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已经广泛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但双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以往采用听诊法来定位双腔管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次成功率很低。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5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辅助定位,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B)组和直接喉镜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插管时间、定位完成时间、插管期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值及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导管位置的病例数。FB组与直接喉镜组比较,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HR、MAP波动小(P<0.05),单肺通气时SpO2平均值高(P<0.05)、定位完成时间较短,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导管位置次数少(P<0.05)。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03-106
目的研究和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的听诊法插管;研究组62例,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术后48 h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一次性插管成功为98.4%,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59.7%。研究组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对照组插管定位时间为(84.1±29.4)s,研究组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3例,占比为4.8%;对照组48 h并发症发生10例,占比为16.1%;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定位时间及48 h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可有效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48 h并发症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诊法进行插管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情况,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48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少于对照组的(84.1±29.4)s(P<0.05),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为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采用可视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正确定位,是将左右总支气管分别通气,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吸入麻醉气体实行单肺麻醉和通气。SMITH等认为^[1],仅靠听诊法判断导管管端正确位置主观性强,盲目性强,准确性低.但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已正确到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仍发现有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为防止双腔支气管导管错位引起单肺通气导致有效肺泡面积的缺氧,麻醉意外的发生,我们选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方法:选择20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均以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并管端定位。普通组100例以Robertshaw双管支气管导管并以手法提转结全胸部听诊定位。结果及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端位置,正确率达100%,提高一次插管率,减少气道粘膜的损伤,确保手术过程导管位置最佳。克服普通组置管过深、置管过浅、导管发生旋转、左支气管管端进入右支气管、改变体位和手术牵拉引起管端错位。给临床麻醉制定了正确合理操作方法和麻醉安全,有效提供了循证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总结双腔管在国人中应用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开胸手术常常需要单肺通气 ,临床上主要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但是 ,双腔插管技术要求较高 ,经常难于达到准确的位置。纤维支气管镜 (Fibreopicbrochoscope ,FBS)的应用则有助于双腔管的定位 ,使其安全性大大提高。现将 30例双腔插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取得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胸外科择期开胸手术 30例 ,其中 ,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 2 2~ 6 8岁。体重 5 3 78kg± 7 36kg ,无心脑肾功能障碍 ,ASAⅡ~Ⅲ级。除 2例左全肺切除术采用右双腔管外 ,其余采用左双腔管。除 2例采用静吸复…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全身麻醉下的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听诊法插管,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导管定位的成功率(90.00%)与对照组患者(5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气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07±0.21)min、6.67%,与对照组患者的(5.12±0.53)min、1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效果较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169例胸外科手术采用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有11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为低流量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余158例均在双腔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使用成功率为93.50%.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单肺通气管理是该麻醉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和观察2种不同的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所产生的的压力变化。方法拟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1例,年龄29~81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 I~Ⅲ级,随机将其分为2组: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T 组,n =21),Smith 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 组,n =20)。麻醉诱导后,T 组经口插入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B 组经口插入相应型号的portex? Blue line?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可视条件下令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气囊上边缘刚好位于隆突嵴下,此位置亦是此研究设计的0.0 cm 的位置。将指示气囊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随后通过三通向支气管气囊充入空气使支气管气囊压力达到30 cmH2 O,然后使导管以0.5 cm 单位向外回退,直至退至2.0 cm 位置并同时记录每一位置的支气管气囊压力。结果2组在2.0 cm 位置压力均低于初始压力(30 cmH2 O)(P <0.01)。在2组中,导管在0.0~2.0位置之间移动时,支气管气囊压力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P <0.01),且 B 组整体支气管气囊压力降低量和降低率大于 T 组(P <0.01)。结论2种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其支气管气囊压力均表现降低,B 组双腔管支气管导管气囊压力降低量和降低率均大于 T 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在右侧双腔管(DLTs)插管定位中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的46例患者,均为适合右侧DLTs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组与Ⅱ组,每23例。I组的右侧DLTs定位采用支气管套囊充气法,Ⅱ组患者以听诊法定位。收集DLTs插管定位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过程的视频,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DLTs的位置情况、气管插管时间以及FOB检查和纠正DLTs位置的时间。结果 I、Ⅱ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分别为(103.22±18.34)s和(99.39±16.31)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FOB检查与纠正DLTs位置的时间为(38.04±5.36)s,而Ⅱ组为(60.65±9.25)s,两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所有23例患者DLTs位置为理想位置,无错位和严重错位,而Ⅱ组理想位置仅有11例,虽然也无严重错位,但有12例错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定位右侧DLTs具有快速、定位准确等优点,显著提高右侧DLTs盲探插管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16.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72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6)和对照组(B组n=36)。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20~30 min,pH值、PaCO2与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SBP、DBP、HR变化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硬膜外麻醉组1例出现短暂呼吸抑制,3例术后出现头昏,30 min后自行消失。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进后的工业用电子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比较肺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判断DLT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将220例需DLT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肺部听诊法(A组,n=70)、纤支镜法(B组,n=75)及气道电子内镜法(C组,n=75)判断DLT的位置.结果 肺部听诊法、纤支镜法、气道电子内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8.6%、100%、100%.结论 气道电子内镜法可达到与纤支镜相似的定位效果,在同步教学和资料收集等方面优于纤支镜,而低廉的价格(纤支镜价格的十分之一)使之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Ⅲ组(单纯全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入室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进胸探查时(T3)、关胸时(T4)分别监测患者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空腹血糖(GLU)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与T1相比,T2-T4时Ⅲ组在MAP、HR及Co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2时间点开始,Ⅰ、Ⅱ组与Ⅲ组相比,Co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间点Ⅰ组Cor水平相对Ⅱ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其程度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