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选择性肠道脱污染预防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通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探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预防胰腺继发感染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向总胆胰管逆行输入人工胆汁复制ANP模型,随机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NP组和SDD治疗组,观察胰肠组织学、胰淀粉酶、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SDD使ANP动物胰腺和小肠粘膜病理改变减轻,胰淀粉酶水平下降(P<0.05),并使ANP时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得以恢复,肠粘膜和肠内容物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分别由-0.37±0.72升至1.73±1.23(P<0.01)和由0.88±0.77升至无穷大。SDD组72h脏器细菌移位率由59.5%降至33.3%(P<0.05),72h死亡率由58.8%降至14.3%(P=0.005)。结论 SDD通过减轻肠道菌群紊乱状态,减少细菌移位,有利于预防ANP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ET)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造模.分别于术后3、6、12 h留取标本,检测血淀粉酶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鲎试剂法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Treg百分数,肝脏及胰腺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Foxp3表达,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证实,SAP组肝脏出现病理性形态改变.与SO组相比,SAP各组Treg百分数显著升高(SAP组3、6、12h分别为:2.26%±0.32%、2.36%±0.48%、2.8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各组ET水平与S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2 h(0.85±0.11)相比,3 h(0.74±0.11)和6 h(0.78±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各组肝脏Foxp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reg的表达与ET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SAP可致肝损伤,ET与Treg细胞在SAP肝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猪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模型,并观察ASP后肠源性内毒素/细菌的易位。方法 选健康长白种猪40头,体重17~22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SP组(n=34)和对照组(n=6)。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ml/kg 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内含8000-10000BAEE单位胰蛋白酶/ml,pH7.6)诱导ASP。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对照组。采集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测定(鲎试剂法)。ASP后72小时,采集门、腔静脉作系列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然后推注10%氯化钾20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胰组织.称重后研磨成组织匀浆,并作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 血浆内毒素水平ASP后6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P均<0.01)。ASP后72h.在门、腔静脉、肺门淋巴结、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及胰腺组织中出现大量易位细菌。结论 (1)成功地建立了猪ASP模型;(2)ASP后早期出现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最大可能系肠道内毒素易位所致;(3)ASP后72h在门、腔静脉血和肠道远离器官和组织中可出现大量易位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260±20)g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n=32),后者又分为3 h、12 h、24 h和36 h组,每组8只,观察血浆内毒素和血清淀粉酶及Th1/Th2比值的变化.结果: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使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Th1/Th2比值持续升高(P<0.01).血浆内毒素和Th1/Th2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血浆内毒素的升高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术前SDD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h、24h共4个时相点循环血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指标。结果SDD组患者循环血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P〈0.01),而SDD组在CPB结束及CPB结束24h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补体C3水平在CPB结束24h S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黏膜屏障损害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肠黏膜屏障损害与内毒素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兔做动物模型,在常温无菌条件下机械性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造成肠道缺血、缺氧、肠黏膜屏障损害,肠道内大量内毒素穿过肠壁进入门静脉,造成内毒素血症。于对照组及实验组阻断前和阻断后不同时间,分别采血测血内毒素值,并作肠黏膜的病理检查。结果 肝门阻断后,门静脉血内毒素值明显高于阻断前和引照组(P<0.01),肠黏膜病理改变也随时间延长,损害逐渐加重。结论 肠道缺血缺氧是肺黏膜屏障损害的直接原因,内毒素与肠黏膜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屏障损害。预防和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对指导临床工作有利无弊。 相似文献
11.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及纳屈酮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胰腺组织结构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及纳屈酮的治疗作用,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成AHNP模型。取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AHNP组(n=45)、纳屈酮治疗组(n=45),分别于术后6、12、24小时称取胰腺重量,观察AHNP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改变,同时测定其血浆淀粉酶和内毒素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HNP组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及胰腺系数升高,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胰腺损害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纳屈酮治疗组与AHNP组相比,其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及胰腺系数下降,而且胰腺损害减轻。本实验结果提示:AHNP引发内毒素血症,纳屈酮可通过改善胰腺缺血性损害而降低血浆内毒素,延长大鼠生存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逆行加压胰管注射犬自身胆汁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并应用经十二指肠切开,胰管内放置引流治疗。结果表明:本方法治疗AHNP可提高实验犬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保持胰管引流通畅可减轻实验大胰腺的病理变化,促进其修复。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内毒素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 病程中的作用,并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 的治疗作用,应用5 % 牛磺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大鼠AHNP 模型,并用IL2 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 AHNP 组内毒素含量明显增高,并伴随血浆胰酶活性显著增高,且随病程的延长两者呈进行性增高,胰腺组织学改变也呈进行性加重;IL2治疗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胰腺组织学改变却有显著改善,72 小时病死率由66 .7 % 降低至26 .7 % ( P< 0 .01) 。提示内毒素是加重AHNP 的重要因素,IL2 能改善内毒素血症,对AHNP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并发胰性脑组织损害机理及评价纳屈酮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诱发大鼠AHNP并发脑组织损害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胰性脑组织损害组(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及纳屈酮(NTX)治疗组,分别于6、12、24小时检测血浆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磷脂酶A2(PLA2)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脑系数及胰腺和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组6、12、24小时血浆及脑组织中MDA含量及PLA2活性升高,SOD活性下降;光镜下见PE组6、12及24小时胰腺红细胞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及灶性坏死,脑组织水肿、点状出血和脱髓鞘改变;6小时电镜下见胰腺细胞线粒体肿胀,模糊,粗面内质网扩张;12小时线粒体破损,粗面内质网脱颗粒;24小时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破裂,次级溶酶体出现。NTX治疗组各时相血浆及脑组织MDA含量及PLA2活性较PE组低,SOD活性却较PE组高;且胰腺及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大鼠AHNP模型可引发胰性脑组织损害;NTX可降低血浆及脑组织氧自由基(OFR)含量、PLA2活性,同时增加SOD活性,进而减轻脑组织损害;延长大鼠生存时间及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猴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生长抑素对猴ANP血浆TNF和猴死亡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猴ANP早期其血浆TNF明显升高,与猴死亡呈平行关系;生长抑素可明显降低TNF含量,使猴死亡率下降,存活时间延长。提示TNF是ANP早期的重要炎症介质,生长抑素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对猴ANP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研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 患者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 EN) 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本组38 例患者分为术后3 ~4 天开始EN 的早期组和术后7 天开始EN 的后期组,均经空肠造瘘管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液,并由肠外营养逐步过度到EN。测定2 组患者的耐受性指标( 血淀粉酶、血糖及肝功能) 、有效指标( 血浆白蛋白)并观察临床症状: 有无腹痛及腹部体征。结果: 耐受性指标2 组均在正常范围,而有效性指标提示早期组的血浆白蛋白值升高较快、低蛋白血症的纠正比后期组早,2 组均无腹痛等现象。提示AHNP 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 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它能提高治愈率,在治疗AHNP 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硝普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及硝普钠的治疗作用。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只。AHNP组动物模型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治疗组为在AHNP模型制备后经腹腔注射硝普钠(0.05mg/100g),3小时后再重复注射1次;对照组为大鼠开腹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0.5ml后关腹。动态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AHNP组大鼠血清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系数则明显高于治疗组(P分别<0.01和<0.05);此外,AHNP组24小时病死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存活时间明显短于治疗组(P<0.01);AHNP组胰腺的病理改变也明显重于治疗组。由此表明:NO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硝普钠对大鼠AHN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1970年1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病人160例,1980年以前以简化手术为主,1980—1990年期间以经典手术为主,1990年以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组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均低于手术治疗组(p<0.05)。并发症ARDS、胰腺脓肿、腹腔出血可能和手术打击有关。因此非手术治疗值得提倡和推广。采用非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一)诊断要十分明确;(二)早期(发病3—5日内)以纠正内环境紊乱及减轻胰外器官损害为主;(三)中期(发病2—4周内)以防治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为主;(四)后期(发病4周后)以处理胰腺坏死组织引起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19.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结合123例急性胰腺炎中23例ANP的治疗结果,探讨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提出确诊后即手术可提高治愈率,手术方式中以胰腺减压,坏死组织清除及三腔管有效的引流,特别强调了三腔管引流是防止ANP后期严重并发症一-胰腺脓肿的有效措施,另对改善胰腺微循环使用得方丹参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 pancreatitis,ANP)时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其病理意义,进行了前瞻性动物实验。即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n=2),组胆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STC 1ml/kg)制造ANP模型,假手术组(SO组,n=2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BN50739组(BN组,n=24)。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