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以便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统计危急值发生率、科室分布及来源。结果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室危急值项目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8项,全年共发送危急值报告9235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为1.74%;危急值比例最高为PLT(30.62%),其次为PT(22.27%);危急值发生率最高为PT(7.27%),其次为PLT(2.67%);危急值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血液内科,其次是肿瘤科。结论血液学危急项目的设定和阈值设定上存在一定问题,各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ICU危急值报告对护理管理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7月急诊ICU 101例次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危急值发生时间、项目及原因。结果急诊ICU危急值多发生在8∶00~16∶00(共83例,占82%);其中血小板计数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培养阳性、血糖异常、肾功能异常及血钾的异常为急诊ICU最常见的危急值项目。结论根据急诊ICU危急值分布时间特点和项目,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针对性地强化各种干预措施,加强医疗护理管理,全面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确保急诊ICU患者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诊科检验危急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危急值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对急诊科2011年的135例危急值项目经数据预处理、变换后,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天内分布和周转时间,分析处置结果。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是0.14%,主要集中在晚上10:00-凌晨1:00,危急值项目总体周转时间控制在70min,急救效率达到100%。结论检验危急值在急诊科运用成功,可以提高实验室及急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探讨实验室内外的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6月检验科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危急值发生率,报告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检验危急值424例,平诊检验危急值528例;急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3%,平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1.7%。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于48 min内全部完成,平诊危急值报告时间大于60 min的占26.5%。结论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采取措施缩短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晓华  苏凌云  李秋晨  肖迨  李莉 《检验医学》2013,(12):1132-1136
目的运用六西格玛(6σ)评价急诊血液项目各检测阶段的性能,以期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指导质量改进。方法确定分析前、后阶段及全程的性能评价指标,统计2012年1至12月301 125例急诊标本的合格情况、危急值报告情况、报告差错情况及标本周转时间(TAT)共4项指标,计算盯值;确定分析中阶段的性能评价项目,并收集2012年1至12月各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及卫生部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精密度(CV%)及百分差值,再根据允许总误差(TEa%),计算盯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对于分析各阶段未达6σ的指标和项目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指导质量改进。结果急诊分析前、中、后阶段及全程的指标和项目的σ值分别为5.4,5.3、6.1、5.4。结论6σ可以有效地评价急诊血液项目各检测阶段及全程的性能,体现实验室目前所处的性能水平,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推进急诊检验科的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危急值,为预防罹患躯体疾病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例精神病患者的1493项危急值的构成、分类、分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出现频率最高的危急值前4项依次为:血清钾离子(32.9%)、肌红蛋白(14.3%)、氧分压(9.6%)和全血葡萄糖(8.2%);血清钾离子、氧分压危急值以超低为主,血清肌红蛋白、全血葡萄糖危急值以超高为主;危急值多集中于8:00—12:00的时间段出现,以每年的3月—5月和7月—9月为高峰期。结论结合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定期分析危急值数据,了解其分布特征和规律,有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和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015189认可和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认证的推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更加注重对危急值的管理,并对其作了明确的文件规定,这种“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同样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实际上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而危急值的管理在临床上尤其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治疗抢救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危急值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医学检验部检测到的危急值,分析血清cTnT危急值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报告危急值检验报告2865个,其中血清cTnT164例,占所有报告危急值的5.72%;检测血清cTnT3417人次,报告率为4.80%。其中28例危急值结果〉10ng/ml,占血清cTnT报告危急值的17.07%,均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危急值病例主要以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为主,其次为脑梗死、肺栓塞、严重肾功能不全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结论血清cTnT危急值的限值范围较宽,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危急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2017年度该院检验科急诊检验组6 195例危急值,统计危急值通报及时率。数据显示整改后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从88.6%上升到97.6%,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低的项目也从15项减少到9项。危急值项目准确及时的通报,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的实际报告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危急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对2019年检验科的各危急值项目发生(频次)率、危急值分布情况、危急值项目周转时间、危急值范围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危急值发生率占比位居前三的项目分别是心肌肌钙蛋白T(16.54%)、钾(16.4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8%);危急值报告发生高峰是在上午时段(10:00—11:00);周一至周日的每天危急值报告数总体较平稳;临床科室危急值发生率排名前六的依次为血液科、急诊内科、ICU、肾内科、心内科、EICU;危急值项目中性粒细绝对值主要分布于血液科,心肌肌钙蛋白T主要分布于心内科等内科和重症科室,血钾主要分布于血透科和内科,血液酸碱度主要分布于急诊内科和重症科室;个别危急值项目实验室周转时间(仪器结果时间-危急值发送时间)P90存在较长现象,部分临床科室根据临床自身特点可以进行适宜调整危急值的范围,以及借助信息化手段增设判断条件来选择性报告危急值。结论?危急值定期的回顾性分析与评估对危急值的报告有效性、实用性、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我院2020年度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数据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危急值项目及界限的设定提供参考,并优化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按科室与检验项目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20年危急值的登记记录数据。结果 2020年共报告危急值1 704例,占全年标本比例为0.68%,其中危急值数量较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24.9%)、内三科(23.9%)、脊柱中心(8.5%);危急值数量占比较高的检验项目为N端脑钠肽(24.5%)、D-二聚体(17.3%)、降钙素原(16.8%)、超敏肌钙蛋白(10.0%)和纤维蛋白原(9.7%);有38.7%、21.1%的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危急值分布在重症医学科,有49.3%、55.9%的N端脑钠肽、超敏肌钙蛋白危急值分布在内三科。结论医院应定期统计分析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数据,评估医学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界限在每个临床科室的适宜性及阈值范围的准确性,不断改进,以便提高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针对我国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了全国性的现状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国内这项质量指标的现状,并提供相关指标日常监督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参与该中心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专业的实验室发出1 238份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为血液学检验中危急值相关调查。实验室通过专门的网络平台在线填报信息,并使用专用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516家实验室报告了相关血液学危急值结果,调查中提交信息的大部分为三级综合医院。几乎所有的参与实验室都表明其已制定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参与调查的实验室中,除了RBC的选择百分比在20%左右,其他5项:WBC、Hb、PT、APTT和Fbg都被70%左右的实验室视为门诊、急诊和危急值项目。危急值界限来源选择最多的为文献,尽管大部分项目的界限值在住院、门诊和急诊间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实验室的危急值界限与大多数实验室明显不同。结论我国血液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危急项目纳入和界限设定上尚存在一定问题,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报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华西医院临检急诊标本的危急值结果,统计危急值通知率并分析未通知原因,于下半年开始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和每月通报危急值通知情况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2014年临检急诊标本共有危急值2 648例,电话通知1 950例,上半年总通知率为61.4%,下半年总通知率为81.4%,12月通知率为全年最高,达97.72%。结论 加强危急值通知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临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德国罗氏Cobase 601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项目(CEA、CA19-9、CA12-5)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信息。方法根据NCCLS C28-A2指引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比例选取合格的健康参考个体30名,在已经通过性能验证的Cobase 601分析仪上检测标本肿瘤标志物项目,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比率(r=检测值在引用参考区间的参考个体数/总的参考个体数)。结果电化学发光项目(CEA、CA19-9、CA12-5)比率分别为100.0%、93.3%、96.7%,所验证项目r≥90%,验证通过。结论厂家提供的肿瘤标志物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临床及社会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诊发热原因待查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种类和临床检验。结果:①平均年龄(41±19)岁,分布以20~40岁居多;②在确诊的57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40例(70.2%),其中脓毒症12例(30%);非感染性疾病17例,其中风湿性疾病9例(52.9%),分别为成人斯蒂尔病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风湿热1例。恶性肿瘤4例(23.5%)。③在14项检验项目中,血培养不能姑息,骨髓及活组织检查及时实施。④平均住院费用为(1.6±2.3)万元。无要求转院患者,医疗纠纷发生5例。结论:急诊就诊发热原因患者中青年居多;感染性疾病比例高,其中首要排除脓毒症;非感染性疾病中成人斯蒂尔病多于结核病。多种临床检验依据病情尽早实施。应加强医患沟通交流,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102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治疗早期MEDS评分、PCT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观察三者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MEDS评分、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差异,且MEDS评分、PCT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相关;MEDS评分和PCT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78,MED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6.7%,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3%和78.4%,MEDS评分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特异性优于PCT、敏感性逊于PCT;两种联合应用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86.3%、89.9%)。结论:MEDS评分和PCT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联合使用可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