然后再测11点、1点处两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少儿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改良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切口设计在下穹隆结膜皱襞交界处,结膜切口不缝线,直肌后徙采用可吸收缝线悬吊法。结果本组46例5~12岁少儿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病例。术后结膜切口愈合平整,未发生切口不愈或睑球粘连现象,眼位矫正满意,全部病例随诊半年以上,无并发症出现,矫正眼位无异常改变,眼球运动无异常。结论该手术方法效果良好,适合少儿斜视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