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绒毛状肿瘤十分罕见,自Golden(1928)报告第一例至今文献中共累计70例。作者总结了马萨诸塞总医院自1972年以来的19例十二指肠绒毛状肿瘤,是例数最多的一组。十二指肠绒毛状肿瘤的病理分类包括:绒毛状腺瘤,绒毛腺样息肉,腺瘤样息肉,乳头状腺瘤,腺肌瘤和纤维上皮样息肉。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绒毛状瘤的诊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外科(100034)王维民黄艹延庭十二指肠绒毛状瘤(duodeualviloustumor)较少见。自1928年Golden报告首例至今,累积仅百余例[1,2]。十二指肠绒毛状瘤命名较为混乱,有称:乳头状腺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不适、纳差2周,加重伴黑便1周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无黄染。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Hb49g/L,RBC1.18×10~(12)/L。X线钡餐检查疑十二指肠降段病变。B超示胰头体问有一2.5cm×2.5cm光团。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于入院后1周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降段明显扩大,纵行切开其前壁,见其后壁有一约7cm×4.5cm×3.5cm之带蒂肿物,质软,表面较光滑,肠壁无浸润,故行粘膜下肿瘤及其周围正常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切除。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灶性出血坏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手段 ,探讨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8~ 199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5 4 6岁 (2 0~ 84岁 ) ,男女之比 1 94∶1,中位病程 10 6d(7~6 40d)。病理学类型为腺癌 42例 ,平滑肌肉瘤 4例 ,类癌 1例。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 (35例 ,75 % ) ,尤其是乳头区 (2 8例 )。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 (6 8% ) ,黄疸 (6 0 % ) ,消化道出血 (47% ) ,呕吐(45 % ) ,体重减轻 (32 % ) ,乳头区以外肿瘤常有呕吐、消化道出血 ,平滑肌肉瘤多有腹块。诊断手段主要有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型超声、CT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纤维胃镜对球部肿瘤确诊率高 ,B型超声和ERCP联合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检出率 ,胃肠钡餐对其它部位肿瘤有帮助。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 ,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可根据症状选择系列或联合应用诊断手段 ;十二指肠腺癌与血型无关。  相似文献   

5.
6.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发生原因、确诊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7例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直视下观察,并与B超、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ERCP检查38000例次中确诊47例(1.24%),其中34例合并结合,19例伴有胆道积气。38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7例,胆总管空肠吻合31例(其中4例肝门部管狭窄整形,5例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ERCP对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能清楚显示胆道系统的全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47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手术治疗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2.5%和17.0%,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9.4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53.3%和23.3%;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4.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8%、23.5%和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肝脏周围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8%、23.1%和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1.9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3%、50.0%和23.5%,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与转移瘤分化程度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受体阳性与否无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好.与转移灶数目≥3者相比,转移灶数目<3个者可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要比无转移者差.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发病率低,占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3%,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0%~45%[1],由于症状不典型,且因十二指肠乳头的解剖生理特点使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我科1998年6月—2004年6月收治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48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腹部外科》1993,6(1):33-33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较少见,早期因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延误诊断而影响治疗效果。现将我科1980~1991年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67岁,平均50岁。 一、病理类型及部位:良性肿瘤2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例,位于球部;息肉性腺瘤1例,位于降部。恶性肿瘤8例,包括十二指肠腺癌7例,其中5例位于降部,1例位于球部,1例位于升部;淋巴肉瘤1例,位于降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3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3岁。间歇性上腹部痛1年半,伴黑便、乏力半年。患者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行B超检查提示:胰头前方见一8.5cm×5.4cm不均质实性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并见一液性暗区。1年后出现黑便,每日1次,伴头晕、乏力,未行任何治疗,症状持续半个月后缓解,入院数天又出现黑便,门诊以胰头占位性病变收入住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差,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手术所见:于十二指肠左侧、胰头前下方可触及一约15cm×8cm×6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包膜完整,肿瘤压迫…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27例分析刘树德,周祖珉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少见,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1981~1991年我院收治27例(不包括乳突部肿瘤)。现予以小结报道。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75岁,平均52岁。良性肿瘤5例。包括腺瘤...  相似文献   

13.
胃平滑肌肿瘤较少见,易误诊误治。其生物学行为有良恶性之分。现就我院1974年2月至1995年9月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47例胃平滑肌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47例中平滑肌瘤19例,平滑肌肉瘤28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27~73岁,平均50岁...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脾脏肿瘤47例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5年1月至2004年6月间连续收治的47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理特征和诊治对策。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10~74岁,平均(45·2±11·6)岁。本组脾脏良性肿瘤28例(60%),包括脾血管瘤、脾囊肿、淋巴管瘤、错构瘤、浆液性囊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方法对2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行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全切除术3例,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吻合口梗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或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8岁。因上腹饱胀不适伴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03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上腹饱胀不适呈持续性,躯干前屈或过伸症状加重,呕吐物为隔夜宿食和胆汁,排气排便减少,无发热及皮肤巩膜黄染等。体格检查:慢性病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  相似文献   

17.
尽管十二指肠绒毛腺瘤罕见,但由于广泛应用十二指肠胃镜检查,较多或较年轻的十二指肠绒毛肿瘤病人得以确诊。目前已认识到21%~47%十二指肠绒毛腺瘤可能发生癌。作者复习Mayo临床医院所收治的病例,以便进一步确定其最适宜治疗。病人和方法:1962~1988年共有36例十二指肠绒毛腺瘤(44个)进行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镜置入十二指肠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47例.经内镜置入47个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7例病人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置入均成功,随访期间,病人术后均能正常进半流质事物,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置入十二指肠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47例.经内镜置入47个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7例病人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置入均成功,随访期间,病人术后均能正常进半流质事物,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rimary Tumors ofthe Duodenum简称PTD)的误诊率甚高,原因是发病率低、症状隐匿,医师陌生并多被忽略。检索近10多年来的文献,有关这方面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