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针灸对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60只,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作右股骨中段闭合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针刺组、艾灸组,分别于骨折后7、14、28天处死,并进行血清生化、骨痂BMP和组织学的观察。结果 骨折后第14天S-E2、S-BGP含量及BMP光密度值,针刺组和艾灸组较模型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28天接近对照组;14天时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模型组较针刺组、艾灸组和雌二醇组稍多;28天时,各组骨痂均较成熟,但模型组呈疏松比表现。结论 针灸具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皮骨髓移植治疗骨不愈合或骨延迟愈合已在临床运用中取得成功。经皮骨髓移植法是否有促进骨生长的明确作用,是否对早期骨折愈合和骨缺损愈合有明确促进作用?实验用38只家兔,分为两组。麻醉后在桡骨中点纵行切开1.2~2.0cm,暴露桡骨。A组28只动物于双侧桡骨中部横行截骨形成骨折,B组10只动物于双侧桡腕关节近侧3cm处用钢丝锯制成1cm的桡骨缺损。术后第5天于无菌下用腰穿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骨组织工程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SD大鼠胫骨横行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模型,术后处理组每隔一天皮下注射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2、3、4、5周取胫骨对骨折愈合行大体比较、力学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周两组骨折均为结缔组织连接;3周处理组已有编织骨愈合,对照组仍有明显的骨折端活动;4周两组均呈骨性愈合,但处理组的骨痂、成角畸形较小;5周时处理组骨折塑型好,对照组骨折端仍有较大骨痂。处理组骨折矢状面成角在第3、4、5周小于对照组(P<0.05)。各阶段处理组抗折应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BDNF对骨折愈合的各阶段均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探讨针刺和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动物实验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针刺组和艾灸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观测针刺和艾灸的辽效。临床研究选择骨质疏松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艾灸组各15例,治疗测针刺和艾灸的疗效,临床研究选择骨质疏松女性患  相似文献   

5.
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明确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清创术后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的可行性,了解在感染的环境条件下,开放松质骨植骨愈合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新西兰白兔62只,制备双侧桡骨中段骨折,骨折端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感染性骨折模型,4周后经过x线片、病理、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为感染。将确认为感染性骨折的47只兔,一侧桡骨行清创术并制造长度为1cm骨折端骨缺损,一期行自体松质骨植骨,伤口开放不闭合。另一侧桡骨不植骨为对照组。于第3、7天,第2、4、6、8、10、12周摄X线片,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学变化。术后14周处死剩余兔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组织病理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术后第3、7天病理示绝大部分植骨条坏死。2周显示有新生骨痂生长。4周骨折愈合率:植骨组为20%,对照组为7%。6周骨愈合率分别为60%和20%。8~12周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7%和67%。组织病理学显示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均可见缺损部位的炎症灶内有新骨形成和对松质骨条的替代过程。感染率:植骨组为13%,对照组为7%。骨痂面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期开放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骨再造散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验生骨再造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用42只健康家兔,做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仙灵骨葆)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生骨再造散、仙灵骨葆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术后第1、2、3、4周采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se)。术后第14天和第31天分批处死兔子取桡骨标本,摄X线片,作生物力学测试和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骨折后第14天和第31天,实验组的X线片计分显示骨折修复优于空白对照组,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痂组织形态学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与药物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ALPase在第1周和第4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2周3组ALPase都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无差异;第3周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的ALPase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生骨再造散能缩短骨折愈合过程所需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与仙灵骨葆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植入型复方丹参缓释剂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丹参缓释剂植入骨折局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2只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均于右前肢桡骨中段制成3mm骨缺损的骨折模型,同时实验组放置丹参缓释剂60mg,对照组放置等量赋形剂.分别于术后第2、4、5、6周取右桡骨行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第2、4、6周行电镜及骨密度检查;第5、6周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片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提前.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纤维性骨痂、软骨性骨痂、骨小梁之间过渡加快,毛细血管增生明显.电镜检查实验组示骨折修复细胞形态学变化均有利于修复骨折.术后第2、4、6周时骨密度值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其中第4周时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5、6周实验组抗折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骨折局部使用丹参缓释剂对骨折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大鼠血清及骨痂组织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变化,探讨颅脑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36只):正常对照组(N组)、颅脑损伤组(TBI组)、单纯骨折组(F组)和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组(TBI+F组),并制作相应组别的损伤模型。造模后第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大鼠,4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PDGF的表达;F组和TBI+F组大鼠通过x线片观察右胫骨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生长及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痂组织PD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骨痂组织PDGFmRNA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x线片示TBI+F组大鼠骨折愈合速度比F组快。TBI+F组大鼠血清PDGF表达量较其他3组高,且峰值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F组大鼠骨折端局部成骨活动较F组强。TBI+F组大鼠第3天、1周时局部骨痂组织中PDGF阳性细胞数较F组明显增多升高,且峰值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F组大鼠第3天、1周时局部骨痂组织中PDGFmRNA表达水平较F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可以加速大鼠骨折愈合的进程,这可能与颅脑损伤后大鼠体内PDGF的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鲑降钙素联合红骨髓局部经皮骨膜下注射或髓腔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6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骨折后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患者5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鲑降钙素和自体新鲜红骨髓经皮骨膜下或髓腔穿刺注射,对照组给予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注射时严格无菌,首次注射均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10 d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6.2%,对照组为44.4%;随访结束时,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4.7±4.9)个月,对照组(8.2±6.3)个月。治疗组骨骼愈合速度及愈合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鲑降钙素联合红骨髓局部经皮骨膜下注射或髓腔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大鼠股骨骨折早期局部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Fc融合蛋白(OPG-Fc),研究调节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对骨折早期的影响,探讨其表达调节方式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4个时间节段分批处死模型,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破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局部注射OPG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个时间节段单纯骨折组破骨细胞计数值均高于骨折应用O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早期调节RANKL表达,当RANKL/OPG比值减小时,骨折局部破骨细胞减少,骨痂形成增多,骨折愈合加速。  相似文献   

11.
针灸对促进骨折愈合有着显著的疗效,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淤等作用,然而其机制仍然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涉及调节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激活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骨中矿物元素的含量,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骨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与激活和影响骨细胞凋亡等多方面。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非常复杂,尚处于动物实验和细胞水平,本文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刺加药物与单纯用药物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临床观察 ,以证实针刺对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有疗效。方法 从 50例髋部骨折和腰椎骨折的病历中分组。针刺取穴采用补肾、健脾及温经通络的方法 ,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从对饮食量、二便、肿胀压痛及骨痂生长情况 ,骨密度的测量证实疗效。结果  50例病人顺利完成观察项目。饮食、二便、针刺药物组较单纯药物组恢复快 (P <0 0 5)。肿胀消退及疼痛减轻也明显加快 (P <0 0 5) ,骨痂生长具有明显差异 ,骨密度有所提高。结论 采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较单纯用药物治疗骨折更有效。并可使骨折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脾益肾强骨针法"对去势SD大鼠股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 6月龄SD大鼠在去势3个月检测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后,被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针刺足三里、肾俞、大杼,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6个月;阿仑膦酸钠组每日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每日在其他两组治疗期间进行同样抓放。治疗6个月后,检测包括在体股骨骨折最小外力、新鲜股骨形态学、骨密度、骨力学性能等反映股骨的硬度和弹性的指标。结果针刺组、阿仑膦酸钠组的在体股骨骨折最小外力明显大于对照组;针刺组新鲜股骨近端横径明显小于阿仑膦酸钠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针刺组、阿仑膦酸钠组离体股骨的部分力学性能指标(如压缩、拉伸)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1针刺足三里、肾俞、大杼6个月具有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骨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促进股骨的形态适应、增加骨密度、提高骨的抗外力性能密切相关。2"健脾益肾强骨针法"与阿仑膦酸钠均能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在体股骨骨折最小外力,但针刺的作用机制与阿仑膦酸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同时使用头部针灸治疗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达到治愈和显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治疗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年1月-2023年6月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PSQI评分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00%,高于对照组的92.00%(P <0.05);观察 组治疗后PSQI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 对照组(P <0.05)。结论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可提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 量,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This meta-analys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enhancing wound recovery in patients experiencing leukopenia following chemo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urs. A comprehensive search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cusing on leukopenia post-chemotherapy in malignant tumour patients.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 Eleven articles were included, encompassing 957 patients. The meta-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receiving acupuncture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p < 0.05). Subgroup analysis indicated superior outcomes in groups receiv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p < 0.05)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p < 0.05), with the former outperforming the latter. Notably, acupuncture was found to improve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s on 3rd, 7th, 14th, 21st and 28th days post-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time dependent and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control groups. Acupunctur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time-dependent capability to enhance wound recovery in leukopenia following chemo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urs.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e potential of acupuncture as a complementary therapy in managing chemotherapy-induced leukopenia, contributing positively to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in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最佳分期方法。方法:于SD大鼠双侧胫骨上1/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2mm×1·5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222只雄性SD大鼠,首先随机取出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216只于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三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一期治疗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54只。分别给予中药三期、二期、一期治疗以及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术后1、3、5、7、9、12、15、21、28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右侧胫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几种分期治疗方法对骨缺损愈合的作用。结果:X线片肉眼观察示:模型对照组自术后7d起,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或等于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总平均评分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X线片图像分析显示:术后9~28d,模型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用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各中药治疗组骨折愈合较模型对照组提前约1周。二期治疗组平均骨痂填充率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组织学观察示:模型对照组在术后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低于各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在术后5~15d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有高于一期治疗组和三期治疗组的趋势。二期治疗组平均评分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结论:对骨折分期辨证治疗是必要的,二期治疗可能是骨折治疗的最佳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成药生骨再造散对兔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青紫蓝家兔制成双侧桡骨骨膜下3 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生骨再造散组(A组)、仙灵骨葆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0只,于术后14天和31天每组各处死5只兔,按规定时间进行四环素双标记(即14天处死的兔于术后4、5天行第1次标记,术后11、12天行第2次标记;31天处死的兔于术后20、21天行第1次标记,术后28、29天行第2次标记),并分别取材,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计量检测. 结果术后14天A组与C组比较,类骨质面积密度、矿化骨痂均宽及活性成骨面、矿化表面及动态参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1天,活性成骨面、矿化骨痂均宽及吸收陷窝均深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结果与A组和C组比较类似;但与A组比较,术后14天破骨细胞指数、矿化表面及骨形成率[组织水平(tissue level)及BMU水平(basic multicellular unit leve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天类骨质表面、吸收陷窝均深、骨形成率(BMU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骨再造散在兔桡骨骨折14天前可促进类骨质分泌,加快矿化沉积速度,提高骨形成率,缩短矿化延迟时间;14~31天后则可增加矿化骨痂宽度,提高破骨细胞活性,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r- h GH)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影响 ,以期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8月龄、雌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18只。手术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 ,治疗组动物每只每天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r- h GH) 2 .7mg/ kg,连续 10天 ;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用药后 2、4、8周检测血浆 IGF- 1浓度 ,并进行骨痂组织骨密度 (BMD)测定、骨痂组织力学强度测试等。结果 血浆 IGF- 浓度 :2周时 ,治疗组血浆 IGF- I浓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0 5) ,4~ 8周时 ,两组血浆 IGF- 浓度值水平相近 (P<0 .5或 P>0 .5) ;骨痂组织 BMD:4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高 (P<0 .2 ) ,8周时却较对照组低 (P<0 .0 0 1) ;力学强度测试 :4~ 8周治疗组骨痂组织各扭转力学强度参数均较对照组高 ,其中最大扭转角在 4周时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结论 外源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r- h GH)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