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补肾方药对不同年龄女性多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肾方药对不同年龄女性多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刘和娣,李恩,崔灵光,佟晓旭,王桂香,陈永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ClinGeriatrMed1993;9(1):69-74]。鉴于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情志与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名受访者,采用Medilink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及汉密尔顿抑郁调查量表评估抑郁值,将受访者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别对两组受访者抑郁和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抑郁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3.2±7.6 VS 5.2±7.1,F=-4.055,P=0.000),且骨质疏松组L1、L2、L3、L4和总体腰椎骨密度值与抑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P =0.000)、-0.425(P =0.010)、-0.447(P =0.006)、-0.376(P =0.024)、-0.618(P=0.000),非骨质疏松组它们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抑郁与骨密度之间存在关联性,抑郁越严重骨密度值越低,抑郁是骨质疏松症加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物力学因素与女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女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骨密度与体重、体成分、肌力等的关系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本院骨质疏松专科就诊的女性病人为研究对象 ,先用 DEXA测定股骨颈骨密度 ,随即用 MES测定身高、体重、全身脂肪含量、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最大肌力。从上述受试者中选取股骨颈骨密度 T值低于同性别年轻人骨密度峰值 -2 SD者 ,诊为 OP病人。用 Excel软件分析骨密度与体重、体重指数、全身脂肪含量、下肢肌肉分布、下肢最大肌力的相关系数。结果 :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依次是 :体重 >下肢最大肌力 >下肢肌肉分布系数 >体重指数 >脂肪含量 ,其中脂肪含量与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体重、体重指数、肌肉分布、最大肌力是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体成分中主要是肌肉对骨密度起决定作用 ;肌肉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态负荷即肌力引起 ,其次才是静态负荷即肌肉本身产生的重力引起。  相似文献   

4.
女性肾虚证患者腰椎骨密度分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肾虚证患者腰椎骨密度分析比较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陈训华邢美荣主题词肾虚/放射性核素成像骨密度腰椎/放射性核素成像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引起医学界和全社会的重视。衰老的发生与肾虚有关,“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即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降低与中医体质辨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3例绝经后骨密度降低者和269例绝经后骨密度正常者,依据中医体质辨识自评表对其进行体质判定,并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与绝经后骨密度降低相关体质因素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其中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为绝经后骨密度降低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阳虚质在绝经后骨密度降低的发生中相对重要,平和质为保护因素。结论从体质特征方面探索绝经后骨密度降低的发生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试论女性衰老与天癸,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女性衰老与天癸、肾的关系冯丽(河北省胸科医院050041)史秋梅(石家庄市长安区妇幼保健站050011)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天癸、肾在此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从出生,到生长发育,直至衰老,无一不受肾气及天癸的盛衰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源地区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定量CT测定法检测河源地区280例正常女性第2、3、4腰椎松质骨的骨密度.结果:达峰值以前腰椎骨矿含量逐年增加,骨矿含量峰值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达峰值后开始下降,50~59岁年龄段呈快速下降期,之后进入下降缓慢期.结论:河源地区正常女性机体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情况以及达峰值年龄段与文献报道国内其它地区基本相同,骨矿含量峰值及同一年龄段骨矿含量均比其它地区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绝经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绝经女性(>50岁)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30例日常生活不变,于试验前、试验后6个月对2组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Ca、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腰椎骨密度、ALP呈升高趋势。结论华佗五禽戏锻炼可以有效提高绝经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是防治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健康女性进行 DEXA骨密度检测 ,探讨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规律 ,为骨质疏松病人提供群体防治依据。对 338例健康非体力劳动女性采用美国 Holgic公司生产的 QDR- 4 5 0 0型双能 X线吸收仪进行腰椎正侧位扫描 ,检测腰椎骨密度值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证实骨密度 30岁以前呈增加趋势 ,30~ 35岁达峰值 ,此后逐渐下降 ,5 0岁以后明显下降 ,绝经后时间越长 ,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 ,说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运动与中药干预对老年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宜昌地区60-80岁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按年龄、体重、身高和绝经年限进行配对分析,观察组采用运动锻炼+强骨胶囊,对照组仅用强骨胶囊;采用法国产DXA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每例受试者的腰椎(L2-4)和髋关节(Neck、Ward、GT)进行骨扫描,得出其骨密度(BMD)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和髋关节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锻炼可以促进骨的形成,维持骨量,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中药骨康对去势大鼠血清骨钙素及离体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血清骨钙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运用随机对照分组的原则,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骨康组及尼尔雌醇组,去双侧卵巢后造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三个月后,分别采用生理盐水,中药骨康及尼尔雌醇对其进行灌胃,灌胃三个月后采用摘眼球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骨钙素含量,并行离体右胫骨双能X线扫描。结果:中药骨康组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及尼尔雌醇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康治疗组大鼠离体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两者相比P<0.05。结论:中药骨康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并能显著提高其离体骨骨密度,表明其具有促进去势模型大鼠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女性心理与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按先后顺序收集100名绝经后女性,收集每位受访者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民族、既往病史、药物服用情况等基本资料,采用法国Medlink X9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位受访者前后位腰椎1-4(L1-4)及左髋部的骨密度,抑郁、焦虑评估在临床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4个证型。对中医证候分布、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骨密度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四个中医证候组中,气滞血郁组抑郁值、焦虑值最高,平均值分别为为17.5(525)和15.0(325)和15.0(3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1.4)和-3.1(-5.2-1.4)和-3.1(-5.2-1.1),但它们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63.2%(12例)、27.2%(6例)、75%(18例)、80%(28例),肝肾阴虚与气滞血郁、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郁与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抑郁、焦虑者明显多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为14 VS 3、27 VS 4,均P<0.05)。结论:抑郁、焦虑者气滞血郁证型较常见,并且抑郁、焦虑情绪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膏方对于骨量低下患者的骨密度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入院或者门诊的经过骨密度检测符合骨量低下的57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分别进行中药膏方口服结合碳酸钙D3片口服,和单纯碳酸钙D3片口服,后进行骨密度检测,以观察中药膏方对骨密度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组前后骨密度存在明显差异:P=0.000<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改善程度经统计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35<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者应用药物对于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而从改善程度上看,中药膏方结合碳酸钙D3片应用对于骨密度的改善程度要大于单纯碳酸钙D3(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探讨壮骨止痛方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模型的疗效。方法:选取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10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骨止痛方组。术后5d拆线后开始给药,连续l3周后处死。取血和骨标本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E2)、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几个方面研究其疗效。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血清E2、骨小梁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表明造模成功。壮骨止痛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E2浓度明显增加,T3、T4、TSH浓度降低,PTH浓度明显降低,并能明显增加平均骨小梁密度(P0.01)。结论:壮骨止痛方能降低血清T3、T4、TSH、PTH中水平的趋势.增加壮骨止痛方组大鼠平均骨小梁密度及血清E2浓度,调整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降低骨转换率,纠正骨代谢的负平衡能有效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分析女性中医健康状态的特征,初步构建有生理周期女性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模型。方法:对《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月经相关疾病的疾病诊断和辨证内容进行文本挖掘分析,提取与脏腑病位、气血阴阳盈亏、病邪性质相关的症状,通过计算症状与健康状态的权重值,形成女性疾病问卷和证素辨证问卷;通过计算月经周期阶段推算内在气血阴阳消长状态;借助体质问卷进行体质辨识。通过上述四类辨识方法,形成女性中医健康状态的综合辨识。结果:通过疾病辨识模型区分已病和未病或欲病状态;通过证素辨证模型了解女性脏腑病位、气血阴阳盈亏与病邪性质;再通过辨识内在气血阴阳状态,结合体质结果,初步构建女性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模型。结论:模型辨识结果能够多维度的反映女性综合健康状态,可对女性中医健康状态进行精细化分类,既可以了解既往较稳定的健康状态又可了解未来健康趋势,从而有助于后续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由何首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长期给药对大鼠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按剂量150 mg/kg、300 mg/kg、6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90 d,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量大鼠骨密度后,处死取股骨测量骨9骼强度。结果:二苯乙烯苷各剂量组均能增加髂骨段的骨密度,增加髂骨段和肱骨段的骨矿重量和骨矿面积;显著增加骨折力与骨碎力。结论:二苯乙烯苷不仅能够增强骨密度,提高单位面积骨矿的含量及骨矿在组织中的含有面积,增强骨组织对于外力作用的抵抗能力,提高结构韧性与结构强度,为临床有效预防并改善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骨代谢、骨密度变化,探讨骨密度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对男性COPD患者27例、对照组25例及健康组25名行腰椎(L2-4)、股骨颈(Neck)、股骨三角(Ward’s triangle,Ward)和股骨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BMD)测定,并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HOP)、血Ca、血P、尿Ca/Cr、尿P/Cr及动脉血气。结果:COPD伴呼吸衰竭或病程>l0年的患者骨密度较无呼吸衰竭或病程≤10年的患者低(P<0.05);COPD肺脾肾型的骨密度明显较肺脾型低(P<0.05),且尿HOP高于肺脾型患者(P<0.05)。结论:(1)COPD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肾虚是COPD继发骨质疏松的关键与核心;(3)推测早期补肾可能有预防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骨密度、骨矿盐水平与性别及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20岁以上者1062例的骨密度及其骨矿盐。结果:骨密度正常237例,骨量减少361例,骨质疏松464例,三者之间同一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盐水平不同,而且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密度的变化与性别、部位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异常患者表现的症状与骨密度不同阶段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社区招募患者,共入组患者245例,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中医症状与骨密度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将245例绝经后骨量异常患者,按照骨密度的T值,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三个阶段。按照症状积分排序,症状积分前5位的是腰膝酸软(598分)、骨痛(516分)、下肢拘挛(502分)、畏寒肢冷(474分)。其中下肢拘挛与骨密度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关系,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腰膝酸软、骨痛、畏寒肢冷、健忘与骨密度不同阶段相关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年限和BMI指数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下肢拘挛与骨密度存在相关关系,可以尝试作为早期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和前臂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76例50岁以上由非暴力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骨折组与92例同性别,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检查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照年龄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分为3个年龄组,患侧拍X线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健侧前臂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前臂远端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81.46%,结论:由非暴力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低骨密度引起骨折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正常骨密度者,3个年龄段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高危人群,更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