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桡动脉穿刺在老年维持性血透中应用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素娟本文对10例老年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直接反复穿刺桡动脉作为永久性血管道路进行血透,结果桡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和充足的透析时间。用桡动脉穿刺进行血透共230次,平均...  相似文献   

2.
1例股静脉直接穿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 ( HD)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股静脉往往作为急性血透时的血管通路 ,而作为长期维持性血透通路 ,实为少见。我透析中心 1 997年始对 1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 ,因自身血管条件差 ,屡次造瘘均告失败 ,而又需行血透治疗的患者 ,采取股静脉直接穿刺 ,建立血透通路 ,行维持性血透41 2例次 ,达 3年零 6个月之久。现将护理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3 6年 ,因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透治疗。于 1 996年 1 0月先后于外院及我院行两侧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均告失败 ,且患者谢绝再行手术。 1 997年 1…  相似文献   

3.
林蓉 《西部医学》2008,20(1):217-217
股静脉穿刺由于其解剖位置较深,一般用于置管或急症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时的血管通路,而在临床中较少作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使用。2005年,我院对1例先天性多囊肾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内瘘针经股静脉直接穿刺建立血透通路,行维持性血透306次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通路是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在临床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动、静脉内瘘阻塞及人造血管反复栓塞[1],深静脉穿刺失败或合并感染,所以建立血管通路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我科利用桡动脉与周围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毅 《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25-126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它安全,方便,穿刺成功率高,能减轻病人痛苦,而且血流量大,透析效果好,因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进行动静脉造瘘,建立一个通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动静脉造瘘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液通路的建立是透析中的首要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动脉穿刺法、经皮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大隐静脉插管法、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等。我院自1994年以来,利用直接穿刺桡动脉形成穿刺隧道动脉瘤为57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714例次。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7人全部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38人,女19人。年龄17~70岁。用直接桡动脉穿刺形成穿刺隧道动脉瘤,男性24人,女性11人,占2/3。本组57例中,直接桡动脉穿刺2326次,利用动脉瘤建立通路1714次,占73.68%,透析存活3年以上1…  相似文献   

7.
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1800例次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云英  赵德纯  左娜 《四川医学》2003,24(4):430-431
直接动静脉穿刺是血液透析时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方法 ,我院肾内科于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对 4 30例患者施行 180 0例次直接动静脉穿刺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并达到透析指征。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348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82例。 4 30例患者中男 185例 ,女 2 4 5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4 2 3岁。1 2 穿刺方法和部位1 2 1 方法 :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之处进行常规消毒。用 16F内瘘针进行穿刺。进针角度根据动脉深浅决定。桡动脉、足背动脉 15°~…  相似文献   

8.
邹慧 《中外健康文摘》2012,(38):163-164
桡动脉穿刺方便、安全,但由于其解剖结构较细,尤其是桡动脉搏动较弱时穿刺难度明显增加,多次穿刺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引起桡动脉痉挛,给临床穿刺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按我科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鉴此,我们通过改变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几乎达95%.  相似文献   

9.
黄静  杨玲  李荟樱  谭明英   《四川医学》2017,38(11):1263-1265
目的探讨桡动脉不同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7年3至4月骨科住院患者180例行整体抽样,按入院先后分成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B组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法,C组采用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均对桡动脉进行血气采血,比较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受。结果三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一次成功率、患者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效果优于反向桡动脉穿刺法和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40例急慢性肾衰非造瘘患者行桡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传统常规穿刺的基础上,对穿刺点的选择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桡动脉直接穿刺1次成功率达95%,与传统常规穿刺法相比,穿刺成功率提高18%,而且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无发生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直接穿刺法操作简单,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且创伤小、易止血,病人易于接受。只要操作得当,护理到位,可作为中短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也可在长期血液透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美春  霍新  荣淑英 《吉林医学》2007,28(4):499-500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时,病人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1].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上普遍采用,尤其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动脉穿刺及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血液通路的建立是血液透析的关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采用动-静脉内瘘。但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或不适合做内瘘的患者,动脉穿刺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动脉穿刺是指用穿刺针直接在四肢浅表动脉穿刺引血进行血液透析,它操作简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不改变血液动力学,不增加心脏负荷,透析效果比做瘘及股静脉穿刺更佳。大部分患者多次在桡动脉穿刺后,在穿刺部位形成动脉瘤。但由于动脉瘤位于腕关节处,活动多、血管较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因此易发…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1].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的提高和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目前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有动静脉內瘘、桡动脉穿刺、肱动脉穿刺、足背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等.常选择桡动脉穿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触摸到搏动,易于固定、按压,血流量充足,透析的再循环发生率低[2],透析充分;另外桡动脉穿刺不受气候、环境和病人体位的影响,不用宽衣解带,易暴露穿刺部位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3].但是桡动脉反复穿刺不成功,易引起血管痉挛、血流量不足,甚至导致穿刺部位发生局部血肿、出血、渗血,严重者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乃至产生恐惧心理.2013年8月至 2013年10月,我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指尖摸脉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154 例,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患者普遍耐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动脉采血是临床护士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操作,临床动脉采血常采取的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其中桡动脉采血最为方便[1]。但桡动脉比较细,容易滑动,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比较低,尤其对于桡动脉搏动比较弱的患者,明显增加了穿刺难度[2]。为提高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本研究对桡动脉采血的两种持针方式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经足背动脉与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方法观察组为82例足背动脉搏动明显的患者,经足背动脉抽取血气分析,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82例患者,经桡动脉抽取血气分析,对2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在皮下血肿及误抽静脉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足背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优于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大大降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患矛盾,值得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结合导引丝动脉穿刺法在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有创动脉监测30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普通动脉穿刺针采取直接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B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带导丝的动脉穿刺导管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C组:直接采用B超引导的普通动脉穿刺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D组(n=36):为上述三组患者穿刺失败后,采用B超结合导丝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桡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15例穿刺置管失败,B组14例穿刺置管失败,C组7例穿刺置管失败,D组35例穿刺置管成功;C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B组,而穿刺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且总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总功率分别高达77.8%及97.2%。结论:超声辅助技术可以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短轴平面外+长轴平面内超声技术联合导引丝动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更高,亦是直接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方霞 《嘉兴医学》2003,19(4):243-244
目的:总结桡动脉直接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体会。方法:严格消毒后采用16号内瘘穿刺针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结果:41例患总穿刺280例次,穿刺成功率90%。结论:对急性重症病例需行血液透析时,临时性直接桡动脉穿刺快捷、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8.
肖燕 《吉林医学》2011,32(23):4899-4900
目的:探讨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诊疗手术。术后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随访1个月后恢复正常;桡动脉穿刺口渗血1例;前臂皮下淤斑1例;没有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及其他血管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对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确保血液净化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急需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从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我院采用桡动脉、足背动脉直接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中常遇到需急诊血透但无良好血液通路的患者,我们选用桡动脉直接穿刺作为引血端进行紧急透析,效果较好,为患者争取了治疗时间。本文就桡动脉直接穿刺的方法与护理总结如下。1桡动脉直接穿刺的方法1.1定位以左手示指、中指指腹触摸腕部桡动脉搏动处,找准搏动最明显的部位,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