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对SLE患者中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评估.方法 超声检查36例SLE患者(绝经前妇女,SLE病程1年以上)和36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及非内皮依赖性(endothelium-independent dilation,EID)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LE患者颈动脉IMT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SLE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EID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超声检查SLE患者颈动脉IMT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早期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斑块发生率。方法:将102例EH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年为A组,病程>5年为B组,正常对照组52例,用高频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情况,并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A组EDD低于对照组(P<0.01),B组TC、TG、LDL及IMT、斑块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对照组,而EDD减低(P<0.05),A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斑块发生率为软斑>混合斑>硬斑,B组中IMT与LDL、病程呈正相关(r=0.631,P<0.01;r=0.646,P<0.01),EDD与LDL、病程、IMT呈负相关(r=-0.681,P<0.05;r=-0.591,P<0.05;r=-0.673,P<0.05)。结论:EDD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EH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LDL升高、IMT增厚与病程延长及EDD降低关系密切,这些结果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LDL升高,动脉内皮功能逐渐减退,进一步导致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斑块发生率为软斑>混合斑>硬斑。EDD可以作为EH患者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评价冠心病(CAD)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13例连续冠脉造影(CAG)受检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肱动脉EDD,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脉狭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EDD显著低于心肌缺血组(P〈0.01)。结论CAD患者的EDD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检测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IGT,IFG的患者各20例,同时选择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采用高频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IGT及IFG患者空腹血糖,TC,TG,LDL—C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在各组问无显著差异性(P〉0.05)。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糖、TG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着血糖、血脂异常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血糖、TG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监测女性围绝经期血管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其内皮素、激素补充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中的价值。方法围绝经期激素治疗组40例,每日口服替勃龙0.625mg;40例同龄月经正常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围绝经期组激素补充治疗前后血雌二醇(E2)、内皮素水平,并采用高频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围绝经期组激素治疗前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内皮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经激素补充治疗后EDD、E2有明显改善(P〈0.01),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DD与E2、内皮素水平与E2具有相关性(P〈0.01),而NID与E2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激素补充治疗后可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该作用可能是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之一,超声可运用于对围绝经期血管内皮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超声检测并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NMD),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p)及最大剪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FMD降低,颈总动脉IMT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最大剪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FMD与颈总动脉IMT(r=-0.69,P〈0.01)、Ep指数(r=-0.48,P〈0.01)、β指数(r=-0.54,P〈0.01)呈负相关,与最大剪切率(r=0.57,P〈0.01)呈正相关。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改变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7.5MHz高频探头检测25例稳定型心绞痛。23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和22例健康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结果:冠心病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三组间肱动脉内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且与病情有关,应用高频超声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其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超声检测首次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用多普勒超声对97例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组)及46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检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早期无创性评价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5(非洛地平治疗组)和B组n=35(福辛普利治疗组),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为C组n=30(对照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m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及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1)。非洛地平组与福辛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非洛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结论 非洛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还有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f,EDD)、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 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病程≤5年的患者为A组,病程>5年的患者为B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观察对象肱动脉的EDD及颈动脉IMT、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S/D、加速时间(AT)、阻力指数(RI),利用血压计测量所有观察对象的四肢血压,计算ABI。结果糖尿病A组较对照组EDD降低(P<0.01),两组间IMT、AB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B组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IMT增厚(P<0.01),EDD、ABI降低(P<0.01),S/D升高(P<0.05),S、D降低(P<0.01),AT、RI均增高(P<0.01)。EDD与IMT呈负相关(r=-0.575,P<0.01),与ABI呈正相关(r=0.492,P<0.01),IMT与ABI之间呈负相关(r=-0.521,P<0.01)。结论糖尿病对EDD的损伤要早于IMT及ABI的改变;EDD的损伤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IMT增厚和ABI下降,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胆片对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低危、中危组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在氨氯地平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胆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应用彩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充血性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硝酸甘油诱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596,P<0.05).结论 痰浊型高血压病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温胆片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86.2%和25.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冠心病组软斑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扁平斑和硬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颈动脉IMT、β显著高于后者(P〈0.05)。颈动脉IMT与β呈正相关(r=0.78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肱动脉血管弹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T技术,检测32例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颈总动脉主干、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和肱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RA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主干IMT为(0.69±0.13)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为(0.85±0.12)mm,与健康对照组的(0.57±0.09)mm、(0.72±0.12)mm相比均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5、3.996,P均<0.01);RA组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率为21.9%(7/3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7%(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Fisher精确概率检验)。RA组患者肱动脉FMD为(7.13±5.22)%,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6.1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P<0.01);RA组患者肱动脉PWVβ为(8.23±1.76)m/s,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79±0.82)m/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902,P<0.01)。结论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RA患者肱动脉弹性功能明显下降,应用ET技术评估肱动脉弹性能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4例IGT患者和30例正常糖代谢人群(NGT)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CRP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所有受试者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IGT组血清CRP、颈动脉平均IMT、增厚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IGT患者血清CRP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平均IMT与OGTT 2h血糖、BMI也成正相关(r值为0.31、0.48,P〈0.05),而与FB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炎症反应在IGT状态已经存在,且此阶段动脉涮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危险性已明显增加,炎症反应参与了IGT及其AS的发展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早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和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包括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并分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平滑肌功能受损之间的联系。 方法 用高分辨力超声对50例经临床确诊为早期糖尿病且符合超声检查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标准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测定内容有:1、颈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肱动脉对硝酸甘油(NTG)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D)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 结果 早期糖尿病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厚,EDD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EIDD虽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平滑肌功能受损不具相关性。 结论 早期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发生早于IMT的改变和平滑肌功能不全的发生,超声检测内皮功能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超声检测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并调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①CAG阳性组颈总动脉的IMT较CAG阴性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总动脉的IMT≥0.8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76.6%,特异性92.4%,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81.7%;颈总动脉的IMT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P〈0.01)预测临界点为0.775mm。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90%,特异性70.3%,阳性预测值72.4%,阴性预测值88.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颈总动脉的IMT的显著增厚,以IMT≥8mm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颈总动脉的IMT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观察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5例健康老年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数目;测量颈总动脉(CCA)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大小;计算CCA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CCA内径、CCA—IMT、斑块检出率及Crouse积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与高血压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内径=0.689,rIMT=0.623,r斑块=0.611,r积分=0.635,P均〈0.05。脉压≤60mmHg者的CCA—IMT、斑块检出率和僵硬度均小于脉压〉60mmHg组(P〈0.05),扩张性和顺应性高于脉压〉60mmHg组(P〈0.05)。结论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显著影响。高频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简便、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