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加深对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通过7例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详细记录其发病经过和发病特征.结果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主要特征为角膜基质水肿和水肿区相应的角膜内皮有大小不等灰白色角膜后沉着物.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记取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主要特征,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金松  解忠  汪建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85-6185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首诊误诊的睾丸扭转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经手术治疗,6例病程10 h内者睾丸存活5例,9例病程10~24 h者睾丸存活4例,8例病程超过24 h者睾丸无存活。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避免误诊误治,可以有效挽救睾丸。  相似文献   

3.
谢会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72-6072
目的分析干眼症易误诊原因,探讨防止误诊措施。方法对68例干眼症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干眼症三项检查结果(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为诊断标准。结果误诊疾病多为慢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视疲劳等。误诊原因为忽视干眼症特点和必要的鉴别检查。结论干眼症易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角膜内皮炎30例诊治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46-3147
自1982年Khodadoust首次报告2例原因不明的角膜内皮炎以来,国内外均有个案报告。随着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逐渐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本文将我院2006-07—2009—10以来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进行汇总和分析,将诊治的临床经验和误诊的心得体会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脑型毛霉菌病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型毛霉菌病(Cerebral Mucormycosis,CM)临床特征、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报告1例脑型毛霉菌病死亡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对毛霉菌病的认识不足,病原学检查不及时是延误诊断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使用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及时彻底的病灶清除及高压氧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猫抓病误诊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猫抓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误诊为淋巴瘤,2例疑诊为转移癌。4例均行手术切除后病检,证实为猫抓病,经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猫抓病比较少见,但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方法:分析13例老年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首诊确诊11例,误诊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尤其老年患者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多变,因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积极有效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皮肤结节病12例诊断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结节病皮肤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皮肤科近10 a 12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皮肤结节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临床误诊为其他皮肤病,误诊率达83.3%。结论本病皮疹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未及时行组织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对策.方法 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1990-01-2007-12收治的11例MVT中误诊的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误诊MVT中,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4例,腹膜炎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肠梗阻1例,其中有2例还第二次误诊.结论 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及时、合理选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acute idiopathic corneal endo-thelitis,AICE)是原因不明的角膜内皮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自1982年Khodadoust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陆续有人报道[1-6]。由于本病起病较急,而作为一种新的临床类型,如未及时正确诊断,势必延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造成失明,因此日益受到眼科临床工作的重视。本科自1999~2006年共收治AICE患者22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2眼),男12例12眼,女10例10眼,年龄30~73岁,平均40.8岁。按文献[1]的临床分型法:急性特发型(Ⅰ型);中央水肿型(Ⅱ型);角膜内皮-虹膜…  相似文献   

11.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误诊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临床表现及其与误诊关系。方法;对确诊的所有15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误诊病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与有无家族史有关,有阳性家族史者误诊率为6.89%,明显低于无家族史者(59.35%)(P〈0.05);(2)以神经系统损害首发者误诊率为32.14%,较非脑病症状首发者为低(P〈0.05);(3)以单个脏器功能损害首发时误诊率为56.92%,较两个或以上多器官功能损害并存时误诊率(4.55%)明显增高(P〈0.05)。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与临床表现的变化多样有关;有阳性家旗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多器官损害并存时较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下疳的误诊情况和误诊因素,方法:对162例硬下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硬下疳患者中,48例曾发生误诊,误诊率为29.6%,易与硬下疳混淆的疾病有龟头包皮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肿瘤,毛囊炎及皮肤非特异性感染,侵蚀性阴部溃疡,白塞综合征,固定性药疹,疥疮结节,软下疳等,结论:硬下疳的误诊可由多种因素直起,其不典型表现(包括潜伏期过短或过长,非生殖器部位多个皮肤损害,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以及医师对硬下疳的认识误区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因素,诊断硬下疳仍然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活检以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 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误诊为肠梗阻并急性腹膜炎 5例 ,胃肠急性穿孔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误诊率 81.8% ,病死率为 6 3.3%。结论 :充分认识该病 ,早期诊断 ,减少误诊率 ,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资料 ,分析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 10 a收治的 IE6 9例。结果 :误诊 6 3例 ,误诊率为 91.3%。常见误诊病种为上感。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二尖瓣脱垂及瓣膜退行性变的漏诊为导致 IE误诊的常见原因。UCG在诊断的确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导致误诊的最重要原因是对 IE的认识不足。常见误诊治疗为不正规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愈 38例 (5 5 .1% ) ,需手术 2 1例 (30 .4% ) ,死亡 10例(14.5 % )。结论 :IE为误诊率很高的疾病 ,误诊原因有多方面。需提高认识 ,早发现、早治疗 ,最终提高 IE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入的42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2.1%(345/420),误诊率为17.9%(75/420)。其中,内科疾病误诊率为15.2%(32/210),外科疾病误诊率为23.8%(38/160),妇科疾病误诊率为10.0%(5/50)。结论在急性腹痛的诊断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注意急性腹痛的复杂性,并辅以其他的检查,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 1983- 0 1/ 2 0 0 0 - 0 4我院 12 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情况 ,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情况等。结果 :112 8例患者中 ,6 4例以肝功能受损为首发症状 ,5 2例患者首发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P>0 .0 5 )。其他 12例为肾脏、骨骼或其他系统表现 ;2肝脏受累的患者较为年轻 (平均 13岁 ) ,而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 3岁 (P<0 .0 5 ) ;3角膜凯氏环阳性率为 96 .8% (12 4/12 8)。114例患者铜氧化酶吸光度的平均值为 0 .0 5 1± 0 .0 2 4,阳性率为 93% (10 6 / 114) ;4本病总误诊率较高 ,12 8例中有5 5例首诊误诊 (4 2 .9% )。 1990年以前的误诊率为 42 .3% (2 2 / 5 2 ) ,而 1990年以后的误诊率为 43.4% (33/ 76 ) ,两个时间段的误诊率相似 ;5 12 8例中 ,年龄 >18岁者 43例 ,<18岁者 85例。两个年龄组患者的误诊率分别是 39.5 % (17/ 43)和44 .7% (38/ 85 ) ,年龄 <18岁组患者的误诊率稍高 ,但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样 ,除了肝脏和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外 ,还可以单纯累及肾脏或骨骼系统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可疑患者进行角膜凯氏环和酮氧化酶吸光度检查将有助于降低本病的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垂体腺瘤诊治过程中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07~2003-02接诊的女性脑垂体腺瘤误诊69例资料。结果:69例中,误诊为不孕症30例(43.5%),误诊为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28例(40.6%).误诊为肥胖症5例(7.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1.4%),误诊为一般性血管性头痛3例(4.3%),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1.4%)、鞍上生殖细胞瘤1例(1.4%)。大部分(65例,94.2%)误诊原因为非神经外科医生诊断过程中过多地考虑自身专业的疾病,对患的病情缺乏全面认识。结论:脑垂体腺瘤患在妇产科、眼科、内分泌科就诊过程中误诊是常见的。提示专科医生应扩展知识面,加强对脑垂体腺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钩端螺旋体病误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钩端螺旋体病 2 2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早期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了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钩端螺旋体病 2 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 2 2例误诊病例中 ,误诊为脑梗死 1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7例 ,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各 1例。结论 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钩端螺旋体病变早期误诊率高 ,误诊原因与钩端螺旋体病表现复杂多变有关 ,也与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有关 ,提示对于原因不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青壮年患者 ,需警惕钩端螺旋体病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睾丸扭转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睾丸扭转的误诊原因 ,以期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分析 59例睾丸扭转患者中 37例首次就诊时误诊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多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足以提供诊断依据 ,辅助检查和手术探查有助于本症的诊断。首诊误诊组丧失睾丸的比例明显高于及时确诊的患者 ( 35/37对 6 /2 2 ,P<0 .0 5)。结论 睾丸扭转误诊危害极大 ,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该症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